鄒瑾雯
[提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公益基金會也蓬勃發展,但同時其信息披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本文選取江蘇省婦女兒童福利基金會和廣東省婦女兒童基金會作為對比案例,基于中基透明指數(FTI)進行分析,并提出問題和相應改善建議,以助公益基金會信息披露透明化。
關鍵詞:公益基金會;信息披露;中基透明指數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3月24日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近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公益事業也隨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類公益基金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據基金會中心網數據,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的基金會總數已達7,856家,數量在6年內翻了一番,并且仍然保持著8%的年增長率;同時,基金會的資金流入也直線上升,2018年全國基金會的收入總和已達756億元,而其中664億元(87%)都來自于捐贈收入。雖然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整體快速發展,但同時社會對于基金會行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提出了很多的質疑。面對這種困境,提高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整體透明度,推動公益行業自身的透明及廉潔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上線的中基透明指數,對兩家婦女兒童基金會進行具體分析,并提供參考意見,希望能夠幫助公益基金會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體系,從而在社會中擁有更高的公信力。
二、案例選擇依據
在案例方面,本文選擇江蘇省婦女兒童福利基金會(下稱江蘇兒基會)和廣東省婦女兒童基金會(下稱廣東兒基會)進行對比研究。首先,這兩家基金會都是隸屬于省婦聯的公募基金會,且都為婦女兒童權益事業服務,發展方向和服務內容相似。其次,它們所處地區江蘇省和廣東省均經濟發達,基金會受到區域經濟的影響大,彼此間可對比性強。最后,江蘇兒基會的FTI指數連續8年達到滿分100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較高,對FTI指數為70分的廣東兒基會有較大的參考學習價值。
三、信息披露內容對比分析
公益基金會自身的慈善特性要求其將運營信息公開化、透明化,而中基透明指數(FTI)則是評估基金會透明度的一個有效工具。FTI是一套綜合權重、指標、信息披露渠道、完整度等參數的基金會透明標準評價系統。以下將參照FTI的評價標準體系,從基本信息、財務信息和項目信息三個方面來進行案例對比分析。
(一)基本信息。公益基金會應披露章程宗旨、組織架構以及管理制度等基本信息,以幫助捐贈人和社會大眾初步地直觀了解組織的基本情況。江蘇兒基會的基本信息情況大部分在其官網都有列示,剩余信息在其年度報告中也可以找到,基本信息披露十分全面,此部分FTI指數得分為36.8分滿分。廣東兒基會的基本信息披露情況則不甚明朗。不僅秘書長簡歷、全職員工數量、聯系電話以及理事信息并未披露,更為嚴重的是,截止到2019年底,其2018年年度報告仍未披露,基本信息有所缺失,此部分FTI指數得分為32分。
(二)財務信息。公益基金會應披露審計報告、會計報表以及捐贈人信息等財務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了解基金會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決定是否向其捐贈資金。江蘇兒基會的財務信息披露情況良好,其各年度的年度工作報告和年度審計報告都在基金會官網有所披露,該部分FTI指數達到了27.6分滿分。廣東兒基會未在官網披露2018年的年度報告、年檢報告以及審計報告,導致大量財務信息的不透明,該部分FTI指數僅為13.6分。
此外,服務支出比率對公益基金會來說也是評價其資金使用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本年公益性支出和上年捐贈收入的比率,反映了組織的運營效率。根據兩家基金會的年報,計算分析得到對比表,見表1。(表1)
由表1可知,江蘇兒基會的服務支出比率變動較大。2015~2017年服務支出比率都大于1,說明基金會的捐贈收入不足以滿足公益性支出的需要,基金會的籌資能力較低;2018年基金會的服務支出比率小于1,反映了運營效率的提高。廣東兒基會的服務支出比率變動不大,除2015年外均保持90%以上,這體現了該基金會資金流動配比情況較好,管理效率相對較高。
(三)項目信息。公益基金會開展公益活動是以具體項目為單位的,其披露的項目信息應包括項目收支、執行地點以及活動領域等內容,以向公眾展示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活動成果。
江蘇兒基會在其官網的“慈善項目”欄目披露了助學、助孤、助醫和助困四大類項目,在大類下又具體披露了春蕾計劃、孤殘兒童援助計劃以及120兒童大病救助基金等具體項目內容。其年度報告中也對項目的資金用途和收支情況進行了詳細披露,項目信息內容披露全面透明,此部分FTI指數評分為35.6分滿分。
廣東兒基會在其官網的“慈善項目”欄目也披露了援建單親特困母親安居房、援助疾病治療以及救治貧困家庭白內障等具體項目內容,但披露時間均為2016年,項目信息更新不夠及時。此外,由于年度報告的缺失,其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也不甚明朗,此部分FTI指數評分為24.4分。
四、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收入來源構成復雜。公益基金會收入來源構成復雜,表明其信息使用者較為分散,對信息披露的內容和透明度也要求更高。江蘇兒基會2018年捐贈收入中有16%來自自然人,而廣東兒基會2017年捐贈收入中僅有4%來自自然人。前者來自自然人的捐贈收入占比更高,因此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也更廣泛全面,促進其更多地自主披露相關信息,便于使用者查閱。
(二)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是公益基金會有效運轉的重要保證。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會導致人員分工不合理、權力過度集中,易出現濫用職權和內部腐敗現象。江蘇兒基會擁有完善的組織架構,并專門制定了內部管理制度,保證了內部權力分散、牽制,有利于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廣東兒基會雖也有較完善的組織架構,但并未制定相關的內部管理辦法,易導致內部控制體系形同虛設,內部權力集中。
(三)信息披露內容不統一。目前,由于中國公益基金會發展起步較晚,其信息披露仍未形成統一的標準,披露制度不夠完善,這就使得各個基金會披露的信息內容也不甚相同,可比性較弱。此外,基金會內部人員對信息披露也不夠重視,缺乏專業素養,存在隨意披露信息的情況。這些原因都導致信息披露內容不統一,削弱了透明度和標準度。
五、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建議
(一)增強信息可讀性。大部分信息使用者對公益基金會披露的相關財務和項目信息的認識都缺乏專業性,不夠深入具體。為了讓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基金會的運行情況和財務狀況,基金會應該主動對自己披露的信息進行深入解讀,通過公示制度變更情況、人員變動情況,列示財務比率,如服務支出比率、管理費用占比等方式來使信息披露更具有可讀性,便于信息使用者的認識了解。
(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強化公益基金會內部監督,提高管理效率。基金會應參考企業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同時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權力的分散、牽制,防止資金被私吞和管理人員不作為現象的發生。
(三)規范信息披露標準。解決信息披露標準化問題是提高公益基金會信息披露透明度的關鍵。相關部門應組織專家和基金會代表對信息披露情況進行分析,制定規范的信息披露標準,明確信息披露的內容和頻率。同時,監管部門也要根據該標準嚴格執行準入制度和監督制度,若有信息披露嚴重缺失的基金會,則令其封停整改,以保證基金會行業信息披露的高度透明化。
六、結論
本文以中基透明指數FTI為基準,選取江蘇省婦女兒童福利基金會和廣東省婦女兒童基金會作為對比案例進行了基本信息、財務信息、項目信息等方面的對比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相比于前者而言,廣東兒基會的信息披露情況并不理想,還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其存在的問題主要為收入來源構成復雜、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以及信息披露內容不統一等。據此,本文提出了幾點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建議,包括深入解讀信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信息披露標準等。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嘉鈺.我國基金會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2]徐陽.信息公開對公益基金會組織發展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9.
[3]葉力菲.民間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湖北經濟學院,2019.
[4]吳湄.淺談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J].中國農業會計,2019(4).
[5]劉小紅.非營利組織財務內部監督體制現狀及對策[J].納稅,2019.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