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意設計的勃興,深刻影響著消費需求和應用場景。觀念的多維,手法的多樣,審美趣旨的多向,使藝術創作的生態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與駁雜。
針對處于現在進行時態的藝術現象和藝術問題,作出專精的剖析評點,展開建設性的批評,正是藝術生態鏈打造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藝術批評之職責所在。
我們呼喚認真的藝術批評。
當下,這樣的批評,并不是全然空白,但似乎時有缺位、失語或者走調,隔靴搔癢、言不及義者有之,庸俗淺薄、曲意迎合者有之,諸如此類。說到底,一切缺乏理論建樹,游離專業軌道的話語競逐,都是對批評的糟蹋和濫用,顯然有違批評的真諦。
如果我們將藝術史看成縱向的歷時探源,藝術批評或可理解為橫向的共時研究。如何讓批評真正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生活聲氣相通,亟待藝術批評有為有位、有力有效地走進現場,介入藝術家的創作實踐。
批評不是玄談,不能自嗨;
批評絕非消費指南,切忌虛張聲勢;
批評可以宏大,可以精微,可以高深,可以通俗;
批評不可坐臺,不能互毆,不應受到權貴綁架、紅包浸染;
批評需要靜氣,需要銳見,需要誠實的品格,需要適切的方法;
批評必須觸碰病灶,指點迷津,達成思想的傳遞和精神的燭照。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有效的批評一定能讓我們獲得某種會心的開悟,抑或提升與召喚。
姜鳴
《創意設計源》主編
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