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 胡培 石琬嵐 黃娟 劉波 李利生
【摘要】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和機體(病原體)的相互作用和作用機制的學科。它是聯系基礎與臨床、藥學與醫學間的橋梁學科。藥理學教學內容多、理論性強、涉及范圍廣,學生普遍認為藥理學知識枯燥難學、難理解。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巧妙地設計導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藥理學教學 導課 策略
導課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科目特點、授課對象等因素,設計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引導進入新內容的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巧妙的導課,能在上課之初短短幾分鐘內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巧妙的設計每一章節內容的導課,是教師值得重視的問題。
課堂導課的方法很多,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形式的導課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在藥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哪些導課方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魅力呢?下面介紹幾種藥理學課堂教學的導課策略。
一、案例導入法
列舉一個與某章節內容相關的典型病例,提出問題,再按照教學大綱要求講授本章節內容,這樣可提高學生學習藥理學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會帶著這些問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尋找答案,從而通過案例記住某種藥物的特點。比如講授利尿藥時,首先展示病例:某某,女,在校大學生,22歲,瘦弱,卻有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尿少。然后,提出問題: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一般發生在老年或肥胖的人身上,為什么還會發生在一個年輕、消瘦的女大學生身上呢?通過病例導入可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為學習利尿藥奠定基礎,然后進入利尿藥這一章節的學習。講到中效利尿藥氫氯噻嗪會引起高尿酸血癥及糖、脂代謝異常的不良反應時,再提起案例,讓學生解答。原因是因為女大學生為了減肥長期服用氫氯噻嗪減肥,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解答案例的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這個知識點,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視頻或圖像導入法
通過視頻或圖像的形式,從圖像、聲音、視頻等表現形式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學或導課過程中插入視頻或形象的圖片大有裨益。比如,講授抗心絞痛藥時,插入一段電視劇中剪切的視頻:由于情緒激動,男主角表情痛苦,面色蒼白,手緊按著心前區,吃力的從包里找出一瓶棕色的瓶子,舌下含服藥物后癥狀逐漸得以緩解。視頻結束后提出問題:心前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心絞痛,那么男主角服用的是什么藥物呢?為什么是舌下含服,而不是用水送服呢?帶著這個問題開始學習抗心絞痛藥的內容。讓學生在課程中尋找答案,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始新的章節內容的學習。同時,恰當的使用圖片或動畫效果也能讓PPT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介紹抗菌藥概論時,我們可以把抗菌藥用武器的圖片代替,把抗菌藥比喻成人類對付微生物的“武器”;微生物用“敵人”的圖片表示,把微生物比作“敵人”。“敵人”很狡猾能夠通過各種作用機制產生抗藥性,而為了戰勝敵人,人類也不斷的通過各種方法讓“武器”更新換代。這樣導入抗菌藥抑菌或殺菌機制和細菌耐藥性產生的機制學習,形象生動。
三、藥物研發史導入法
通過代表藥物的研發史導入新章節內容的學習,能讓學生對新研發有深刻的了解,同時能讓學生對該藥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介紹解熱鎮痛抗炎藥時,我們可以通過追溯阿司匹林古老的歷史來導課:古蘇美爾人用柳葉治療關節炎;古埃及人用柳樹消炎鎮痛;古希臘醫師用柳葉煎茶來減輕婦女分娩之痛。在中國,《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柳之根、皮、枝、葉均可入藥,有祛痰明目,清熱解毒,利尿防風之效,外敷可治牙痛。《本草綱目》中記載:柳葉煎之,可療心腹內血、止痛,治疥瘡;柳枝和根皮,煮酒,漱齒痛,煎服制黃疸白濁;柳絮止血、治濕痺,四肢攣急。1828年,法國藥學家Henri Leroux和意大利化學家Raffaele Piria成功地從柳樹皮中分離提純出活性成分水楊苷。因其有酸味,故稱之為水楊酸。1852年,Charles Gerhart教授首次用化學方法合成水楊酸。1897年,德國化學家霍夫曼為解其父親風濕病之苦,合成了沿用至今的阿司匹林。1899年開始,德國拜耳藥廠正式生產阿司匹林。以時間為線索介紹阿司匹林的研發史,讓學生對阿司匹林的藥理學作用有了初步的印象,從而引發進一步深入了解其藥理作用,作用機制及臨床用途的興趣。
四、比較導入法
不同的藥物也有其相似之處,在藥理學教學過程中,通過介紹熟悉的知識點引入新的知識點,通過比較學習,既能復習舊的知識,又能引起學生對新章節的興趣。如講到鎮痛藥的時候,可以提問:既往學過的哪種藥物具有鎮痛的作用?繼而引導學生進行解熱鎮痛抗炎藥,麻醉藥這部分知識的復習,然后比較解熱鎮痛抗炎藥、麻醉藥、鎮痛藥之間鎮痛作用的差別,從而引出鎮痛藥這一部分知識的介紹,比較導入法能起到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作用。
五、實物導入法
在課堂中介紹的藥物都是抽象的,學生看不到摸不著。若是把藥品實物帶進課堂展示,同時讓學生閱讀藥物說明書,從而導入該藥物的學習。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能讓學生對書本上的藥物有了感官認識。如在講授各類抗生素時,把各種類型抗生素的部分代表藥“引進”課堂,讓學生觀察藥物包裝,熟悉藥物名稱,傳閱藥物說明書。不僅能吸引學生對這些藥物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用藥知識,可以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和了解這些藥物的特點。
除此之外,結合實驗導入法、設疑置懸法、廣告導入法等多種形式的導課,能讓藥理學教學在上課起始的幾分鐘內精彩紛呈,吸引學生的眼球。
總之,多種形式的藥理學課堂導入方法,能為藥理學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導課要簡潔明了,避免繁瑣,力求在簡短的幾分鐘之內結束導課,進入主要教學內容的學習;其次,導課的內容要緊扣主題,與教學大綱密切相關;最后,要注意合理的應用多種形式的導課,使每個章節的導課新穎、生動、有趣味。藥理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努力創造引人入勝的課堂情境。
參考文獻:
[1]石京山,楊儉.藥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房志雄.阿司匹林的百年傳奇與疑云[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17):56.
[3]張躍偉.芻議藥理學課堂教學的導課方法[J].醫學信息,2010,(12):4713.
[4]金英華.淺談藥理學教學的導課藝術[J].現代醫藥衛生,2009,(17):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