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月潔
摘 要 煙臺自然博物館在山東省內甚至在中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力。煙臺博物館也是中國地質博物館,近年來,煙臺市委和市政府作出了建設“文化煙臺”的決策,煙臺自然博物館在“文化煙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們以煙臺礦產為重點,以黃金為特色,將人文藝術和自然科學有機結合起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博物館,深刻挖掘自然博物館的文化價值,更好地制定自然博物館的經營方略。
關鍵詞 煙臺自然博物館 文化價值 經驗方略
一、深刻挖掘煙臺自然博物館的文化價值,進行體驗式經營
煙臺自然博物館有很強的資源優勢,有自然美妙的環境,有高科技的核心項目,有豐富多彩的館藏標本。我們會在地球廳內感受到火山情景,仿佛身臨其境,體驗到地震現場帶來的強大沖擊;我們會在化石廳,通過投幣自取的形式全面了解恐龍,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我們可以進行書法上的演練,可以觀賞四大名著的根雕,可以在4D影院觀看相關的影片,接受教育,獲得知識。煙臺博物館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我們既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挖掘,也要進行體驗式經營。自然博物館作為自然遺產要面向社會和大眾,自然博物館也是一種公眾宣教的結構,肩負著傳遞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國家使命。煙臺自然博物館有14個廳館,這14個廳館從不同的方面展示了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使受眾能夠通過展示的物品更加全面地了解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無窮無盡的財富。通過自然博物館,人們更加堅信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有持續發展和進步。煙臺自然博物館內有幾個廳是體驗式的,廳內的設備需要得到良好的維護。基于此,我們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的基礎上,要對體驗式的廳館進行一定數額的收費,收費的目的是讓人們愛惜自然博物館,讓人們自覺保護自然博物館,同時也能用這些費用保證設備的正常啟動和日常維護。
二、在煙臺自然博物館內進行科普性的教育,大力發展生態旅游
煙臺自然博物館地處煙臺高新區的馬山寨風景區,面朝大海,后依馬山,山水相依,風景優美。館內設有14個廳館,還有8個景觀工程,館藏標本共有8451件。館內采用高科技手段,將聲、光、電進行靈活的運行和展示。同時,大膽地將三維動畫與實體標本進行深度結合,投影與全息影響技術等全面應用,使受眾在參觀自然博物館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科普知識。作為煙臺市和山東省的科普重要基地,煙臺市博物館一直將目標鎖定為中小學生,也得到了教育局、文化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支持,組織各個學校的學生免費參觀,讓學生了解大自然,掌握科普知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博物館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要根據煙臺自然博物館的特點和性質采取相應的管理辦法,制定不同于常規的旅游措施。要將博物館旅游納入煙臺市的城市旅游中,將博物館和市區人文自然景觀結合在一起,在統一的城市文化旅游體系中促進整個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煙臺市自然博物館要與各大旅游機構進行聯系和對接,將自然博物館也納入其旅游路線中。自然博物館通過規劃旅游路線,能夠更好地展示煙臺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讓外地游客更好地了解煙臺的歷史和文化。借助自然博物館旅游能夠進一步提升自然博物館的社會知名度,并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獲得更多的產業效益。煙臺自然博物館資源優勢明顯,室外景觀和室內實物都具備一定的參觀價值和文化價值,基于此,可以將婚紗攝影等婚慶活動引入博物館的室外景點,增加博物館的收入。
三、拓展煙臺自然博物館衍生產業
要不斷拓展煙臺自然博物館的衍生產業,豐富文化紀念品,增加博物館的各項收入。紀念品本身就是博物館文化的一種衍生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符合正常的市場買賣,具有商品屬性,又通過物化的手段表達了特色的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總之,博物館內的紀念品身兼商業性和文化性,也是兩者相互交融的最佳產物,游客買到紀念品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文化記憶。受眾對博物館文化產品和衍生產品的興趣,往往就是對文化價值興趣的延伸,也是對博物館展覽的物品興趣的延伸。基于此,要制定煙臺自然博物館文化紀念品營銷措施,不斷凸顯博物館的文化價值,并由此帶來更多的收入。煙臺自然博物館的紀念品可以針對展出內容和物品進行相關制作和相關衍生。可以將煙臺市博物館內觀賞石、內畫壺、文房四寶等作為紀念品,也可以將煙臺博物館的實景印成明信片、信封等作為紀念品進行營銷。
四、結語
煙臺自然博物館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我們要制定煙臺自然博物館經營方略,深入挖掘煙臺自然博物館的文化價值,進行體驗式經營,在煙臺自然博物館內進行科普性的教育,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拓展煙臺自然博物館衍生產業。還要做大做強煙臺自然博物館,使煙臺自然博物館在地區經濟、文化和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煙臺自然博物館)
參考文獻
[1] 劉亦師.民族政策的空間轉譯:民族文化宮的建造與“十年來民族工作展覽”[J].中國博物館,2017(02).
[2] 鄭鈺,黃釗俊,張宏彰.科學傳播與戲劇藝術的結合——北京自然博物館&臺中科博館戲劇式教育活動之比較研究[J].科普研究,2014(01).
[3] 朱諾·瑞爾,利茲·愛德華茲,胡興文.大英博物館的虛擬現實技術:對學校和家庭學習所呈現的價值[J].中國博物館,2018(02).
[4] 蔣怒雪.非正式科學教育典型案例的剖析與啟示——基于美國博物館教育活動的考察[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