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造價管理工作到位,減少成本失控情況的發生,實現對工程費用的有效控制,進而獲得更多的效益,推動企業持續化發展。現基于清單計價模式下,圍繞造價管理問題,做簡單的論述,提出造價管理方法和策略,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清單計價模式;建筑工程;造價管理
目前來說,清單計價模式被積極推廣。該模式是根據市場的供求情況和基礎信息,通過自由競價確定建筑工程合同價格方法。清單計價模式的出現,符合市場化發展需求,搭建自由競爭、公平競爭的平臺,有助于控制費用成本和造價控制等,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保障工程效益。
1、清單計價模式的作用分析
根據工程造價控制實踐,清單計價模式的應用,起到強化造價控制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增強資料統一性。實際工作中工程資料與清單計算等工作,均由招標方負責,項目成本核算與工程量核算工作均由同部門負責。2)增強投資控制水平。使用清單計價,基于投資項目管理,能夠強化造價控制水平。3)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實施的造價管控,圍繞各環節的工程量以及風險控制內容,采取相應的把控措施,有助于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
2、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筑工程造價的控制要點
2.1價格信息
目前來說,建筑工程快速發展,涌現出新型建造模式,比如裝配式建筑等,造價控制工作更加復雜,增加投資控制難度。基于清單計價模式下,實施造價管理,要做好價格信息的收集,保障價格信息的完整性,進而精準計算工程量和造價等。從實際情況來說,很多價格信息,比如構件價格信息,由于缺少標準化設計程度,產品多樣化,使得信息價格缺少完整性,差異性突出,未能結合市場動態,給出精準的報價,影響著報價信息的使用效果。很多工程采取構件預制的建造方式,將工作地點進行轉移,通過工廠進行生產,缺少標準化程度,若生產專利產品或者特殊產品等,出現使用周期與建筑工廠周期不匹配的情況,則會造成價格不穩定。
2.2費用計取基礎與費率
實施造價控制,費用計取和費率計算為重點。部分地區的管理費用以及利潤費用缺少適用性。以裝配式建筑為例,構件部品屬于產品,涵蓋人工費用、材料費用等,對于建筑物價格,多按照材料費用計算,材料費用增加,人工費用降低,不同建造模式下的成本差異。若采用現澆工藝,必須對計取基數以及費率進行調整。
2.3計量規范性
采用的裝配式技術與澆筑作業方法,從工藝角度分析,有著較大的差異,結構與部分工程具有特殊要求。遵循《房屋建筑與裝飾工程計量規范》,受到工藝工法的影響,部分工程量清單項目無法精準確定,使得工程量清單缺少明確性,使用的計量規范,難以為部分類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提供保障,不利于建筑的發展[1]。
2.4措施項目費用使用
目前建筑工程項目的推進,按照計價依據,工程措施項目的計算,多依據現場澆筑標準編制,包括錘子運輸費用以及文明施工費用等。新型建造模式的工程,現場作業的項目內容,同傳統模式有著很大差異,比如裝配式建筑等,計量規范中的構件部品,產生的現場措施項目費用,更加偏向實體項目,缺少對間接性結構的關注,包括基坑工程支撐等,沒有包括在工程計價范圍內,受到計價依據不足的影響,極易產生糾紛或者矛盾[2]。
3、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筑工程造價的控制策略
3.1強化工程量清單與造價的控制
無論是發揮清單計價模式的價值,還是實現對造價的有效控制,都必須要注重數據信息的準確性把控。傳統的工程設計模式下,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很低,難以高效共享各類數據,實現數據協調更新,且難以完整記錄各環節工程數據信息,使得工程量清單與報價信息的準確性不高,難以支持造價控制。采用BIM技術手段,能夠克服數據無法積累和協同共享難度大等各類問題,可以精準調用建筑工程全過程的基礎數據信息,提供高質量的工程量清單與造價,實現對各環節的工程造價控制。采用的BIM技術手段,改變復雜的工程量計算與計價模式,成為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促使工程項目管理與顧問服務等的轉型。按照現行的《全過程造價咨詢規程》,加之BIN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造價管理技術與信息化軟件的發展,助力全過程數據流轉,切實提高造價水平。BIM技術如表1所示。應用概預算和結算以及決算等環節,采用BIM技術,發揮技術的三維可視化功能和精準計算、物資查詢等多功能,切實提高管控水平。工程施工環節,采用BIM技術手段,完成進度款的確定與支付,輔助工程變更和索賠費用支付等工作的開展。依托管理平臺,動態掌握工程進度和費用消耗等內容,嚴格把控工程造價,實現對項目投資的有效控制。圖1為廣聯達和BIM技術的結合運用流程圖;圖2為軟件模塊。
3.2提高管理降低成本
從工程管理實踐來說,對于成本的控制,為工作的重點,強化造價的控制,能夠促使效益目標的實現。實踐中,圍繞工程施工作業,通過合理組織施工作業,高質量落實管理策略,實現對成本的有效集約。圍繞人工費用,制定完善的效益工資制度,采取提高施工技術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等措施,降低人工成本,獲得更多的效益空間。對于采購的材料,制定相應的采購制度以及檢驗制度,實行限額領料制度,落實材料管理。建立健全倉儲管理制度,落實材料的防潮防火措施,減少二次損失[3]。實施額定管理制度,根據計算的工程量和材料使用量,規范材料的使用,最大程度上減少資源浪費,切實保障設備管理的效益。結合建筑工程施工實踐,圍繞采用的新工藝和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等,探索降本增效的策略和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益。
3.3嚴格把控工程變更
從建筑工程實踐來說,受到設計因素和現場環境因素等,極易引發工程變更,影響著工程的效益目標實現。基于此,要圍繞工程變更采取控制措施。高度重視程序變更以及變更價款的確定,加大對工程量驗收以及計量等指標的控制。若產生工程變更,要精準計算工程量。按照現行的審核制度,落實工程變更,提供完整的變更材料,保護雙方利益,以免造成糾紛。產生的現場簽證,也需要做好嚴格把控,執行簽字確認制度[4]。
結語:
綜上所述,清單計價模式下,開展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要圍繞管理要點,做好嚴格把控。結合當前建筑工程發展現狀,積極引入BIM技術,圍繞工程變更和簽證管理等內容加以控制,積極探索降本增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龔靖.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國有科研單位建設工程招標管理研究[J].價值工程,2019,38(24):60-61.
[2]熊偉岸.淺析工程量清單計價在鐵路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24):279-280.
[3]段雅祺.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研究[J].居舍,2019(23):116.
[4]孫凌志,朱萌萌,尚龍軍.清單計價模式下措施項目計價風險與爭議研究[J].建筑經濟,2019,40(08):77-80.
作者簡介:
黃燦平,女,漢族,1980年12月生,湖南長沙人,大專,主要從事工程造價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