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5月2日,人們在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的自由州立公園內游玩
當地時間5月1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離開白宮,前往位于馬里蘭州西部的戴維營。這個地方總能讓外界將總統與“度假”聯系在一起。不過,特朗普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勤奮”的總統,對這次行程的定義是“工作周末”。盡管沒有安排任何公務活動,但他身邊也沒有此前度假之行中常伴左右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和小兒子巴倫。特朗普通過這個行動向外界傳遞信息—他的工作重心將從應對新冠疫情,轉向重啟美國經濟。
從目前美國輿論的反應來看,現階段重啟經濟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美國確診病例數并未出現“斷崖式”下降,病毒感染、擴散的風險依然很大。但經濟“斷崖式”下滑的概率越來越大,面臨連任壓力的特朗普,需要一個經濟“爆炸式”復蘇來打造競選優勢。而且,今年11月大選期間,面臨連任競選的部分州長和州議員,在壓力方面與特朗普可謂“感同身受”。所以,與其說美國在重啟經濟,還不如說是在重啟政治。
在赴戴維營度“工作周末”前,特朗普上一次離開白宮,還是3月28日前往弗吉尼亞州,為即將部署至紐約的美軍醫療船“安慰”號送行。對于喜歡享受大規模集會的特朗普來說,“居家隔離”的一個多月,感覺一定不怎么好。如果考慮到今年11月大選日期臨近,美國經濟依然處于半停擺狀態,那就不僅是感覺不好,而是充滿焦慮。所以,特朗普選擇走向前臺,以期沖破重啟經濟的阻力。
為何這么說?因為嚴格來講,重啟經濟的按鈕并不在特朗普手中,他能做的只是在“外圍”使勁。目前阻礙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是各州政府頒布的居家隔離行政令。早在4月16日,白宮就頒布了“復工指南”,建議分三階段循序漸進地重啟經濟。但根據美國憲法對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權力分配,白宮并沒有權力解除州政府頒布的居家隔離令。白宮的“復工指南”,本質上只有建議權,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強制性。
目前美國經濟重啟即便不是在“裸奔”,也是在“賭”疫情不出現二次暴發。
從時間、地點的選擇來看,特朗普5月1日的戴維營之行,的確不是簡單的周末度假。3月13日,特朗普因新冠疫情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3天后,白宮發布“應對新冠疫情指南”,其中就包括“居家令”。4月30日,這個指南到期,白宮并未宣布延長時限。所以,特朗普5月1日“走出家門”,并未違反自己發布的“居家令”。他所前往的戴維營位于馬里蘭州,3月30日發布“居家令”,4月24日就公布了三階段重啟計劃。所以,特朗普也沒有違反該州的“居家令”。某種程度上說,特朗普是在以實際行動呼吁解除“居家令”。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戴維營之行的陪同者之一庫什納。除了總統女婿兼總統顧問,庫什納還有一個外界關注不多的身份—疫后經濟重建領導小組組長。據美國媒體報道,目前白宮有兩個新冠疫情應對小組組長,一個是2月26日特朗普任命的彭斯(主要任務是應對新冠疫情),另一個是4月初任命的庫什納。雖然確診病例的“爆炸式”增長,讓特朗普“在復活節(4月12日)前重啟經濟” 的希望化為泡影,但他的確從那時起就為重啟經濟布局。
庫什納出任這個小組長后不久,白宮就在4月16日推出了“復工指南”。不難想象,討論如何重啟經濟,無疑是特朗普戴維營之行的重要議題。而且在此之前,特朗普與庫什納一直在為經濟重啟造勢。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白宮官員投入了不少精力,與“外圍”的經濟學家(比如強烈主張復工的總統非正式經濟顧問斯蒂芬·摩爾)以及“總統的其他盟友”,協調營造“復工大勢”。
4月27日,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接待了美國藥妝百貨巨頭沃爾格林、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等大型企業的高管,討論如何安全復工復產的問題。據美國政治新聞網4月29日的報道,進入5月以后,特朗普將把更多精力放在中小企業上。雖然不能直接命令州長們解除“居家令”,但特朗普在以聯絡企業主的方式,施壓地方政府重啟經濟。當然,特朗普也不只是一味地施壓,白宮還在醞釀新冠疫情救助計劃,比如以經濟援助的方式,免除員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企業責任,打消企業對復工的擔憂。
為了連任競選,特朗普正在把他“戰時總統”的形象,轉變成“經濟重建總統”。

4月23日,特朗普提議也許可以用高溫、光照、注射消毒液等方式治療新冠
進入5月,美國經濟的重啟已是大勢所趨。根據美國CNBC網站統計,截至4月30日,美國所有州和海外自治領地,要么明確公布了經濟重啟計劃和時間(超過半數在5月1日之前公布),要么表態參與區域性“復工者聯盟”;不同的只是重啟時間和復工復產的力度。比如,全美最早(3月19日)宣布“居家令”的加利福尼亞州,截至5月5日仍未宣布解除禁令的時間,但將參加西部沿岸“復工者聯盟”。最后一個(4月7日)宣布“居家令”的南卡羅來納州,在4月20日即部分開放了零售店,4月21日還開放了度假海灘。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重啟美國”并非特朗普的獨角戲,但重啟的風險卻是極具爭議性的話題。主要爭議之一,是美國如今很難做到“安全”地重啟。截至5月8日,全球確診病例總數是387.2萬,其中美國125.7萬,占比33%。全球死亡病例27.03萬,美國占了7.57萬,占比28%。更為關鍵的是,如今的美國只是“拉平”了新冠確診病例的增長曲線,并沒有實質性地“掰彎”這條曲線。
何為“安全”地重啟?從常識上判斷,至少新冠疫情導致的死亡病例不能再翻番,但目前的情況一點都不樂觀。《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在5月1日的一篇文章中,援引“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預測模型”,稱如果“居家令”“社交隔離”嚴格執行到6月30日(即不重啟經濟),到那時美國新冠疾病的死亡數將達11.7萬。那樣的話,6月底前美國失業人口將再增加1860萬(截至5月初已有近3000萬人失業)。
根據上述預測,如果從5月起部分重啟(正如目前所呈現的態勢),可以保住約440萬個就業崗位,但代價是在6月底前新增4.5萬死亡病例,即死亡總數達到16.2萬。如果全面放開管控措施、完全復工復產,那么6月底前美國失業人口將只增加50萬,但代價是新增23.3萬死亡病例。屆時,美國因新冠疾病死亡的人數將高達35萬,接近二戰期間美國的額外死亡人數。
5月1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網采訪時改口稱,希望美國的死亡病例數控制在10萬以內,此前他曾樂觀地預計能控制在6萬以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對死亡人數“樂觀”的標準,幾乎肯定還會再次上調。白宮新冠病毒應對工作組官員德博拉·伯克斯此前對媒體表示,即使繼續采取禁足措施,美國最終死亡人數也可能超過20萬。
在如何“安全”重啟的問題上,不少美國媒體、專業人士都提到大規模檢測和病例追蹤能力。這樣的經驗,已經被目前成功遏制疫情并開始復工復產的國家所證明。據彭博社4月30日報道,根據專家的測算,美國的病毒檢測能力要達到每天500萬人次,需要10萬名專業追蹤人員,才能確保安全復工復產。但目前美國每日檢測的人次是30萬,追蹤人員近2200名。這個巨大的缺口意味著,目前美國經濟重啟即便不是在“裸奔”,也是在“賭”疫情不出現二次暴發。

5月6日,美國華盛頓杜莎夫人蠟像館因新冠疫情暫時關閉
4月29日,美國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負增長4.8%。這個數據結束了美國長達23個季度的經濟正增長。鑒于美國各州都是在3月下旬開始執行“居家令”、隔離措施,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在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中更“可見”。高盛的預測是,美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將負增長34%,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是負增長40%。無論哪種預測,都將是1947年首次編制季度增長率以來,最大幅度的經濟收縮。
特朗普之所以吹響5月重啟的號角,主要是考慮降低第二季度經濟數據的“恐怖程度”。因為根據美國大選日程,7月份第二季度經濟數據出爐之時,正是大選開始進入白熱化之際。
但急于重啟的效果將如何呢?戰疫成功的韓國可資借鑒。韓國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環比萎縮1.4%,關鍵原因之一是消費疲軟。截至5月8日,韓國因新冠病毒死亡的病例是256例。這樣低的死亡數據也會明顯抑制消費,那死亡人數已逼近7萬的美國呢?況且,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國內消費占了2/3。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認為,新冠疫情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復蘇經濟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先遏制疫情。但對于特朗普來說,強行重啟經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考慮到政治因素,那么重啟經濟可謂英明決策。
美國政治新聞網在5月2日的文章認為,對特朗普來說,5月1日的戴維營之行是一個轉折時刻,“推動重啟經濟的部分考慮,是政治性的”。為了連任競選,特朗普身邊的人,正在把他“戰時總統”的形象,轉變成“經濟重建總統”。
上述文章寫道,“除了攻擊中國擴散新冠病毒,特朗普的政治顧問們試圖把他定位成這樣一位競選者,即他一直在致力于美國經濟和股市的繁榮,操心降低失業率,直到美國遭受疫情打擊,如今他又是唯一一個能重建美國經濟的政治人物”。
特朗普自己也曾說:“我們曾建設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我們將再次重建偉大經濟,而且不需要太長時間。”從以往的情況來看,無論美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有多糟糕,特朗普幾乎肯定會說,如果沒有他,情況將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