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建 任雯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并重點部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先后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開創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新局面。黨的十九大報告規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黨章》規定:“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企業重大事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經濟實力。這是新時代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根本遵循,是引導國有企業“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科學指南,我們要認真學習,堅決執行,確保國有企業始終按照正確的道路奮勇前行。
一、“釘準”:把好國有企業的正確前進方向
所謂“釘準”,就是把好方向,搞清國有企業的發展目標,搞清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三個“必須一以貫之”: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一以貫之”;堅持國有企業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一以貫之”;堅持國有企業發展符合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一以貫之”。三個“必須一以貫之”落到實處,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幾個方向性的問題。
遵循思想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扎實持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性黨風黨紀、黨史國史國情教育。從思想上,堅持三個“熱愛”,熱愛黨,熱愛國,熱愛國有企業;從行動上,堅持五個“堅決維護”,堅決維護黨,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堅決維護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堅定政治方向。國有企業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對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一切工作的領導,切實將黨的領導貫徹落實融入國有企業發展壯大的各個環節,明確和落實各級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部署落實到國有企業的發展中,確保黨的領導始終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方向盤”;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的領導能力和治理能力,發揮黨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黨的領導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發動機”。
把準工作方向。要使國有企業按照“六種力量”的定位發展壯大。歸結起來就是國有企業要堅持“三姓”原則:一姓“黨”。國有企業要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成為黨贏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勝利的重要力量;二姓“國”。國有企業要成為國家可以信賴的依靠力量、完成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戰略、壯大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三姓“社”。國有企業要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柱力量,將企業的發展壯大始終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聯系在一起。
謀劃發展方向。國有企業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積極改革創新,發揮好國有企業的“定海神針”作用,全面提升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能力;主動承擔國有企業的國家責任,在事關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堅決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堅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堅決與一切敵對勢力斗爭到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想方設法解決好事關人民生活、民生福祉、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問題,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強化制度糾偏。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和錯綜復雜的市場競爭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承認失敗、承認錯誤的勇氣,既“容”人,也“容”事,“容”可容之錯,“容”可容之人;要有承受失敗和改正錯誤的措施與方法,及時、有效地“糾錯”。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監督管理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確保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因人廢事,不因人廢行,始終沿著依法治企、依法發展的道路前進。
二、“釘住”:管好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大局
所謂“釘住”,就是管好大局,管好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大局,根據黨和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目標任務要求,結合具體的國有企業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態勢,結合國際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改革與發展,從而提高改革的針對性,提升發展的實效性,積極推動國有企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世界市場的深入接觸和融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與良性互動。
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改革,分類發展。不同類型和性質的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社會格局的作用和位置有所不同,在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面臨的問題也多有差異,在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各具特色,其改革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時代挑戰也必然不同。因此,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決不能搞“一刀切”,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區分對待,分類指導。商業類國有企業要按照市場化要求實現資本的最優化,公益性國有企業則要符合保障民生、服務社會的要求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各安其分,各負其責。
探索企業治理創新,“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設計和實踐中,要充分體現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職工群眾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職能,把國有企業治理工作提升到新水平,構建新時代既體現黨的領導又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制度。積極探索完善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以好的制度發展人,發展企業,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做好專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