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林 李曉蘭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蔓延,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蕩,阻礙了“一帶一路”融資渠道。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均采取了各種限制措施,導致“一帶一路”供應鏈斷裂,嚴重影響項目正常運轉。因此,中國要攜手沿線國家共同抗疫,加大對“一帶一路”項目和企業的金融支持,各國要同步加快復工復產,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引領互利共贏國際關系新格局。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
全球疫情的擴散,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蕩,無疑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帶一路”共建的步伐。為了減少新冠肺炎的跨國傳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采取了針對中國人的入境限制、停飛航班和檢疫隔離等防控措施,這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交流造成不便,也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受到影響。
1.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劇烈動蕩,加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金短缺
新冠疫情的出現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全球金融特別是資本市場進入大動蕩時期。這加劇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原本就存在的資金短缺或資本不足情況,削弱了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與意愿。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較大波動。首先,自疫情發生以來美股出現了單月4次熔斷的情況,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近十天內,美國市場約下降30%甚至更多,而美國采取了接近零利率的貨幣政策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市場反復波動最終引發全球性大危機。這種情況阻礙了“一帶一路”建設資金融通渠道,增加了“一帶一路”共建的困難。其次,中國與20多個沿線國家已經建立雙邊本幣互換安排,并與7個國家達成人民幣清算協議。隨著西方國家資本市場的動蕩,“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匯率出現大幅度波動,如伊朗政府在實行汽油漲價政策后,伊朗里亞爾兌美元、歐元等外幣匯率呈現迅速走低態勢,使用第三方貨幣進行“一帶一路”區域內的貿易結算和項目融資,增加了匯率風險和項目實施風險。第三,疫情影響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金流轉,企業現金流趨緊,項目開展困難,如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重慶企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流動性明顯不足。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風電綠地項目主要位于南非、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和越南等國家,大部分風電項目處于初期開發階段,而疫情加劇了沿線國家的債務負擔,使得項目的開展無法進行。最后,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給市場參與者帶來了更大的擔憂,股價出現大幅下跌。當前全球已有30多個股市從前期高點下跌超過20%,如由新冠疫情引發全球股市拋售而導致的晨星亞洲市場指數大幅下跌,股市的動蕩繼續拉高債券市場的信用利差,使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信較差的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
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別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影響了國家間的經貿正常交流
為了更好地應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擴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繼對中國采取停發簽證、取消相關航班等各種限制措施。一是入境限制措施。菲律賓政府于2020年2月2日宣布,為控制疫情傳播,從即日起,所有從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來菲的旅客,無論國籍,都暫時禁止入境;3月6日,以色列發布通知,規定在過去14天內訪問過中國,且非以色列永久居民的外國公民將被禁止入境,直接切斷了沿線國家的人員往來。二是隔離措施。巴基斯坦、保加利亞、黎巴嫩等沿線部分國家規定,對于持有中國護照的中國公民或者來自中國的第三國公民,需在入境時填寫健康檢測卡,體溫正常的進行自我隔離以及為期14天的跟蹤監測,體溫異常的一律采取強制隔離措施。三是交通管制。部分國家如越南、阿曼、伊朗等國家對中國航空禁飛,俄羅斯取消對中國大部分航班,只保留往來北京、上海等極少數航班,哈薩克斯坦甚至取消了與中國的火車客貨運輸往來,直接影響到兩國的貿易往來。四是強化口岸檢疫。阿富汗等國在機場等口岸對中國乘客嚴格進行入境檢疫、體溫檢測和信息申報查驗等,在機場設立防疫專區,加大海關、邊檢等方面力量,嚴格筑牢口岸檢疫防線。
盡管目前中國國內的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有所控制,但由境外輸入引發的確診病例已超過本土病例。對此,中國也嚴格采取防范措施。近日,黑龍江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累計已達198例,綏芬河市人民政府已經關閉綏芬河至波格拉尼奇內公路口岸旅檢通道。再如,深圳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也充分履行邊檢職能,與海關、衛健委等部門密切配合。深圳機場也加強與邊檢、公安、航空公司等部門協同聯動,對直飛深圳的國際進港航班進行嚴格排查和精準檢疫。毋庸置疑,這些限制措施不僅切斷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交流,長遠來看,也使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的期待以及對中國企業合作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對共建“一帶一路”造成了嚴重沖擊。
3.境外供應鏈斷裂影響項目正常運轉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供應鏈正常運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此次疫情導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進入停滯狀態,加速了境外供應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過程。疫情不僅在短期內給“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帶來了較大沖擊,甚至可能通過影響歐盟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延伸產生長期影響。
首先,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作為中馬兩國合作重點的馬東鐵項目在疫情期間運行速度減慢。由中企承建的緬甸小其培水電站以及老撾南歐江梯級水電站也因項目工作人員、材料和機電設備不能及時到位而面臨工期目標不能按時實現的風險。此前,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的中老鐵路北段,由于部分回國休假人員未能及時返回老撾,加上鐵路建設所需材料物資無法運到,項目施工進度延緩。
其次,就東亞來說,日本和韓國是中國“一帶一路”的主要貿易往來國,中日、中韓的貿易額均達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日本疫情的擴散導致其機電、半導體等制造業的基礎原料供應受到影響。同樣作為外貿國家的韓國主要向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出口機電產品和運輸設備,韓國企業停工、出口減少以及物流停運,也對我國上中下游的供應鏈造成直接沖擊。此外,蘋果公司在中國和馬來西亞的供應商也受到了疫情影響,中國的工廠關閉直接導致其他分銷商也關閉其分銷。馬來西亞政府對商品的流通進行限制,瑞薩電子公司和村田制作所等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也因疫情影響停止了生產。
最后,歐洲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眾多的重要區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85萬例,涉及44個國家。歐盟已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主要向中國出口機電產品、光學鐘表、醫療設備等工業制成品,中國則主要向歐盟出口紡織品、化工產品和家具、玩具等。因此,疫情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等歐盟國家的蔓延必將引起我國甚至全球機電、化工、光學鐘表、紡織品和醫療設備等行業的震動,長遠來看,將對“一帶一路”項目向歐洲內陸等地區的延伸極為不利。
二、疫情期間和疫情后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舉措
新冠疫情的蔓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合作來說是一種挑戰。在疫情期間,我國要努力做好防疫工作,積極支援“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提升中國在國際中的形象和話語權。同時全力做好疫情結束后的準備工作,有序推進各行業經濟復蘇,把握疫情帶來的機遇,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
1.做好防疫工作,降低疫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
盡管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逐漸轉好,但仍然面臨境外輸入和本土二次感染的風險。因此,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一方面,政府要繼續做好國內防疫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和應急預案,妥善安排好疫情防控期間的經貿往來、人員往來以及爭端處理機制。同時通過自媒體等平臺積極宣傳防疫知識,增強公眾防疫意識,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要積極援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必要的醫療物資、設備和人員等,與各國分享防疫經驗,通過“絲綢之路”強化各國交流與合作。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要把握疫情帶來的契機,以抗疫物資需求為切入點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一帶一路”公共衛生項目合作。最后,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的力量,推動建立專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國際經貿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
2.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恢復供應鏈,保證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隨著疫情的逐漸控制,企業要逐步推進復工復產,建立健全供應鏈應急機制,確保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既定目標。一是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穩定我國外貿和外需,保障供給側穩定。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由于新冠疫情和假期延長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4.12萬億元,與去年相比同比下降9.6%,但是我國經濟貿易具有較強的韌性,在總體下降的情況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保持增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計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高出外貿增速11.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外貿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有利于市場恢復信心。二是保證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按期交付。保障企業關鍵產品的正常生產出口,降低供應鏈被替代的風險,維護我國在“一帶一路”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我國國際航空貨運通道,同時對于吸納就業量較大的出口型企業加大幫扶力度,如減免企業稅費和社保費等,使企業逐步恢復正常運營。三是發揮復工復產協調機制,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當前不同類型企業復工復產進度不一致,高科技企業實現了大規模復工復產,但勞動密集型企業復工復產進展較慢,中小型企業面臨較大壓力,要以核心配套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同時注重創新發展,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3.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一帶一路”項目和主體企業的金融支持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開發性金融機構和企業“走出去”的前提。要加大對“一帶一路”境外項目和境內企業的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具體來說,一是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提供低成本融資、合理放寬還款期限、分期付款,以及專項貸款等服務,幫助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運營。同時,企業也可以利用國開行多雙邊金融合作等平臺,實現與境外金融機構的良好對接。二是對中歐班列設立專項補貼,中歐班列作為往返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紐帶,對各國防疫物資的運輸以及“一帶一路”各國的合作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全球抗疫筑就了牢固的防線。因此,必須保證中歐班列的正常運行。可以適當調整班次運行時間,對相關受影響國家提供抗疫補貼,保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運輸暢通。三是銀行要做好金融服務保障工作。可以面向“一帶一路”境內企業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如山東工行借助經營快貸、e抵快貸等網絡融資產品,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此外,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銀行可以開通“綠色通道”,滿足企業復工復產要求,以保證“一帶一路”項目的正常運行。四是號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組織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支持,尤其是衛生系統薄弱且社會保障脆弱的國家,可以通過債務減免等措施為其提供救濟。
三、與“一帶一路”國家攜手抗疫和復工復產,
重塑國際合作新格局
新冠肺炎作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威脅,無疑把國際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攜手抗疫,共同推進復工復產,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引領疫情后互利共贏國際關系新格局,積極向沿線國家提供醫療物資幫助,充分彰顯大國責任擔當與開放心態,與各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1.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模式
從SARS病毒、H1N1到新冠肺炎的傳播和防控措施來看,通過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可以有效阻止新冠疫情的蔓延。2020年3月26日,中國參與了二十國集團成員領導人峰會,倡導開展國際聯防聯控,充分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積極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其他地區進行及時的醫療領域合作,向其他國家提供醫療物資,派遣國內權威醫療衛生專家援助等措施,不僅有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有助于世界其他國家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防控體系,引領更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此外,由于中國具有先進的技術和抗疫經驗,而沿線其他國家處于抗疫初期,因此可以借助這次疫情,進行“一帶一路”全球疫情治理合作,構建一個抗擊新冠疫情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模式,豐富“一帶一路”合作內容。中國也要吸收其他沿線國家有效的防控經驗和防疫模式,加強病理方面的科學研究合作與交流,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發展。
2.推進“一帶一路”國家公共衛生領域治理體系機制進一步完善
在疫情面前,中國與沿線各國持續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同時,也進行全球公共衛生合作,建立了新的協商和共享機制。部分沿線國家醫療設備不足,抗疫經驗不多,公共衛生水平較低,不利于疫情防控。對此,中國在做好國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積極向沿線國家提供醫療物資援助。為此,中國擴大了醫護、醫藥產品和醫療設備的生產,以保障自身以及全球的防疫需要和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疫情的及時控制。為降低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不僅要抓好當下的防疫工作,也要著眼未來。中國醫療機構和相關企業可以與沿線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建立多方協作的重大疫情防控、檢測發現和有效治療的綜合制度構架,完善“一帶一路”國家公共衛生領域治理機制,提高“一帶一路”國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攜手打造“健康絲路”。
3.中國要展現大國擔當,與沿線國家共同建立互利共贏關系
在與疫情的抗擊中,中國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展現出了堅定的意志,積極履行了大國擔當和國際義務。中國及時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2000萬美元捐款,后又追加了3000萬美元。中國還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內瑞拉、老撾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派遣專家組,向俄羅斯、阿富汗、西班牙等12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口罩、防護服、呼吸機、核酸檢測試劑等物資援助,并與全球18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此外,中國還就新冠肺炎的防控與治療措施與沙特衛生官員、專家和柬埔寨醫療專家進行了遠程視頻交流,進一步拉近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距離,傳遞了中國精神。對于國際社會來說,中國也從未缺席,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到“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中國始終以謀求合作共贏為準則,“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竭盡全力向國際社會提供幫助,充分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道義與擔當,不僅締造了與沿線國家的深情厚誼,也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的友好與真摯,傳遞了中國溫度。
4.沿線各國要攜手踐行“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個別國家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中國一方面要堅定立場,捍衛“多邊主義”和全球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完成比較重要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工作,盡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病毒無國界,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只有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共同面對這次全球性挑戰,才能戰勝病毒,任何單邊主義、民族主義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不會是最后一次,各種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會不斷帶來新的考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國際社會必須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中國要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維護“多邊主義”,推進多邊框架合作,通過政策溝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設施聯通和民心相通,實現互利共贏發展,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是發展國際關系的重要平臺,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要求,符合命運共同體成員各方的根本利益。疫情為全球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中國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攜手抗擊疫情,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成員開放、合作開放,讓全世界深切體會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讓國際合作交流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在并肩戰“疫”的風雨中,奏響春天的樂章!
參考文獻:
[1]劉迪.金融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相關政策解讀[N].陜西日報,2020-03-23.
[2]和音.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N].人民日報,2020-04-01.
[3]吳志成.中國抗疫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N].學習時報,2020-03-30.
[4]李海東.疫情深刻改變國際關系格局[N].環球時報,2020-03-31.
[5]賀海洋.保障國門生物安全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N].中國國門時報,2017-04-26.
[6]樊吉社.疫情全球擴散對我國的影響及應對[N].學習時報,2020-03-18.
[7]鄭葵方.全球疫情蔓延之下,國際金融市場還將大幅波動[N].21世紀經濟報道,2020-03-26.
[8]祝繼高.積極應對疫情影響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N].學習時報,2020-03-18.
(蔡春林:廣東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李曉蘭:廣東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