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艷
摘 要 在全球一體化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稅收活動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內容,勢必會對企業的整體收益產生直接影響。基于此,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會選擇多種會計政策制定企業稅收籌劃,進而降低納稅金額,提升企業經濟收益。本文從稅收籌劃的視角對企業會計核算政策進行分析,體現稅務籌劃的合理與合法性特點,以期為企業經濟收益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 稅收籌劃 會計核算 企業收益 影響
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企業的經濟活動與之關聯甚密。企業采用何種方式合理、高效地降低稅負,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會計核算方式的不同,導致會計處理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進而可以形成多種不同的稅負以及納稅方案。因此,企業可以根據稅收目標采取不同的會計核算方式,由于稅務籌劃具有成本較低、操作性強的特點,得到了眾多企業的一致認可。
一、稅務籌劃與企業會計核算界定
(一)稅務籌劃的概念界定
稅務籌劃是指企業根據稅收政策法規合理進行投資安排、籌融資操作等日常經營活動的規劃與籌劃過程,可以增強企業納稅的合理性,實現減少稅負的目的,保障企業收益的最大化。現階段,政府制定的稅收政策法規與會計核算存在口徑不統一的情況,因此,企業會計核算方式的選擇以及稅務籌劃方案的制訂存在多種選擇方式。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主要以起征點、減免征以及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在稅收相關政策法規范圍內,選擇最適合的會計核算方式制訂最佳的稅收方案,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實現最大化的稅后利潤。
(二)稅務籌劃與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重要的貨幣計量工具,可以體現出會計主體的資金活動狀況。其是針對企業的經濟活動而進行的核算,包含企業會計工作過程中記賬、算賬與報賬整個過程。稅務籌劃與會計核算之間存在必然的關聯,互相影響與促進。首先,政府制定的稅收政策會對企業的會計核算方式的選擇產生直接影響,導致不同的核算方式出現多種會計信息,產生的利益分配結果以及投資決策行為也并不一致。其次,政府制定的會計準會對企業的行為產生一定約束,通過稅收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實現企業財富向政府部門轉移的目的。然而,對于企業來說,稅收仍是經濟利益的外流,企業的經營成本必然會有所提升,因此,企業會通過會計核算進行稅務籌劃。從資產負債與收入費用兩個層面分析,企業都會選擇稅負最小的會計核算方式,因此,會計核算是企業稅務籌劃的必要手段。
二、稅務籌劃對相關會計核算的影響
企業要實現稅務籌劃必然要以會計核算模式作為支撐。企業會根據稅務籌劃目標選擇適合的會計核算模式。稅務籌劃對企業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如下:
(一)固定資產折舊
對于企業來講,固定資產是企業資產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從會計核算層面分析,企業可以選擇的固定資產折舊方式除了年限平均法以外,還有工作量表法、年數總和法以及雙倍余額遞減法等。
從稅法層面分析,企業可以在稅前扣除折舊額,然后再進行所得稅的計算。因此,企業選擇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必然會導致企業的成本存在差異,進而導致稅前利潤發生變化,企業所得稅的數額也會有所不同。
同時,企業要綜合考慮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如果企業處于稅收優惠期限內,則可以采用加速折舊法進行固定資產折舊,在稅前多扣除折舊額,相應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結果,實現遞延納稅,減輕企業稅負,使企業資金的時間價值得到有效利用。在會計實務當中,企業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折舊方式進行企業稅負的計算,選擇最為適合的會計核算模式實現企業的稅收籌劃目標。
(二)存貨計價方法
新會計準則明確規定,企業可選擇的存貨會計核算方法除了個別計價法與先進先出法外,還有加權平均法以及移動加權平均法。如果企業確定了會計核算方法則不能再隨意修改,必須修改時也要提前上報稅務部分進行審核,于第二個納稅年度開始執行。稅法規定,企業的稅收金額核算要以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依據。因此,企業可以從存貨角度進行稅務籌劃,將企業的外部環境影響、國家政府法規納入籌劃考慮范圍之內,還要考慮市場通貨膨脹以及物價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對于企業來講,加權平均法以及移動加權平均法有利于減少成本改變所引起的利潤變化,可以有效防止稅收金額出現較大波動。在企業所處環境中,如果物價持續下降,此時企業的存貨會計核算方法應選擇先進先出法,從而實現遞延納稅,以提高企業資金的時間利用價值。
(三)銷售結算
企業經營中貨物的銷售可以采用委托代銷、分期付款以及賒銷的方式進行計算,銷售方式不同,銷售收入確認時間也會發生變化,納稅期限必然會存在差異。因此,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銷售期間,結合銷售策略選擇最為適合的銷售模式,通過控制收入確認時間的方式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
(四)資產減值準備
《企業會計制度》明確指出,企業必須定期進行資產的全面清查,對資產損失狀況加以判定,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資產計提與資產減值做好準備。在稅法規范下,企業可以選擇備抵法進行壞賬損失的核算,將當期應扣除項目的金額適當增加,以減少稅負。這是權責發生制與收入費用配比的會計核算原則的重要體現,同時也與稅法規定中可以在稅前扣除壞賬準備的要求相一致。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延緩企業所得稅的上繳時間,有利于企業稅負的減少,實現資金流通率的提高。
(五)廣告費、招待費的結算
稅法規定,企業產生的業務招待費的60%可以進行稅前扣除,高于企業當年銷售額5‰的部分不再進行扣除。企業的廣告費與宣傳費可以按照銷售額的15%進行扣除,超出這一比例則結轉至下一年度進行扣除。因此,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銷售公司,通過銷售公司進行存貨銷售就可以多出一部分銷售收入,進而提高企業的費用限額,實現扣除金額的增加,以達到減輕企業稅負的目的。
三、稅務籌劃過程中會計核算的注意要點
稅務籌劃與會計核算相互關聯與影響。然而,僅從企業日常經濟的角度分析稅務籌劃對企業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并不全面。因此,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時間延續性
企業在稅務籌劃以及選擇會計核算方式時要結合企業的發展階段,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的影響,同時還要將國家宏觀調控以及市場稅率的波動情況納入考慮范圍,選擇與企業實際發展狀況相適應的最優會計核算方式。由于會計核算一經確定不得隨意修改,因此企業必須以發展的眼光進行稅務籌劃目標的制定,從而保障選擇的會計核算方式可以增強企業效益的時間延續性。
(二)空間整體性
企業在進行稅務籌時,要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作為根本目標,綜合考慮影響企業收益的各種因素。將企業置于整體框架下進行綜合考慮,即使企業規模較小,也可以采用適合的方式進行合理避稅。可以對稅法中的兼營與混營特征進行充分分析,結合企業的業務經營方向選擇適合的會計核算方式,對不同稅務籌劃方式之間的影響關系進行分析,進而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三)不能過于重視稅務籌劃,忽視企業經營活動
在會計實務過程中,要正視稅務籌劃的作用。稅務籌務只是減少企業稅負的方式,如果企業將所有精力都用于稅務籌劃而忽視了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勢必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企業要正確區分稅務籌劃與偷稅漏稅等行為,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會計核算方式,不得做出違反國家法律的行為。
四、結語
企業實施稅務籌劃是減少企業稅負的重要方式。雖然稅務籌劃發展時間不久,但其對企業經濟活動以及會計核算選擇產生的影響作用正逐步增大。因此,在會計實務當中,企業要采取適合的會計核算方式進行合理避稅,同時也要根據會計核算原則制定稅務籌劃目標,保障企業稅務籌劃的合理與合法,從而促進企業整體效益的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為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吳麗君.試論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與稅收籌劃[J].江蘇商論,2018(5):211-212.
[2] 韓平柱.營改增后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核算和稅務籌劃[J].時代金融,2018(2):255.
[3] 張麗.稅務籌劃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9(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