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張浩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在精神分裂癥護理中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將5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6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優質護理,觀察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結果 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能夠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精神分裂癥;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1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導致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是一種慢性、復發率高、致殘率高的精神疾病,患者會出現思維、行為、睡眠等方面的癥狀,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生活能力和社會功能的下降和受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相關研究數據表明,良好的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優質護理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實施護理責任制,提高患者安逸度。所以本次將對優質護理在精神分裂癥護理中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間本院接受治療的5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34.46±5.96)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34±1.89)年;實驗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5.31±5.57)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6.02±1.45)年;以上相關數據對比后沒有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護理人員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且進行密切的關注,給予日常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優質護理:(1)給予優質的環境護理。改變住院環境,在病房放置花草,粘貼安全標示和宣傳畫等,在衛生間安放防滑墊,調節和控制病房的溫度,給予患者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增強患者的身心舒適度。(2)優質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情況,發現具有自殺心理癥狀的患者,及時反映給醫師,協助醫師進行疏導和治療。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跟患者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從而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積極的面對疾病和生活。(3)實施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采取適合的康復訓練,主要內容包括生活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社會技能,根據護理人員的指導進行融入社會群體、對話訓練,并且讓患者學會增強自身社交技能的方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精神健康、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情況評分,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統計軟件SPSS 19.0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數據對比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 果
接受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 論
優質護理通過改善患者的住院環境,知曉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疏導患者的心理問題,加強和訓練患者的社會技能等加快了患者的康復[2],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癥狀,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優質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夏海容,池秀春.優質護理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影響觀察[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8(11):229-230.
[2] 羅曉玲.優質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精神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0):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