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平
摘 要:疫情背景下通過研究探討5W1H分析法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運用,引發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為法治教育的廣泛開展和有效實施提供參考,以期提升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
關鍵詞:5W1H分析法;疫情背景;法治教育
一、疫情背景下5W1H分析法對法治教育的啟發
5W1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種思考方法,也是一種創造技法。疫情背景下5W1H分析法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運用這一主題回應“疫情背景下該如何開展法治教育”的時代設問,通過對why、what、how、when、where、who等六個疑問詞,即why——思考疫情背景下為什么開展法治教育以及如何設定教育目標,what——為實現教育目標需要確定哪些教育內容,how——選用什么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以及如何評價,when——如何選擇恰當的教育時機,where——通過哪些教育途徑實現教育目標,who——學校、社會和家庭分工合作實現教育合力,層層設問,層層分析,厘清疫情背景下法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歸納法治教育工作的進路,為順利實施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疫情背景下的法治素養奠定基礎。
二、疫情背景下開展法治教育的5W1H分析
(一)why:分階段設定法治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基礎,設定教育目標要秉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原則,因此設定疫情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教學目標,首先應當探討以下幾點:一是疫情背景下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頒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等指導文件的工作精神;三是法治教育體系、教育途徑等工作基礎性條件;四是學生法治素養現狀、成長需求和認知發展規律。
在分析以上四個方面調研結果的基礎上分階段設不同學段的法治教育目標:小學階段側重規則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了解疫情背景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規則;中學階段以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為教育取向,側重疫情背景下的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教育;大學階段側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培養以及全球視野下法治素養的提升,側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疫情背景下的法律制度。同時,各學段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和制度認同。
(二)What:追根溯源確定法治教育內容
首先,法治教育應以抗疫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法律淵源。當代中國法律淵源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疫情防控相關的法律淵源有以下四個部分:一是《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事件法》等法律;二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等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等;三是兩高兩部和海關總署下發的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刑事案件定罪處罰的司法解釋;四是我國簽署加入的外交、衛生、國際援助等方面的國際條約與協定。
其次,法治教育應以抗疫相關的基本法律知識為基礎。一是疫情防控中凸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如民主集中制。二是疫情防控相關的公民權利,如保護華僑正當權利、人格尊嚴權、監督權、獲得物質幫助權、個人隱私權和訴訟權、被隔離公民生活保障權、獲得醫療救助權等。三是疫情防控相關的公民義務:公民行使權利和自由的限制,報告傳染病疫情,接受衛生檢疫,接受查驗,人員物資被緊急調集,不編造、不傳播虛假信息等。四是政府對突發事件應對和傳染病防治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兒童預防接種,疫情預警,隔離制度等防控制度。五是撤僑、國際合作抗疫、國際援助等國家行為相關的國際法知識。六是公檢法部門公布的違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包含的法律知識。
最后,法治教育還應落實抗疫工作的法治原則和法治理念。一是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二是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憲法法律至上、權利保障、權利制約、程序正義等法治原則。三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三)When:因勢而變確定法治教育重點
在疫情暴發初期,以突發事件法、傳染病防治法等行政管理法律法規中公民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理解憲法法律至上、權利保障法治原則和權利救濟等法律制度。在應急處置與救援期,以熱點事件、法治案例為切入口開展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理解結合權力制約、程序正義等法治原則。在事后恢復和重建期,引導學生辯證看待抗疫相關法律制度并提出完善我國法治建設的設想。
(四)How:多維度法治教育方法和策略
法治教育應從以下四個維度制定教育策略:一是構建立體化的教育資源,開發教材、學材、教具以及數字化資源;二是落實生活化的法治教育,把抽象、深邃的法律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日常生活語言;三是綜合采用故事教學、情境模擬(如法庭模擬)、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法治辯論、價值辨析等教學方法;四是改革評價方式,突出過程性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強調全面全程客觀評價教育效果。
(五)Where:線上線下交融的法治教育途徑
首先,課堂是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將法治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專門課程和各學科教育中,通過學科協同實現法治教育的全學科覆蓋。其次,發揮法治文化育人功能。利用宣傳欄、招貼畫等載體廣泛宣傳,營造疫情防控法治氛圍;開展模擬法庭、疫情法律知識競賽、法律情景劇表演、法治社會實踐活動和法治主題活動。最后,利用網絡資源開展“云”教育。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網上宣傳。
(六)Who:三位一體的教育主體結構
法治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學校、社會、家庭三者因教育分工、法治教育基礎、法治教育資源等情況的差異而決定三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盡相同。
一是學校教育發揮自身主導地位,與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在對學生開展法治教育的同時,加強法治教育隊伍建設。完善“專門教師—班主任—行政人員”法治教育隊伍建設;通過法治講座、專題學習和法治沙龍等途徑提升教師的法治素養;通過師徒帶教、集體研討等形式提升教師的法治教育能力。二是社會要充分發揮社會教育的資源優勢,廣泛動員和組織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和律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三是家庭教育要發揮監督和個別指導作用,監督學生在疫情期間履行公民基本義務。同時,家長督促學生及時向學校匯報身體情況、旅居史、隔離等基本情況。
三、確立疫情背景下法治教育的5W1H模式
本文運用5W1H分析法厘清疫情背景下法治教育進路:why——分階段設定法治教育目標;what——追根溯源確定法治教育內容;when——因勢而變確定法治教育重點;how——多維度的法治教育方法和策略;where——線上線下交融的法治教育途徑;who——三位一體教育主體結構。
疫情背景下通過研究5W1H分析法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運用,拋磚引玉,引發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為法治教育的廣泛開展和有效實施提供參考,以期提升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關于印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6-07/18/content_5092493.htm.
[2]邱澤偉.5W1H分析法在技工學校教育改革實踐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4(2):127-129.
[3]任榮政,丁年青.ESP教學“5W1H”要素分析[J].外語界,2012(2):58-64.
[4]郝川.中小學法治教育的目標、困境與出路[J].中國教育法制評論,2017(15):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