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瑋 文紅 王琨
摘 要: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弄潮兒,網絡擴寬了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但是這一群體本身的活躍性與盲目性等特征,也導致他們最容易被煽動而引發輿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充實、創新與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我黨開展輿論宣傳工作的重要指導理論。本文將通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去試圖引導高校網絡輿論問題,讓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擁有更加完備的治理方式和管理體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
一、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尤其是自媒體的不斷發展,人人都擁有了一臺麥克風,都開始試圖成為自媒體時代的“主角”能引導甚至引發輿論,這其中尤其以高校大學生群體見長。僅在2019年,與高校大學生有關的高校網絡輿情案例就不甚枚舉,而這些事件的傳播不僅將高校師生推到了風口浪尖,也給高校網絡輿情治理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如何正確有效的進行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已是迫在眉睫。
二、自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新挑戰
1.虛擬性、隱蔽性特征下的輿情預警及防控難度增大
網絡世界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講,的確是一片可以盡情釋放自我的“樂土”,但其特有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特征,也給某些道德情感缺失,法律意識淡薄的圖謀不軌之人提供了保護的天然外衣,不僅助長甚至點燃著高校網絡輿情的火種,使高校很難對網絡輿情事件做到及時迅速研判和提前預警,還無疑大大增加了高校網絡輿論事件防控預警的難度。
2.低門檻、自主性導致有效監管措施難以運用
自媒體具有使用門檻低、易操作、發布信息自由的特點,因此,人人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是把關人。也正是這種比較寬松的網絡環境,使得輿論主體的意見表達也更加自由和隨意,甚至任性,從而成為了虛假網絡言論的助推劑,導致信息出現不準確甚至出現謠言遍地的現象。而這些一旦發酵形成高校網絡輿情,就極易導致輿情的擴散和失控,使的高校擁有的宣傳引導策略難起作用,影響甚至削弱高校對輿情發展的監管能力 [3]。
3.多元化、開放性造成的輿情結局的不圓滿
自媒體的開放性,使得自媒體信息傳播主體具有全民化的發展趨勢,這也無形中導致不同利益訴求的出現。所以即使高校剛剛緩解了舊的問題,但新的矛盾也會接踵而至,這無疑使高校在處置網絡輿情時出現疲于應對的現象,從而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引導高校網絡輿情問題的優勢
1.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高校輿論引導工作的“定盤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而作為高校網絡輿論的主體以及主要傳播者,加強高校對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培養高校大學生成為具有具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人才,對高校網絡輿情治理可謂事半功倍[4]。
2.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是新聞必須具有真實性 [5]: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本觀點之一是堅持新聞的真實性,真實的新聞才具有可信性和生命力,這在當今的新聞宣傳乃至輿論引導實踐中仍然適用,即使是在自媒體環境下以以然必須恪守。所以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要更加注重利用這一精髓,主動公開事實真相。
3.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引導工作的有力保障 [6]:新聞輿論引導離不開新聞輿論傳播規律的掌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許多重要內容,都涉及新聞傳播規律。這在高校網絡輿情中亦是如此,只有把輿論傳播規律,講究輿論引導方法,尤其是重視意見領袖的引導才能更好的引導高校網絡輿論。
四、結語
自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其操作簡便、即時傳播,海量信息,交互傳播等特點和優勢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交流和溝通的方式,特別是微博、論壇等新形式的普及使用,為高校大學生的情感宣泄提供了眾多新的載體,同時也極速加速著高校網絡輿情的形成和發展,給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使命”? [7],作為指導我黨開展新聞輿論宣傳工作的重要理論指導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自媒體時代輿論格局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應主動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一科學體系中獲取啟示,進行有效地高校網絡輿論引導,掌握引導輿論的主動權,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落實到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研究之中,讓高校網絡空間得以清朗,也讓高校網絡輿情的管控能力和輿情引導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麗娟.曾潤喜.王國華.高校群體性事件網絡輿情管理研究[J].情報雜志,2011(06).
[2]李恒忠.徐明磊.諸葛福民.王春宇.高校突發事件中的網絡輿情監管和應對機制[J].煤炭高等教育,2018(06).
[3]王世海.自媒體時代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引導與處置機制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09).
[4]童兵.新中國70年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發展歷程和未來走勢[J].新聞大學,2019(10).
[5]丁柏銓.當今中國的輿論引導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J].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4(06).
[6]鄭保衛.葉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形成、推進及意義[J].中國大學教學,2016(12).
[7]鄭保衛.習近平新聞宣傳輿論觀的形成背景及理論創新[J].現代傳播2016(04).
[8]蔣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理論成果述略[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05).
[9]崔海英.高校學生網絡話語與網絡輿情引導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10]王歡 劉曉夢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的輿情引導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