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是第三批獲得批復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為全面推進北海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發展工作,提升北海市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水平,扎實做好相關工作,根據《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區)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體藝廳〔2017〕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北海市校園足球發展實際,制訂工作方案。
一、試驗背景
北海市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城市,開放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北部灣經濟區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海市足球歷史文化豐富,是廣西開展現代足球運動較早、較好的城市。
一是足球運動開展歷史悠久。自1876年開埠以來,現代英式足球就經由外國船員、商人、傳教士的傳播和推廣,迅速在北海大地上落地生根,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
二是優秀足球運動員人數多。北海足球名將輩出,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北海為國家足球隊、國家女子足球隊、國奧隊、國青隊、廣西足球隊貢獻了王峰、陳月娟、潘瑞蘭、龐芝健、黃啟能等大批北海籍優秀運動員,成為廣西為國家、自治區足球隊輸送優秀運動員最多的地市,王峰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入選國家隊的廣西籍運動員。
三是足球運動設施完備。北海現有國家級足球冬訓基地2個,標準足球場30多個,并且在全市所有的中小學都建有足球場,每年到北海參加冬訓的足球運動員達5萬多人次,北海聚集了大量高水平球隊、精英教練甚至是青訓專家,隊員們可以接觸和感受到豐富多樣的訓練思路和方法,筑就了廣西最大的青少年足球冬訓基地。
四是參加校園足球學生人數比例高。北海市現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69所,遍及全市各縣(區)學校,綠茵場成為每所學校的“標配”,足球運動成為每所學校的特色項目,足球賽事延伸到每所學校、每個年級、每個班級,成為學生的普遍愛好,并且每年一度的“園丁杯”教師足球賽,已經成功舉辦了34屆。參加校園足球學生人數比例居廣西最高。
五是校園足球管理體制機制完善。2011年,北海市就成為廣西首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布點城市,2016年,北海市海城區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是廣西第一批入選縣(區)。為普及校園足球,研究提升校園足球發展內涵,北海市校園足球辦公室引進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對校園足球工作進行管理,并在廣西探索建立四級足球聯賽機制,科學系統地培養足球人才。
六是校園足球發展成績佳。2017年8月,參加廣西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分獲男、女子冠軍,并且女子組蟬聯三屆冠軍。2018年5月,參加中央電視臺舉辦的《誰是球王》——“新時代”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大賽中,北海市第一中學的楊靜和周麗翔代表南區“最佳陣容”參加全國南、北區“最佳陣容”的比賽。2018年7月,北海市中小學校園足球隊共有44名學生通過全市海選入選廣西代表隊參加在湖北省舉行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第六營區,有27名學生入選第六營區“最佳陣容”,有11名學生入選全國總營的“最佳陣容”,有3名學生分別入選小學乙組、初中女子甲組、初中男子甲組校園足球國家隊。2018年10月,北海市參加廣西第四屆“千里杯”校園足球聯賽囊括高中男女子組、初中男子組的所有冠軍。2019年7月,北海市參加廣西第十二屆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暨第五屆廣西“千里杯”足球比賽再一次蟬聯男子、女子組足球比賽冠軍(其中女子足球隊獲得“五連冠”),取得了2020年初代表廣西參加全國男子、女子挑戰賽2個名額的資格,同時,也取得了參加2020年全國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的兩張入場劵。2019年7月,北海市第九中學參加廣西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聯賽足球比賽,獲得高中男子冠軍,北海市第一中學獲得初中男子組冠軍。2019年7月,北海市70名學生入選廣西青少年校園足球“最佳陣容”,并代表廣西參加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第六分營的選拔,有29人入選第六營區的“最佳陣容”。
二、發展思路
北海市堅持加強校園足球頂層設計,理順管理體系,完善體制機制。堅持普及為要,優化發展布局。加大資金投入,夯實場地、師資等基礎。拓展普及基礎,提升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質量,打牢發展根基,精準夯實教學、訓練、競賽體系。完善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和保障體系,創新足球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體育文化發展,積極營造足球文化,讓每一名參與者真正了解足球的意義和價值。
三、發展目標
校園足球發展納入全市教育發展規劃,突出足球特色,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校園足球普及水平整體躍升,足球后備人才成長通道貫通,校園足球四級聯賽體系完善,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特色鮮明,校園足球保障條件運行有力,基本形成教育主導推進、體育專業指導、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資源支持的校園足球發展格局。
四、多渠道推進校園足球工作
1.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
發揮足球育人功能。把青少年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人才根基的基礎性工程,把足球學習情況納入學生檔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參考,促進更多青少年學生熱愛足球、享受足球,使參與足球運動成為青少年體驗、適應社會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
推進校園足球普及。把足球列入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加大學時比重。以扶持特色帶動普及,對基礎較好、積極性較高的中小學校重點扶持。在創建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基礎上,加強北海市校園足球分區管理,重點建設一批北海市各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示范學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切實推動校園足球工作邁上新臺階。完善保險機制,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后顧之憂。
促進文化學習與足球技能共同發展。加強足球特長生文化教學管理,完善考試招生政策,激勵學生長期積極參加足球學習和訓練。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在一定范圍內合理流動,獲得良好的特長發展環境。
建立完善的校園足球四級聯賽體系,促進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長。推動成立中學、小學、幼兒校園足球隊,構建包括校內競賽、校際競賽、區域選拔賽在內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建成縱向貫通、橫向銜接和規范有序的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四級青少年、幼兒校園足球聯賽機制。
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實學校體育教師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師資團隊。通過培訓現有專、兼職足球教師和招錄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專業教育,為退役運動員轉崗成為專職或兼職足球教師創造條件。
2.加大足球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建立多層次培養體系。建立足球人才培養、引進、考核、管理等綜合評價體系,形成擇優選人、聯合用人機制。制訂北海市足球教練員、教師、裁判員培養計劃,采取內訓和外培相結合模式,對教練員、裁判員、教師實施規模化培訓,加強裁判員、科研醫務人員、俱樂部管理人員、賽事運營管理人員等足球人才隊伍建設。制訂人才輸送計劃,鼓勵足球俱樂部、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選派職業球員、青少年球員到發達地區或國外接受高水平專業培訓。2019年7月,北海市有1名青年教師通過國家級考試,被選派到英國進行為期3個月的培訓。
建立退役運動員轉型機制。創新扶持政策,通過優先招錄專業運動員、退役運動員等方式,擴充專業足球教練員、裁判員、社會指導員隊伍,并為退役運動員轉崗成為專職或兼職足球教師創造條件。探索政府、社會團體、企業等通過推薦就業、優先接納、與企業合作等多種方式,做好足球運動員轉崗就業工作,形成出口合理、方式多樣、覆蓋全面的保障體系。
五、完善機制保障
1.完善足球賽制,健全競賽體系
以北海市中小學足球聯賽為主導,通過賽制設置讓各學校代表隊有多次參加比賽、鍛煉隊伍的機會。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組建足球隊,做到班、年級和學校有足球隊、每周有比賽、人人有展示機會。在廣泛的群眾足球運動的基礎上,各縣、(區)須組建代表本區域的學生足球代表隊,同時,鼓勵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組建足球代表隊。完善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和保障體系,創新足球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門要加強與體育部門、企業的協調合作,支持和引導青少年學生參加“千里杯”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以及經教育部門認可的各類社會(或企業)舉辦的公益性足球比賽和足球活動。通過各類足球比賽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生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愛好并提高運動技能。
2.完善學生安全保障體系
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市直學校要提高校園足球安全責任意識和防范能力,制訂安全防范規章制度及應急預案,加強安全檢查和管理。學校要對學生加強校園足球安全教育,增強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全面實施校方責任險的基礎上,積極完善政府購買學生體育運動傷害險的辦法,建立學生運動意外傷害事故第三方調解機制,進一步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決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
3.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完善足球招生升學政策,探索建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小學、初中、高中對接招生機制,打通優秀足球人才成長通道。激勵學生長期積極參加足球學習和訓練。初中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享有招收足球特長生政策,每年招生比例不超過招生人數的5%;擴大普通高中招收足球特長生招生規模。具有足球特長和長期參加校園足球訓練的學生,普通高中招生時,同等情況優先錄取。示范性高中和校園足球特色校每年按招生人數的5%,用于招收足球特長生。同時,積極構建與高等教育學校的人才持續培養和輸送機制,做好足球后備人才梯隊銜接,為北海市有足球特長的學生能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