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傾聽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徑。教育心理學家們對人的學習實踐活動能力研究分析發現在一般的語言交流活動中“聽”的使用頻率最高,其次是“說”“讀”和“寫”。也就是說“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語言交流活動的成功性,那是不是只要有了“聽”交流活動就能成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作為數學老師對自己課堂中師生間交流活動的思考。
當我查閱有關傾聽能力的資料后發現,傾聽是由一系列相關的活動組成的,聽只是一次傾聽活動的開始,而在此之后還應有收集整理信息,整合自身基礎知識并思考最后得到一個結果,這些活動聯系在一起才能算得上一次完整的傾聽活動,所以我將此次培養學生課堂傾聽能力實踐活動的重心放在了引導學生在傾聽時有效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即聽與寫相互配合,以此為基礎去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傾聽習慣。
為了在數學課上實踐培養學生的聽與寫能力,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數學課堂上的“聽寫游戲”。
游戲1.“數字復讀機”。這個活動通常作為課前熱身活動,老師念一串數字(有規律的或是無規律的),學生就將它們記下來,可以通過說或是寫的方式體現出來,最后與老師的答案訂正。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調整數字的長度,老師音量的大小等因素來增減活動的難度,時不時也會用到淘汰制來找到“聽寫冠軍”,同學的活動積極性很高。
游戲2.計算接龍。第一名同學隨意說一個加法算式如5+13=18,下一位同學則要說6+14=20,往后就依次按規律逐一往下說,說得過慢或是說錯者淘汰。出于學生的學情考慮我們就將加法和減法作為計算接龍的主要計算。
游戲3.我是解題小記者。學生準備草稿本后,教師以一定的速度念一道難度一般,但信息較多的解決問題(有用信息和無關信息),學生一邊聽一邊記錄主要的數據,最后留一定時間給學生寫出算式和結果。這項活動確實帶有一定的難度,我也進行了多次的技巧指導和規則訓練,比如教學生記錄重要的數據就是記準數字以及它的單位,理解這些數據代表的意義,然后挑選有用信息并排除無關信息,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行為方式與記者的工作方式很接近,所以才給它起名“解題小記者”。
當然“無規矩不成方圓”,遵守活動規則是所有活動成功的基石,所以在每次“聽寫游戲”開始前都要重溫一下活動規則:
1.隨時保持安靜,不交頭接耳;
2.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也不隨意評價他人的發言;
3.若發現發言者有錯誤,用鼓槌輕輕敲一次桌面,違規者提前淘汰出局。
通過兩個多月的實踐,現在我們班的同學們在數學課堂上有了許多新變化:
1.許多同學們愛上了“聽”。據我觀察,同學愛上的不僅是課前的“聽寫游戲”,因為我發現只要老師一開始講話,課堂就開始變得安靜,許多同學開始雙眼注視著老師,還有同學會悄悄地提醒說話的同桌,示意他安靜下來。我想這些現象正是“聽寫游戲”給同學們帶來的傾聽習慣的改進,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2.同學們有了“聽清楚了再想,想清楚了再說;聽了就記憶,記了再寫”的學習習慣。在“聽寫游戲”中,許多同學有了許多聽了一半就放松警惕最后掉入陷阱的經歷后,他們開始適當地延長“認真聽”的時間,聽好了后再進入下一個環節。同時還有了隨手記錄聽到的內容的習慣,就像俗話說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數學課堂上聽與寫也相互配合,互相促進,這才能達到傾聽更好的效果,逐漸培養學生更好的傾聽能力,為將來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聽”與“寫”是良好的傾聽能力的重要內容,從“聽寫游戲”給學生帶來的變化可以看出,良好的傾聽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這個對于小學生卻不容易做到,如果讓“寫”參加既可以分擔過度集中注意力的壓力,還可以增添傾聽的趣味性,就這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完成了一次次完整而有效的傾聽,良好的傾聽能力也在慢慢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