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昊翔


摘 ?要:通過示例證明,現階段DCS自動控制邏輯對于操作員的操作方式起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關鍵詞:自動、邏輯、操作員、DCS
1.背景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運行機組有幾千個參數需要監視。因此,必須有一個比較完善的自動控制系統,才能保證機組正常運行。DCS系統的發展也使得機組的運行更加的智能化,現在的機組運行,若“自動”的品質不好,操作員將會面臨十分繁重的操作與壓力。
相應的,現在的操作員,不應只滿足于機、電、爐三門專業的學習,DCS的邏輯、汽溫的控制邏輯、AGC協調的控制邏輯等,都應有相應的了解。
2.示例分析
自動控制邏輯的學習對于電廠操作員來說已經越來越重要,下面以我廠的兩個示例來說明:
2機的壓力波動頻繁,但總體來說,其更趨向于某一數值即設定值,但#4機雖然壓力波動頻率小,但壓力上下波動的范圍更大即偏離設定值更遠。#2機煤量調整頻繁,使其壓力更貼近于設定值。而#4機煤量控制相對穩定,帶來的結果就是壓力上下波動范圍更大。
根據這一情況,#2機的操作員往往擔心的是:煤量波動頻繁,磨煤機的運行工況是否正常。而#4機的操作員往往擔心的是:壓力過高,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壓力。
由此發現,同一電廠的不同機組的操作員往往都有不一樣的關注點,更不用說不同電廠的運行操作員了,可見,目前機組的自動控制邏輯對運行操作員正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汽溫的控制是DCS中的重要一塊,維持主汽溫度的穩定,常常是DCS中自動完成的,故此自動的品質將決定操作員的工作量與工作壓力。
當機組大、小修后,機組工況出現變化,原本的汽溫控制邏輯將會與現階段的機組工況不適應,出現汽溫波動增大,容易超溫等現象。若此時操作員與儀控人員可以共同進行自動的邏輯調整,將有可能提升機組的汽溫品質。如果不能對機組汽溫控制策略進行調整,則必須提供給操作員學習機組的汽溫控制邏輯的機會。下面給出一些例子:
左圖為#4機的主汽溫度圖,從圖中可以看出#4機組汽溫邏輯基本是汽溫上升則減溫水開大,汽溫下降則減溫水關小。從圖中可以看出控制汽溫趨向于穩定的調節系數較小,導致汽溫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通過自動調穩。這樣的汽溫調整方式,勢必導致在煤量突升時,汽溫容易超溫,在磨組調換,或機組吹灰時,由于減溫水的需求改變,而導致機組汽溫長時間不能穩定。
右圖為#2機的主汽溫度圖,從圖中可以看出#2機組減溫水閥門的開度并不是完全按照汽溫的升降趨勢而決定的,出現這樣原因,主要是因為#2機的汽溫控制加入了許多額外的控制邏輯,例如,機組加負荷時,會預先加入適量煤量,為此就必須快速開大減溫水量,以保證不超溫。但是當機組大、小修,特別是機組鍋爐受熱面進行檢修后,機組汽溫的波動就會相較之前更大一些,為此就必須與儀控人員共同完成機組汽溫控制策略的調整。
3結論
機組各參數的自動控制學問是很大的,現在的操作員如果不懂這一些邏輯,將會使其感覺工作很累,同時學習并參與進機組邏輯整理、修改的工作也可以極大地提高操作員自身的能力。
所以機組的自動控制不應只是自動控制設計人員的事,應該是利用集控人員的知識,結合儀控人員的專業知識,共同完成機組的自動控制,盡量提高機組的自動投入率。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當今的操作員已經不同于以往,我們學習的東西應該更全面,而不僅僅是機、電、爐三個專業,將來面臨著新科技的到來,我們必須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