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人就是不斷創造激情、傳遞激情,讓每個員工始終充滿激情。只有讓每個員工都感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工作激情才沒有窮盡。
關鍵詞:管人方法;授權有度;控權有術
引言
做管理的很少有人說管理好做的。不少人都吐槽現在的員工不好管,特別是“90后”員工,吵也吵不得,晾他也不行,哄著才能干點活!但凡對管理勞心勞肺的人,都是沒有掌握方法。管人是門技術活,只要領會了要義、掌握了方法,其實并不復雜。
一、引入競爭
1.競爭是刺激員工努力上進的有效手段
競爭是大自然的法則,也是現代組織管理的一條原則,組織內部有了一定的競爭氣氛,就能快速有效地激發士氣,進而提升員工的創造力和職業精神。心理學實驗表明,競爭可以增加一個人50%或更多的創造力,每個人都有上進心和好奇心,且都恥于落后。如果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也沒有壓力,組織和個人都不可能發揮全部潛能。因此,在對員工的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讓每個人都有競爭意念,并能投入到競爭中,組織的活力才不會衰竭。
2.引入競爭關鍵在于強化榮辱意識
榮辱意識是引入競爭的基礎條件。每個人的榮辱意識是不相同的,有的人榮辱感非常強,有的人榮辱意識比較弱,還有的人幾乎不知道榮辱。因此,管理者在引入競爭機制時,必須強化員工的榮辱意識。
員工只有具備較強的榮辱意識,才有趕超別人的愿望和沖動,管理者使用競爭手段時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反之,如果員工榮辱不分,或者榮辱意識不強,覺得先進并不光榮、落后并不可恥,那么,競爭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要讓競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管理者必須強化員工的榮辱意識。
3.優勝劣汰可以激發員工的活力與創造力
企業內部如果沒有一種競爭氛圍,勢必出現“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的情形。如此,優秀人才必然隱藏才華,以求自保;企業也必然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最終輸在激烈的外部競爭之中。為了增強企業的活力與競爭力,優秀的管理者必定會在企業內部引入合理的競爭機制。
總之,要提升企業活力,管理者應遵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原則,及時裁減冗員,并將那些不能勝任工作的員工淘汰出局。
二、擅長培訓
1.要敢于培養員工
有些管理者不愿培訓員工或者在培訓時不盡心竭力,還留上一手,生怕員工超過自己,威脅自己的地位。特別對一些有才干的員工,更是不敢培養,害怕哪一天取代自己。
其實,管理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這些,因為員工能把工作完成好,說明你領導有方,至于員工超過自己,更說明你的領導能力強。因為你手下有了能人,必定會使自己產生危機感,而危機感是催人奮進的重要因素,會使你不斷進取,會讓你更加優秀。
2. 內部培養比招聘更明智
企業內部培養人才,既有利于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又可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避免優秀人才外流。倘若認為內部員工都是無能之輩,那就很可能埋沒人才,以致造成人才流失。
內部培養比招聘更合算。不僅減少外部招聘人才所需支付的各項費用,還可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向心力,增強員工與員工、員工與管理人員之間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
3.靈活選用培訓方法
一是“錐型”培訓法。知識的專一性像錐尖,精力的集中好比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好比不停地使錐子往前鉆進。這種培訓方法所支配的培訓活動,呈現出尖銳猛烈、持續不斷的態勢。
二是“螺旋上升”式培訓法。就是用一系列循環知識單元來代替平鋪直敘的知識積累和闡述。每一個循環都比上一個循環更高一層、更進一步,使受訓者更迅速地理解和獲得知識,更廣泛地了解所學內容的全貌。
三是快速培訓法。這一培訓法不要求完全理解,也不聽別人講述,而是拿到教材后,直接根據目錄,激發自己所有的潛在知識,進行一次“自我講授”。講述完后,再打開書本,進行第一次通讀。通讀時,不記筆記,更不問人,只是在不甚理解之處劃上記號。經過這次通讀,第一次“自我講授”的謬誤所在、不足之處都會“躍然紙上”,使人體會頗深,受益匪淺。然后,受訓者用自己的語言編制一張精煉適用的“目錄一覽表”,對照它進行第二次自我講授。這次講授就比第一次講授更完善、更豐富,許多模糊之處也會漸漸清晰,印象也會大大加深。
三、授權有度
1.把精力放在事關全局的大事上
一要大事聰明,小事糊涂。管理者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凡是關系到企業發展和生死存亡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對待,絕不可等閑視之。對于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要讓員工按照分工自己解決。切不可因小失大!
二要心胸開闊,不小肚雞腸。管理者應具備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對員工,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適度包容;既不聽風就是雨,也不時時盤查、事事追究;必要時,可睜只眼閉只眼,看見權當沒看見。
三要謹慎行事,不可為所欲為。管理制度在頒布前一定要慎之又慎,頒布后切忌朝令夕改。即使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不必手忙腳亂。有些問題可能會越弄越麻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問題會自行化解或消失。
2.規范授權內容
一是誰授權??赡苡腥藭f,授權當然是管理者本人了。授權不是管理者的一時沖動,而是制度性的規定,包括:授權什么,何時授權,哪個管理者授權。
二是授權給誰。授權分為單位內和單位外,單位內是指權力授給員工,但單位外的授權也不容忽視。
三是授權什么。授權的內容不是簡單的任務分配,像傳統意義上戰略層次的分割一樣。有效的授權是將目標授權,而不是做法授權,做法授權只能說是執行。
3.授權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視能授權。管理者應將權力和責任授予最合適的人來承擔。授權前,要對被授權的員工認真考察,要選擇有知識、有才能、有擔當、守紀律的人來授權。
二是責權統一。管理者應對被授權人明確責任和權力范圍,使被授權人有一定的職、權、責。應向員工交代授權事項的責任范圍、完成標準和權力范圍,讓其清楚自己有哪些權力,有多大權力,同時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授權一開始就要讓員工明白自己的權力和責任的限度!
三是統一指揮。授權后,管理者要縱觀全局,掌控方向。對被授權人進行指導與監督,對整個組織系統進行統一協調和控制,及時糾正局部存在的問題和偏差,進而確保整體目標的實現。
四、控權有術
1.必須保留關鍵權力
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能全權獨攬、事必躬親,要授權給員工,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但也不能把所有的權力都放手,而須保留關鍵權力,以防授權失控,動搖自己的地位。
如果過度授權,會導致被授權者濫用權力,甚至大權旁落、難以收回。對于管理者來說,有些權力是必須牢牢把握的,切不可輕易下放,否則,只會讓自己處于不利地位。
2.策略處理權力過重的員工
員工權力過重,難免會“擁兵自重”,這無論對管理者還是對整個組織,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一旦權力過重的員工起了二心,必將給組織帶來嚴重后果。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認識到制服大權在握員工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講究策略,待到時機成熟時,再巧妙地將其制服。
3.權力控制要把握好限度
適當的集權是必要的,倘若權力控制走向極端,便又成為獨裁。控權要把握好限度,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如果掌握不好這個度,極易引起員工反感,甚至會將整個事態引向極不理想的方向。
管理者要把握好控權與放權的度:控權過分,員工會認為你不近人情,缺乏理解和信任,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不愿干出成績;放權過分,會顯得控制不力,缺乏威懾力,可能對你的指令置若罔聞。所以,管理者要堅持原則,把握好度。
五、掌握技巧
1.管人先管心
想讓員工聽話,必須給員工一個說服他的理由,就是能把話說到員工心里去。把一個人的心管住了,就不會與你對著干。如何管住員工的心?應換位思考,把自己當作員工,這件事如果你來做,你來想,會怎樣?一旦和員工心里產生情感鏈接,員工就很容易被感動。
2.一分鐘管理
設定一分鐘目標、精于一分鐘稱贊、工于一分鐘批評,是優秀管理者的“三板斧”。一分鐘管理的核心就是即時管理和動態管理。好的馬上表揚,差的及時指正。一分鐘管理,既提升了效率,又縮短了時間,對管理者、對員工都是高效工作法。
3.尊重是鞭子
“90后”的員工個性鮮明,自尊心強,家里也不缺錢。如果靠一味的打壓和粗暴的管理方式去管他們,肯定不會跟著你干?!?0后”員工最需要的是尊重,是認可,是價值的體現。如果在管理過程中,把他們當作合作伙伴,管理就會輕松得多。
4.喊出“跟我干”
在工作中,如果你時不時對員工說“給我干”,無形中就會產生距離和隔閡,員工也會認為:都是給你干的,不是給自己干的。對員工應說“跟我干”,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讓員工感覺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
5.員工參與管理
想讓員工增強主人翁意識,就要讓員工參與管理。員工能辦好的事兒,管理者絕不干預,員工工作有偏差時再去糾正,讓員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反而能讓員工找到存在感和快樂感。
總之,最佳的工作效率來自于高昂的工作激情。管人就是不斷創造激情、傳遞激情,讓每個員工始終充滿激情。只有讓每個員工都感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工作激情才沒有窮盡!
作者簡介:何信文,男,湖北潛江人,1965年2月出生。1986年7月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研究員,副總。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會員、中國海洋學會會員、中國數學會會員。長期在中船集團第七一〇研究所從事海洋裝備研究與開發,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法務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等工作。曾借調原國防科工委工作,掛職原中船重工集團總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7項科研成果獎,獲專利授權近10項,發表科技論文、管理論文100余篇。
通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勝利三路58號,郵編:44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