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燕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編輯/小丁

疫情期間,隨著孩子在家的時間增多,發生意外傷害的事件也越來越多。近期,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救治了一位因在家誤吞高錳酸鉀出現化學灼傷的患兒小孟孟,導致患兒呼吸、進食受影響,繼續加重可能影響生命。經過多科會診后,給患兒進行內鏡下行喉成形術、腭咽成形術、暫時性氣管切開術,手術8天后,患兒終于轉出重癥監護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陳偉明醫生呼吁,細致周全的家長看護是保護孩子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希望家長們多多留意孩子的情況,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避免這種意外的悲劇。
1歲多的小孟孟平時非常調皮,喜歡翻找家中存放的小東西,或用手或用嘴去感受一切。疫情發生后,父母為了消毒購買了10克高錳酸鉀粉劑,未使用的那一大部分裝瓶子里放在較為隱蔽的櫥柜中。殊不知,孩子在家翻出瓶子玩,外婆沒引起重視,在小孟孟躺下換尿布時咬開了瓶蓋,瓶中粉末直接進入口中并快速與口中唾液發生反應,導致化學灼傷,但仍然沒有引起家長重視。
幾日后,父母發現孩子進食時出現反復咳嗽,呼吸聲逐漸加重,同時睡覺時開始打呼嚕,于是,帶著孩子來到兒科醫院就診,通過喉鏡檢查,發現患兒口咽部瘢痕攣縮狹窄,僅見一小孔與喉咽部相通,于是緊急收入住院。
患兒入院后危重癥、五官科、消化科、普外科、放射科等多學科緊急會診,討論后確定最終治療方案。因患兒口咽部瘢痕攣縮導致患兒呼吸、進食受影響,繼續加重可能影響生命,專家組決定要盡快手術。完善檢查后,五官科在內鏡下將咽部狹窄部分切除,擴張瘢痕攣縮部分,修復腭咽并成形。重癥醫學科主管護師賀駿表示,患兒術后10天呼吸平穩,夜間睡眠無打呼,可以正常發聲,復查喉部CT,提示喉部狹窄好轉,局部傷口有腫脹,預計術后1—2月消腫,可以出院休養。
“這次手術雖然解決了患兒通氣的問題,但是因為咽部組織受損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反復感染會導致手術效果下降,患兒可能再次出現進食咳嗽、睡覺打呼、呼吸困難等癥狀?!标悅ッ魈寡裕鲈汉蠡純盒杞浌茱曃桂B一段時間,積極防治肺炎,定期至醫院門診隨訪,檢查口咽部情況,若患兒出現口咽部狹窄影響通氣則需面臨再次手術的風險。
家長看護是保護孩子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時間增多,那么,作為孩子的看護者、監護人,家長到底該如何去預防這些悲劇的發生?如何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呢?賀駿主管護師呼吁孩子家長注意以下內容。
■不要拿酒對孩子進行引逗;用酒精擦拭降溫時,用量須適當。
■酒精及家中酒品等應及時收納,放在孩子無法觸及的位置。
■千萬不要用飲料瓶等存放化學物品。
■藥品過期需及時清除。
■化學物品存放在孩子不可觸及的地方,如放在矮處需用兒童安全鎖等。
■在危險的化學物品或藥品表面包裝表面黏貼“有毒有害物品”貼紙,并讓孩子認識,明確貼有該貼紙的物品是不能接觸的。
■將藥品放在孩子不可觸及的地方,明確告訴孩子不要觸碰任何藥物。
當發現孩子已經誤服了化學物品時,賀駿表示,家長需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同時,可以使用刺激咽喉的方式催吐。但要注意,當誤服具有腐蝕性的藥物,如石炭酸、來蘇爾等時,不宜催吐,以免食道和咽喉再次受到損害,應盡快喂服牛奶、豆漿、蛋清水等,可緩解毒性;對于嬰兒和失去知覺或伴抽搐的孩子不宜催吐。
催吐前服用大量清水,可使毒物連水嘔出,效果更好;服用大量牛奶(可為500毫升)可減少毒物吸收;豆漿、蛋清水(一杯清水+一只雞蛋的蛋白)和藕粉稀糊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無論何種情況下送孩子至醫院時應帶上吃錯的藥或藥瓶,如不知何藥,把孩子的嘔吐物、污染物或殘留物帶到醫院,以備檢查,為醫生的診治提供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