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播,李廣程,陳穎
(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 吉林)
隨著交通日漸發展,各種創傷隨之增加,其中四肢骨折與關節損傷最為常見。骨受到損傷后,由于其正常的生理應力和血運均遭到破壞和影響,因此愈合比較慢[1-2]。對于四肢骨折,以往常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因骨折損傷嚴重,肢體皮膚腫脹,術后傷口愈合不佳,感染和延期愈合。尤其脛骨骨折及髖部股骨頸骨折,術后骨折愈合緩慢,易發生骨不連及股骨頭缺血壞死[3]。微創觀念在醫學領域得到廣泛推廣,我科從2015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192 例髖部及脛骨骨折患者(脛骨骨折100 例、髖部股骨頸骨折92 例),分為傳統切開手術治療組及微創手術治療組,回顧性分析、比較2種術式治療效果的差異,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5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192 例髖部及脛骨骨折患者,術前完善常規檢查,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排除其他合并傷。選擇微創手術治療患者110 例,男62 例,女48 例;年齡17~66 歲,平均(33.6±11.8)歲;受傷原因:車禍傷52 例、跌倒50 例、墜落傷8 例。傳統手術組患者82 例,男51 例,女31 例;年齡18~66 歲,平均(36.4±12.2)歲;受傷原因:車禍傷43 例、跌倒37 例、墜落傷2 例,均為閉合性骨折。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致傷原因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傳統手術治療組:選擇骨折部位常規開放切口,剝離骨膜,使骨折端充分暴露;清除斷端軟組織,完成解剖復位,選擇合適內固定固定。微創經皮固定治療組:(1)脛骨:術中小切口顯露骨折端,予以復位,置入鈦質解剖接骨板,插入皮下隧道置于脛骨內側,遠、近端螺釘經皮切0.8 cm 小口鈍剝后鉆孔置入螺釘。(2)髖部:麻醉顯效后,先行手法復位,C 型臂透視,證實位置正常。取患髖股骨粗隆外側經皮向股骨頸內呈三角位轉入三根導針,C 型臂透視證實導針位置佳后,沿導針擴孔并分別擰入三根空心加壓螺釘[4-5]。
術后抗生素預防感染24~48 h,麻醉清醒即開始足踝關節功能鍛煉,術后2 d 進行患肢非負重下功能鍛煉,3~4 周扶拐不負重行走,每個月復查攝片,依據患者骨折愈合情況逐步增加負重時間,加強功能鍛煉,8~12 周逐漸棄拐,部分負重行走,骨折愈合后去除固定裝置。
比較兩組不同術式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出血量和淺表切口感染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5.0 統計軟件進行觀察指標的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92 例患者均獲得隨訪,平均隨訪16 個月(9~26 個月)。微創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失血量、軟組織并發癥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n)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n)
組別 n 手(術m時in)間 住(院d時)間骨間折(愈周合)時(失m血L量)皮膚并軟發組癥織微創組 110 45.30±7.10 7.10±1.20 15.10±3.76 17.57±10.50 1傳統組 82 85.10±7.20 14.50±3.60 19.30±3.32 81.35±9.35 5 t/χ2 15.370 7.230 6.100 20.830 2.3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髖部及脛骨骨折是一種由高能量損傷引起的損傷,隨著交通日漸發展,各種創傷隨之增加,骨折發生率隨之增高,并且常伴有嚴重的周圍軟組織損傷[6-8]。手術是患者治療的首選方式,傳統的骨折治療由于過分強調堅強內固定和解剖結構重建、以提高固定系統的生物力學穩定性,客觀上常常以嚴重損傷骨的血運為代價,不僅手術切口較大,加重對周圍軟組織的損傷,延長了骨折愈合時間,還增加了術后感染、疼痛等并發癥發生率,不利于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康復鍛煉,進而影響關節功能恢復。微創技術強調微創技術的運用和保護骨折端局部血運的重要性。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可減少對骨折局部軟組織和骨膜血供的破壞,也不干擾髓腔內的血液循環,提供了較理想的骨折修復的生物學環境,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骨不連和感染的發生率,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功能康復[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微創組手術時間、失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皮膚軟組織并發癥優于傳統組(P<0.05),提示經皮微創內固定治療脛骨及髖部骨折患者效果確切,安全可靠。髖部骨折,尤其是股骨頸骨折部位的特殊性,局部產生的剪力,骨折部位血供特殊因素,易發生骨折不愈合,股骨頭缺血壞死和塌陷。準確復位、穩定的內固定、減少局部血供破壞是確保骨折預后良好的重要因素。理論上,進入股骨頸的內固定材料截面積越大,對骨質和髓腔血供損傷越大,術后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就越高[11-14]。同時,微創即將醫源性創傷盡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如本法未損傷關節囊及關節周圍軟組織,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療效。脛骨骨折:手術方式采用的鋼板自皮下隧道推進,不剝離骨膜,對骨折端的血運破壞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骨折端的血運,保護了骨折端的軟組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微創經皮內固定術中采用間接復位法復位骨折端,經皮下隧道置入內固定,避免損傷周圍軟組織,保護骨折端血運,為組織提供理想的修復環境,從而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因手術切口較小,對周圍軟組織損傷小,進而降低了術后感染發生率,利于患者早期進行關節功能鍛煉,從而促進功能恢復,同時可降低骨折延遲愈合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15-16]。
綜上所述,經皮微創內固定治療脛骨及髖部骨折具有手術創傷小、固定牢固可靠、并發癥少、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利于術后早期功能練習、骨折愈合率高及利于創面愈合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