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樂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子宮肌瘤作為臨床婦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通常采用手術治療,并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同時確保患者子宮正常的生理功能[1]。而隨著微創手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在術中應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2]。微創手術需要麻醉藥物,不僅起效時間快,同時要有較長的維持時間以及患者在術后麻醉恢復快。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80 例行子宮肌瘤手術患者進行分組對比,觀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應用于子宮肌瘤手術中的麻醉效果。
選取我院于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80 例行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各4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5~45歲,平 均(41.48±2.37)歲,體 重(57.64±4.68)kg;ASA 分級為:Ⅰ級25 例,Ⅱ級15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5~45 歲,平均(40.18±4.31)歲,體重(58.49±4.19)kg;ASA 分級為:Ⅰ級26 例,Ⅱ級1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重以及ASA 分級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相關檢查診斷均已確診,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肌瘤直徑均已超過5 cm;(3)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4)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心、腎、肝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者;(2)患有嚴重精神性疾病患者;(3)在近期內使用過鎮痛劑以及止吐劑等藥物患者;(4)生殖道急性感染患者;(5)對藥物過敏者。
所有患者術前6 h 均采用禁水禁食,術前0.5 h 給予患者0.5 mg 阿托品肌內注射。同時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給予心電圖監護,觀察患者血壓、心率等。
給予兩組患者應用丙泊酚進行靶控輸注,血漿濃度保持在3 μg/mL,苯磺順阿曲庫銨0.15 mg/kg,給予對照組患者應用5 μg/kg 的芬太尼;而觀察組患者給予0.4 μg/kg 舒芬太尼,待患者呼叫無應答以及無睫毛反應后2 min,行氣管插管。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具體包括麻醉后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在麻醉干預前后的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變化情況。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包括惡心、嘔吐。
收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并使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并采用t 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并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麻醉誘導前,兩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誘導后,觀察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后血壓及心率變化比較

表1 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后血壓及心率變化比較
項目 時間 觀察組(n=40) 對照組(n=40) t P舒張壓 麻醉前 73.52±4.68 72.48±4.71 0.991 0.325(mmHg)麻醉后 72.38±5.14 53.81±4.62 16.994 0.000收縮壓 麻醉前 121.03±6.82 119.92±6.83 0.727 0.469(mmHg)麻醉后 122.45±9.96 90.47±7.52 16.207 0.000心率 麻醉前 110.97±8.73 110.23±8.76 0.378 0.706(次/min)麻醉后 115.23±11.26 99.22±7.62 7.448 0.000
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后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指標比較, min)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恢復指標比較, min)
組別 n 睜眼時間 自主呼吸恢復時間 定向力恢復時間觀察組 40 5.73±1.15 4.02±0.94 18.65±2.68對照組 40 12.35±2.73 7.62±2.03 27.35±3.26 t 14.134 10.178 13.038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子宮肌瘤作為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所產生的一種良性腫瘤,其在婦科中極為常見,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變化,使得此病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3]。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相關研究認為其與細胞突變以及女性雌性激素有關[4]。臨床中通常采用手術治療,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而隨著微創手術的廣泛應用,保證術中合理的麻醉方法能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確保患者安全以及改善患者預后[5]。
丙泊酚作為臨床手術中極為常用、安全的誘導維持藥物,其有著起效快、清醒快的優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丙泊酚會抑制CO2通氣反應,并且在患者清醒后會導致患者血壓降低、增加其呼吸頻率[6]。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分別聯合丙泊酚進行麻醉,而芬太尼作為一種阿片受體類的鎮痛藥物,其分子結構與嗎啡相似。舒芬太尼則是新生代阿片類鎮痛藥,其有著對μ-受體更強的親和力,并且鎮痛效果更為明顯[7]。相較芬太尼,舒芬太尼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起效,同時能對心肌提供足夠的氧,穩定心血管,并且在患者用藥后極少發生免疫抑制、溶血等不良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8]。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后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應用舒芬太尼麻醉子宮肌瘤手術患者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給予行子宮肌瘤手術患者應用舒芬太尼麻醉效果顯著,有效促進術后各指標恢復情況,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