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 吉林)
隨著我國近年來環境污染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女性的生活以及工作壓力增大,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在產科的臨床治療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1]。為了提高對未足月胎兒的治療效果,本次針對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進行治療,比較不同孕周的妊娠結局,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6 年8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150 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按照胎膜早破時間段分為A 組、B 組、C 組,A 組患者49 例,年齡20~42 歲,平均(33.62±3.15)歲,孕 周28~31+6周;B 組 患 者58 例,年 齡21~43 歲,平均(34.15±3.23)歲,孕周32~33+6周;C 組患者43 例,年齡22~40 歲,平均(32.51±3.08)歲,孕周34~36+6周。對比三組患者年齡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符合未足月胎膜早破診斷標準的患者;胎膜破裂12 h 以內的患者。
排除標準:系統性疾病患者;遺傳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妊娠期綜合征患者。
本次研究兩組患者均已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給予A 組與B 組患者采用期待治療。首先需要囑咐患者高臀位臥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動態監測羊水量、胎兒情況,并在必要時給予吸氧,每次吸氧時間30 min,每日吸氧2 次。此外,需要時刻保持外陰清潔,并且在患者破水時間超過了12 h 以上時,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同時給予患者25%硫酸鎂靜點保護胎兒腦神經,宮縮抑制劑抑制宮縮,并且給予胎齡34 周以前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進行促胎肺成熟治療。
對于C 組患者,采取自然生產,因此不對C 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可對患者采取常規的產前護理干預。
對比不同孕周患者的分娩方式。對比不同孕周患者的妊娠結局,包括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死亡。對比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的影響。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 組與B 組分娩方式差異較大(P<0.05),主要以陰道分娩為主要分娩方式,見表1。

表1 對比不同孕周患者的分娩方式[n(%)]
A 組患者發生新生兒窒息的情況顯著高于B 組患者(P <0.0 5),發生新生兒死亡的情況兩組患者差異較小(P >0.0 5),見表2。

表2 對比不同孕周患者的妊娠結局[n(%)]
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影響差異較小(P>0.05),見表3。

表3 對比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的影響[n(%)]
在產科的臨床治療中,胎膜早破是產科中的常見現象,通常是指胎膜在臨產前發生自發性破裂,依據發生的孕周分為足月胎膜早破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極易導致產婦出現早產,同時還會提高胎兒的病死率以及產婦宮內感染的發生率。通過對胎膜早破產婦進行研究得知,造成產婦胎膜早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感染、胎膜發育不良、創傷、羊膜腔壓力增高、宮頸內口松弛、胎兒先露部位與骨盆入口銜接不佳等[2]。
感染:在胎膜早破產婦中,感染與胎膜早破互為因果關系,由于受到感染的影響,從而導致產婦胎膜出現提前破裂,造成早產的情況發生,因此,感染是造成產婦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之一。
胎膜發育不良:部分產婦在妊娠期中,因胎膜本身原因或其他因素,包括產婦缺乏維生素C 以及對銅的缺乏,從而造成產婦胎膜發育不良,導致胎膜早破,此外,除了產婦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外,還可能與產婦的不良習慣等因素有關,包括孕婦吸煙、酗酒等因素,導致胎膜抗張能力下降,從而造成胎膜早破的情況發生。
子宮頸功能不全:由于產婦自身因素,導致其子宮功能不全,主要表現為宮頸內口松弛,從而導致羊水囊極易嵌入宮頸內,導致其羊水囊受力不均,并且由于其接近陰道,極易引起感染,從而造成胎膜早破的情況發生[3]。
宮腔內壓力異常:通常情況下,產婦子宮內頭盆不稱以及胎位異常,均可能造成其宮腔內壓力異常的情況發生,此外,宮腔內壓力過大通常發生于雙胎妊娠、羊水過多、劇烈咳嗽以及排便困難等情況下,從而導致其壓力過大,造成胎膜早破的情況發生[4]。
創傷以及機械性刺激:在臨床研究中,通常將該類分為醫源性與非醫源性兩種。所謂的非醫源性通常為產婦妊娠晚期的性交行為所造成的創傷;而醫源性通常為反復對產婦陰道進行檢查、羊膜腔穿刺以及剝膜引產等。以上情況都會造成產婦出現胎膜早破的情況發生[5]。
未足月胎膜早破常見并發癥:有15%~25%合并有臨床癥狀的絨毛膜羊膜炎。孕周越早絨毛膜羊膜炎風險越大。未足月胎膜早破最主要的并發癥是早產,由于早產兒不成熟及宮內感染導致的各種并發癥,包括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腦室內出血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敗血癥等。盡管積極保胎等處理仍有約50%的早產胎膜早破在破膜后1 周內分娩,是早產的主要原因。無論任何孕周,明確診斷的宮內感染、胎兒窘迫、胎盤早剝等不宜繼續妊娠[6]。
本次研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產婦不同孕周下的妊娠結局進行比較,其中A 組產婦妊娠周期為28~31+6周,B 組產婦妊娠周期為32~33+6周,C 組產婦妊娠周期為34~36+6周,通過采用期待治療對A、B 組產婦的妊娠結局進行比較,A組與B 組分娩方式差異較大(P<0.05),主要以陰道分娩為主要分娩方式;A 組患者發生新生兒窒息的情況顯著高于B 組患者(P<0.05),發生新生兒死亡的情況兩組患者差異較小(P>0.05);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影響差異較小(P>0.05)。因此我們認為,未足月胎膜早破產婦中,孕周越小的產婦,新生兒出現窒息的幾率越高[7]。
綜上所述,未足月胎膜早破對胎兒的影響極大,患者孕周越小,其影響越大,因此需要對胎膜早破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并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分娩,從而改善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