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軍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第一醫院,河北 邯鄲)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項在腹腔鏡下對膽囊結石及膽囊切除術的一項外科手術。該手術具有切口小、痛苦小和恢復快的特點,因此是老年膽囊切除術患者的首選[1]。但是在手術中會進行全身麻醉,這會使得患者機體產生應激反應,而過度的應激反應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況且在手術過程中麻醉劑量的多少會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2-3]。此次研究即通過對不同組別患者進行不同麻醉深度下的手術,以此來判定其對患者的影響,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選取標準:(1)患者確診需要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2)于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在我院接受該手術;(3)患者年齡在60 歲以上且無認知障礙;(4)均同意此次研究進行。患者詳情:研究對象有80 例,將80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手術時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
組別 例數男性性 別 女 性平(均歲年)齡平均(手m術in)時間觀察組 40 21 19 65.49±4.65 42.89±9.16對照組 40 23 17 64.88±4.57 42.76±9.08 χ2/t 0.202 0.592 0.064 P 0.653 0.556 0.949
(1)所有患者在麻醉前12 h 禁食,術前4 h 禁止飲水,并做好身體清潔;(2)進入手術室后對患者的靜脈輸液通路進行開放,并予以患者2.5 L/min 的氧氣吸入,向患者注入7 mL/(kg·h)的平衡液,待患者的血壓、心跳、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穩定后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3)使用BSI 對患者的麻醉深度進行監測,在手術前予以患者靜脈注射0.1 mg/kg咪達唑侖、0.4 mg/kg 依托咪酯、0.5 μg/kg 舒芬太尼、0.1 mg/kg 維庫溴銨;(4)在手術中予以患者1.5~2.0 mg/kg丙泊酚、0.3~1.0 μg/kg 瑞芬太尼,在麻醉深度穩定后再靜脈注入順苯磺酸阿曲庫銨維持肌松,劑量為8.0 μg/(kg·h);(5)根據分組情況對照組患者的麻醉深度維持在50~59,觀察組患者的麻醉深度維持在40~49。
評價指標:對患者在手術前24 h、拔管后1 h、3 h、24 h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使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量表)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得分越高則表明認知功能越好,且得分在27~30 分為認知功能正常[4-5]。
觀察指標:抽取患者麻醉前、切皮前、膽囊切除時以及拔管后30 min 靜脈血液進行Cor、Glu、CRP 檢測,比較4 個階段各項指標的水平[6]。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使用SPSS 21.0 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卡方檢驗,所有評分及指標變化數據用()表示,以t 檢驗,P<0.05 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在四個時間段內的MMSE 量表評分,兩組患者的認知情況大體一致,該評分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個階段MMSE 評分對比情況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個階段MMSE 評分對比情況
組別 例數 手術前24 h 拔管后1 h 拔管后3 h 拔管后24 h觀察組 40 27.39±3.45 24.58±3.85 27.12±3.32 27.44±3.53對照組 40 27.43±3.42 24.61±3.73 27.09±3.46 27.29±3.49 t 0.052 0.035 0.039 0.191 P 0.959 0.972 0.969 0.849
在對兩組患者的Cor、Glu 以及CRP 水平觀察后發現,在麻醉前兩組患者的三項指標幾乎沒有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而在麻醉后的幾個時間點上其三項指標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低,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所示。
表3 兩組患者各個時間點上的Cor、Glu、CRP 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患者各個時間點上的Cor、Glu、CRP 指標對比
Cor(ng/mL) Glu(mmol/L) CRP(mg/L)組別 例數麻醉前 切皮前 膽囊切除時 拔管后30 min 麻醉前 切皮前 膽囊切除時拔管后30 min 麻醉前 切皮前 膽囊切除時 拔管后30 min對照組 40 226.02±74.87 364.84±97.13 469.37±131.63 397.12±94.79 4.75±0.77 6.72±1.24 8.71±1.45 7.86±1.18 16.74±7.52 27.39±10.43 56.34±16.25 82.85±21.39觀察組 40 229.45±81.46 308.27±94.75 379.98±99.86 324.68±85.27 4.83±0.69 5.65±0.92 7.14±1.07 6.83±1.12 16.81±7.48 18.47±9.68 35.75±13.97 50.83±16.78 t 0.196 2.637 3.422 3.593 0.489 4.383 5.510 4.004 0.203 3.965 6.767 7.449 P 0.845 0.010 0.001 0.001 0.626 0.001 0.001 0.001 0.839 0.001 0.001 0.00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現階段對膽結石、膽囊炎等病癥最好的手術治療方式,對于老年患者來說這樣的手術方式對身體的危害更小[7]。而認知功能障礙是該手術后的并發癥,由于麻醉的深度使得患者出現認知恢復時間延遲,甚至是永久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另外一方面由于腹腔鏡手術過程中會使用二氧化碳氣腹,這與麻醉劑結合使得患者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而患者的代謝能力就可能受到傷害[8]。尤其是老年人身體免疫力下降,在手術與麻醉的雙重作用下,其更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和認知功能問題,因此在老年患者的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選擇合適的麻醉深度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淺麻醉在患者手術過程中既能抑制住患者的應激反應,又能對患者的認知功能有一個較小的影響。
基于此本文對40~49 深度的麻醉手術患者與50~59 深度麻醉手術的患者進行了對比觀察。此次研究通過對80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老年患者進行不同深度的麻醉,觀察其認知功能的變化和應激反應變化情況,通過MMSE 量評表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情況來看,無論是手術前還是手術后兩組患者各個階段的認知功能評分幾乎都是一致的,差異沒有統計意義(P>0.05),而對患者的Cor、Glu、CRP 指標水平在手術中以及手術后的檢測來看觀察組患者的指標水平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指標水平低,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時運用淺麻醉,麻醉度維持在40~49 能夠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身體應激反應,且也是更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