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安,胡艷文,張明輝,孟圓
(河北省承德平泉市醫院,河北 承德)
重型創傷性顱腦損傷(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指外界暴力直接、間接作用于頭部損傷腦組織[1],導致患者出現意識模糊、惡心嘔吐、失語頭痛等臨床癥狀。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昏迷休克,同時引發多種并發癥的出現,比如腦水腫、顱內血腫、腦挫傷等,影響到患者的顱內壓水平,使患者的腦干損傷,出現呼吸衰竭、意識障礙的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2]。在我國的臨床上,外科手術是治療STBI 的主要手段[3],為了降低惡性顱內高壓,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是一個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本研究主要觀察STBI 患者術后恢復的各項指標數據,探討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治療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價值。
選 取 我 院2019 年1 月 至2020 年1 月 收 治 的30 例STBI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15 例。觀察組:男性9 例,女性6 例,年齡20~74 歲,平均(46.22±6.26)歲,受傷原因:暴力擊打5 例、交通事故9 例、高空墜落1 例;對照組男8 例,女7 例,年齡21~76 歲,平均(45.88±7.02)歲,受傷原因:暴力擊打4 例、交通事故8 例、高空墜落3 例。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簽署了患者家屬知情書,患者自愿參與,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的要求標準。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相應的常規檢查,完善基礎數據。對照組采用常規骨瓣開顱術,患者進入手術室,麻醉醫生進行插管全身麻醉,主刀醫生確認病灶位置,去除病灶和血腫,放置引流管,清理干凈做縫合修復。觀察組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全身麻醉,固定患者的位置,確認切口位置,結節位置和耳屏前1.0 cm 為切口的上下界,充分暴露出額底、顳底等,方便觀察顱內具體情況,打開腦硬膜,徹底清除壞死腦組織及血腫,進行止血清理,放置引流管,解剖復位。在手術之后,兩組患者進行腦功能和神經功能的常規性恢復治療,避免感染以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在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采用NIHSS 評分量表評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經功能越差;DRS 評分量表評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腦功能障礙越嚴重;兩組術后顱內壓水平對比;兩組術后5 個月恢復情況比較對比,依據COS(格拉斯哥預后評分)作為評價標準,主要包括: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殘疾、中度殘疾、恢復良好5 項,依次記為1~5分,分值越高恢復程度越好;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采用S P S S 2 0.0 系統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表示為率(%),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平均數±標準差(),采用t 檢驗,若檢驗結果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手術后腦功能障礙評分(D R S)、神經功能評分(D R S)、顱內壓水平,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NIHSS、DRS、顱內壓水平對比

表1 手術前后NIHSS、DRS、顱內壓水平對比
時間 組別 例數 NIHSS 評分(分)DRS 評分(分)顱內壓(mmHg)術前 觀察組 15 33.65±4.39 17.99±8.03 31.58±6.39對照組 15 34.22±4.20 19.01±7.68 31.93±6.75 t 0.363 0.356 0.146 P 0.720 0.725 0.885術后 觀察組 15 22.36±3.92 6.28±2.18 15.65±2.55對照組 15 26.39±4.35 8.92±2.85 24.95±2.99 t 2.666 2.850 9.166 P 0.008 0.004 0.000
在術后5 個月臨床療效上,觀察組總恢復良好率(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術后5 個月臨床療效對比[n(%)]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STBI 多為臨床多發危重急癥,是外力對顱腦直接或間接損傷所造成的,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STBI 病情復雜多變,致死率極高[4]。同時STBI 合并腦水腫、顱內血腫及腦組織缺氧、缺血等癥狀,導致顱內壓升高,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極容易損傷腦干機能[5],導致患者死亡。而且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越來越發達,交通事故所造成的STBI 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在臨床醫學治療上受到了很大的關注。隨著我國醫療系統的不斷發展、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STBI 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救治,是廣大醫護人員正在研究的方向,并且在這個領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
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是一個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雖然常規性骨瓣開顱術能夠迅速緩解患者的顱內高壓,起到了減壓的作用,但是這不能有效根治患者的病情,不能徹底清除患者病變的組織,而且在手術的過程中骨窗面積較小,顱底組織顯露欠佳,沒有良好的視野來觀察患者腦內的具體情況,難以直視下在前中顱底進行止血及清除挫傷病灶[6],導致治療效果欠佳,達不到手術的最終目的[7]。而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切口合理科學,骨窗大小達到12 cm×15 cm,能夠充分地顯露出額極、顳葉、額葉等腦組織[8],從而徹底地清除挫傷病灶及血腫,達到有效降低顱內高壓的目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有效促進血管的血流速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9]。在本研究中,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治療的患者臨床療效比起常規性骨瓣開顱術顯著提高,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后腦功能障礙評分(DRS)、神經功能評分(NIHSS)、顱內壓水平,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在術后5 個月臨床療效上,觀察組總恢復良好率(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在治療額顳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過程中使用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療效,具有科學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采用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額顳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可以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利于患者腦功能和神經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顱內壓,改善術后恢復情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在臨床醫療上有很大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