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銘遠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洲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疾病,多發于處于生育年齡階段的女性,給女性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狀態帶來嚴重不便。據相關研究統計顯示,子宮肌瘤的患病率約為20%~30%,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手術是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法,在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與擴散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臨床應用效果明顯,然而手術應激反應產生的術后并發癥、疾病本身給患者造成的傷害、高額的住院費用等一系列問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2]。因此,臨床上常常將藥物作為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方法。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米非司酮對改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癥狀以及提高療效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我院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20 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分組討論,旨在為臨床研究提高疾病患者的治療質量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20 例子宮肌瘤患者納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10 例)與觀察組(1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4~58 歲,平均(46.18±4.63)歲;疾病類型:漿膜下肌瘤5 例,肌壁間肌瘤3 例,黏膜下肌瘤2 例;單發肌瘤8 例,多發肌瘤2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5~60 歲,平均(47.11±4.52)歲;疾病類型:漿膜下肌瘤7 例,肌壁間肌瘤2 例,黏膜下肌瘤1 例;單發肌瘤7 例,多發肌瘤3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做比較。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CT 以及MRI 影像學技術確診為子宮肌瘤;(2)精神、智力以及交流溝通正常的患者;(3)此次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20 例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簽字同意。
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器官嚴重受損的患者;(2)精神意識不清晰,無法正常交流者;(3)對此次研究用藥過敏的患者。
對照組給予丹那唑膠囊(生產廠家:江蘇聯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116,規格:200 mg/粒)治療,使用方法:3 次/d,200 mg/次(1 粒),在月經第3 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3 個月。
觀察組則行米非司酮片(生產廠家: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03,規格:25 mg/片)治療,使用方法:1 次/d,12.5 mg/次(半片),睡前服用,在月經第3 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3 個月。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變化情況,包括腫瘤體積與血紅蛋白水平。
(2)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判斷標準[4]:患者經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子宮體積恢復正常且腫瘤逐漸消失則視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腫瘤體積縮小30%以上則視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則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實施治療前,兩組患者腫瘤體積與血紅蛋白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經治療后,對照組腫瘤體積顯著大于觀察組,血紅蛋白水平低于觀察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變化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變化情況對比
腫瘤體積(mm3) 血紅蛋白水平(g/L)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10 316.23±35.24 65.32±12.41 80.15±3.12 96.74±4.52對照組 10 317.26±38.42 120.87±13.56 80.13±3.97 82.36±4.05 t 0.062 9.557 0.013 7.352 P 0.951 0.000 0.990 0.000
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70.00%明顯低于觀察組90.00%(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子宮肌瘤是常見且多發的婦科疾病類型,是指女性生殖系統出現良性腫瘤的病癥,主要是由外界環境、心理情緒以及體質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致,痛經、月經不調等是其主要的臨床癥狀。根據疾病性質,可將子宮肌瘤分為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以及黏膜下肌瘤[5]。近年來,隨著生活結構的改變,子宮肌瘤的患病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子宮肌瘤常以手術治療為主,臨床應用價值明顯,但是術后并發癥較多,再加上對身體創傷較大,臨床醫師常常不推薦使用手術治療。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藥物研發的深入,臨床上出現多種治療子宮肌瘤的藥品,改善了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結局。丹那唑是一種促性腺激素抑制藥,可有效減少促卵泡激素與促黃體生成激素的釋放量,降低雌激素水平,從而降低卵巢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6]。米非司酮是一種甾體類抗孕酮藥物,能夠與子宮內膜孕酮受體結合并壓制其活性,從而降低雌激素水平[7]。同時,米非司酮與糖皮質激素結合后會影響下丘腦垂體系統,降低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降低卵巢功能,促使腫瘤發生萎縮[8-10]。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腫瘤體積顯著大于觀察組,血紅蛋白水平低于觀察組,進一步證實了米非司酮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在臨床療效上,對照組低于觀察組,表明子宮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的治療效果較好,得到了患者的認可與支持,對比丹那唑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可顯著減小腫瘤體積,提升血紅蛋白水平與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