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龍
(廊坊廣安醫院,河北 廊坊)
肺栓塞是由于患者的體循環中,栓子發生脫落導致肺動脈及其分支出現阻塞,引發的一種肺循環障礙病理生理綜合征[1]。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血、呼吸困難、虛脫等,同時可伴隨著惡心、倦怠、焦慮、抽搐甚至昏迷等[2]。急性肺栓塞有較高的發病率,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缺乏運動、長期臥床、受到創傷、口服避孕藥等。據相關數據顯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可高達50%,經過有效的治療后,可將死亡率降低至7%以下[3]。因此,患者在出現相關癥狀后應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嚴重后果的發生。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療中,常采用溶栓的方式,目前,阿替普酶及鏈激酶是常用的溶栓藥物。為了探究更佳的治療方式,本研究就這兩種溶栓藥物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104 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2 例,其中觀察組中,女23 例,男29 例,年齡43~71 歲,平均(52.75±6.89)歲;對照組中,女25例,男27例,年齡42~72歲,平均(53.12±6.97)歲。納入標準為:①未患有精神疾病,有較好的治療依從性;②經診斷符合急性肺栓塞溶栓的診斷標準;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在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②肝、腎等重要臟器發生病變;③有溶栓禁忌證。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規治療,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檢測,指導患者進行絕對的臥床靜養,觀察患者的排便情況,給予患者常規的鎮痛、呼吸循環支持等治療。
對照組采用鏈激酶進行治療,給予患者20000 IU/kg 的鏈激酶與50 mL 生理鹽水混合均勻后,采用微量泵將藥物勻速泵入患者體內,在2 h 內將藥物用完。觀察組采用阿替普酶進行治療,給予患者50 mg 的阿替普酶,與50 mL 注射用水混合后,采用微量泵,于2 h 內將藥物勻速泵入。所有患者在進行溶栓治療后,每隔4 h 為患者進行APTT 檢測,若患者出現APTT 低于80 s 時,給予患者86 IU/kg 的肝素鈣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同時給予患者2.5~3 mg 的華法林進行治療,密切監測患者INR 變化情況,若INR 為2~3,則可為患者停止用藥。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及死亡率,不良反應包括血腫、咯血、消化道出血及顱內出血。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動脈收縮壓、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對比患者的療效,顯現為癥狀消失,經檢查患者的血栓完全溶解。有效為患者的癥狀改善較為明顯,檢查后發現患者的血栓已大部分溶解。無效為患者的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有加重的情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4]。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本研究所得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的檢驗方式,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死亡率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及死亡率[n(%)]
觀察組的肺動脈收縮壓低于對照組,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動脈收縮壓、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mmHg)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動脈收縮壓、動脈收縮壓、動脈血氧分壓mmHg)
組別 例數 肺動脈收縮壓 動脈收縮壓 動脈血氧分壓觀察組 52 18.86±5.68 96.57±12.43 82.67±8.25對照組 52 26.14±6.32 81.72±10.27 72.24±9.03 t 6.178 6.641 6.149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療效明顯比對照組好(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n(%)]
急性肺栓塞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性病,在患者發生栓塞后,患者的心臟回心血量會快速降低,導致患者的心臟輸出量下降,影響體循環的血流量,使肺循環的阻力加快、增加右心室的負荷,最終引發功能性障礙的出現[5]。由于患者的血流與通氣的比例出現失衡的情況,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對患者的生命威脅較大。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較高,有研究表明,有效的治療對患者的生存結局影響較大[6]。目前常應用鏈激酶與阿替普酶這兩種溶栓藥物進行治療,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氣情況[7]。鏈激酶是一種細菌產物,它能夠使纖維蛋白溶酶原的酶被激活,使患者機體中血液循環的纖維蛋白及凝血因子等受到降解,從而緩解患者的溶栓,但該種藥物具有較高的出血危險性,因此患者的并發癥發生風險更高。阿替普酶是一種溶栓藥物,屬于第二代纖溶酶原激活劑的一種,能通過纖維蛋白與賴氨酸殘基相結合,將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8]。阿替普酶是人體本身就存在的物質,不具有抗原性,且具有較短的半衰期,藥效發揮迅速,能夠選擇性地作用于血栓,與鏈激酶比較,阿替普酶對纖維蛋白的特異性更高,溶栓作用更強。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比對照組患者更低(P<0.05);觀察組的死亡率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的肺動脈收縮壓低于對照組,動脈收縮壓及動脈血氧分壓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的治療療效比對照組好(P<0.05)。
綜上所述,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中,應用阿替普酶與鏈激酶治療,患者的死亡率無明顯差異,但阿替普酶的臨床療效更佳,且造成的不良反應更低,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中,可優先考慮采用阿替普酶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