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感染肝病科,山東 濟南)
梅毒主要是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是一種系統性、慢性性傳播疾病[1]。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性行為進行傳播,該病毒具有傳染性強、危害大等特點[2]。據相關研究顯示,梅毒的發病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是人類獨有的疾病。目前常采用卞星青霉素用于梅毒患者的治療中,卞星青霉素的價格較低,且具有較好的療效,引起的毒副反應較少,因而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3]。梅毒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有效的護理措施也是提高治療療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就全程健康教育應用于梅毒患者注射卞星青霉素治療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7 月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122 例。隨機將這122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1例。其中觀察組中,女性32 例,男性29 例,年齡為20~57 歲,平均(36.27±5.18)歲;對照組中,女性30 例,男性31 例,年齡為21~56 歲,平均(36.05±5.22)歲。納入標準:①未患有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②經診斷符合梅毒相關診斷標準;③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②肝、腎等重要臟器發生病變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注射卞星青霉素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分為注射前、注射中和注射后的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①注射前。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進行大致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及治療的情況。注射前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梅毒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梅毒的傳播途徑、傳染源、梅毒的分期等,告知患者相關的預防措施、治療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項。給予患者梅毒宣傳手冊,可在醫院內設置專門的梅毒宣傳櫥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還可通過醫院的網絡平臺傳遞相關的知識,定期為患者開展梅毒的知識講座。護理人員可在患者接受治療前為其講解卞星青霉素的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治療方式、治療原理等。注意在注射前為患者進行皮試,囑咐患者做皮試前的準備工作。且護理人員應注意,采用“三快一勻”的注射方式,提高注射的成功率,減少患者注射時的疼痛感。部分患者會由局部發生的刺激性疼痛而對該種治療方式產生恐懼感,可能導致患者放棄治療。護理人員應提前告知患者在注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加其配合度。②注射時護理人員應注意治療的環境,使病房內的環境保持舒適、安靜、溫馨,且確保患者的隱私能夠得到保護,保持病房中空氣的流通性,溫度與濕度調節合適,并定時開展消毒工作。在注射中,護理人員注意自身情緒及表情的調節,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親切感,注射期間與患者保持溝通,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疼痛感。使患者采取自身感覺舒適的體位,囑咐患者保持肌肉的放松,在選取注射部位時注意避免選取有硬結、感染區、皮膚破損等部位。可告知患者已更換小針頭,緩解患者對針頭過大出現的緊張情緒。將藥液與溶媒充分混合后,將藥管內的空氣排凈,核對患者的就醫信息,回抽無回血方可注入。③注射后。告知患者注射后可能發生的癥狀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在注射后的1 d 內出現過敏反應的相關癥狀反應,使患者按照醫囑服用強的松,預防該情況的發生。
對比兩組患者的認知程度,按照醫院自制的健康教育問卷調查表,分為熟悉掌握、一般了解及不了解,總認知度=(熟悉掌握例數+一般了解例數)/總例數×100%。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配合度,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4]。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本研究所得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的檢驗方式,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梅毒的認知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認知度[n(%)]
觀察組的滿意度及配合度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和配合度[n(%)]
梅毒的各個時期的癥狀表現不同,在梅毒一期,通常表現為有硬下疳發作,同時近衛淋巴結有發生腫大的現象[5]。梅毒二期主要表現為全身有梅毒疹的出現,初期的梅毒疹出現后可自行消退且不會留下瘢痕,但其中有20%的二期梅毒患者會復發梅毒疹,二期梅毒還會出現黏膜損害、脫發、骨關節損害等情況[6]。三期的梅毒患者中,大約有17%左右會發展為晚期梅毒,可能會對患者的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害[7]。患者在潛伏期時無明顯的癥狀表現,據相關研究顯示,性傳播疾病患者的人數在不斷上升,梅毒的發病率加劇上升,若患者未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治療,可能會對其正常組織的器官及功能造成損害,甚至會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因此加強對梅毒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全程健康教育是新興的護理方式,主要是在患者治療的各個時間段開展不同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患者自身的健康保健意識。告知患者梅毒的傳播途徑,使患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行為,避免造成梅毒病毒的傳播,同時患者在治療后能夠有效預防再次感染梅毒。治療中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消除患者對治療的恐懼感,使患者的情緒更加平和,積極配合醫師接受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對梅毒的認知度明顯比采用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更高(P<0.05);觀察組的配合度及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P<0.05)。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的應用能有效提升梅毒患者在注射卞星青霉素的配合度,明顯提升患者對梅毒的了解,緩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