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萍,邵曼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人民醫院 手術室,山東 濱州)
手術室是醫院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場所,治療和護理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患者的療效和醫院的形象[1]。缺乏精細化管理,首先會影響手術質量,可能會造成手術流程不連貫、不合理、效率低、成本高等情況;其次會影響護理質量,可能會導致護理工作缺乏針對性、靈活性,不能滿足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讓患者感到不滿意,出現護患糾紛,對醫院造成不良的社會輿論影響。精細化管理護理模式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對護理工作進行精細化分工,減少管理資源和成本,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選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為常規組和實驗組,40 例實施常規護理的為常規組,40 例實施精細化護理的為實驗組。常規組:男17 例,女23 例,年齡19~58 歲,平均(38.24±8.65)歲。實驗組:男18 例,女22 例,年齡20~59 歲,平均(38.75±9.01)歲。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醫院批準、同意。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模式的護理。
實驗組患者接受精細化流程管理模式的護理,主要如下。
(1)心理護理:通過術前訪視,充分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展開心理護理。由于對手術的恐懼,患者可能出現不良癥狀,護理人員應當在訪視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緊張情緒,并告知患者平穩情緒有利于手術順利開展[2]。
(2)器械護理:術后,醫護人員及時地徹底清理、消毒手術器械,清除污染源。醫療器械的清洗、滅菌不徹底是造成患者手術感染的主要原因。護理人員提前準備好手術所需要用到的物品和工具,對器械設備定時檢查、維護。合理安排手術器械布局以便下次手術順利有序進行。
(3)衛生護理:患者做完手術后切口容易受到感染,所以病房環境務必維持干凈、衛生,定期消毒。每天定時對手術器械、設備、手術室地面進行檢查、清潔、消毒。醫護人員必須更換服裝并進行消毒,再進入手術室,進行無菌手術操作。患者進入手術室同樣必須穿著統一的清潔衣物和帽子。
(1)護理質量: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表進行調查,分為護理配合、衛生護理、護理記錄、器械護理四個方面,選用等級評分,總分為所有條目評分之和,分數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佳。
(2)患者滿意度: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百分制,90~100 分為滿意,80~90 分為一般,80 分以下為不滿意。
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質量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對比分)
組別 例數 護理配合 衛生護理 護理記錄 器械護理常規組 40 15.26±4.07 22.03±3.28 14.67±2.75 21.98±3.28實驗組 40 23.72±4.52 24.06±3.14 22.66±2.98 23.36±3.42 t 12.595 4.048 17.843 2.637 P 0.000 0.001 0.000 0.001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精細化流程管理是出于企業的管理理念,該理念在常規管理流程基礎上,通過精細化分工將管理落實到每一項工作的具體環節,在細節上加以改進,以促進更長遠的發展。將該理念運用到手術室護理中,能夠更全面、更靈活、更具針對性、更有人性化地展開護理工作,將護理工作細微化、具體化[3]。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壓力;通過環境護理有效提高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舒適度,都有利于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濟壓力,盡量滿足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
與常規護理方式相比,采用精細化流程管理模式的護理能改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使護理人員真誠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地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精細化護理在護理配合度、衛生護理、護理記錄、器械護理管理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表明實施精細化流程管理能夠有效減少手術失誤,降低感染發生率和手術風險,促進醫療工作效率和治療效果的提高。
綜上所述,精細化流程管理以準確、細微化、嚴格執行為原則,將流程完整化、具體化,用于手術室護理以達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為醫院樹立起良好形象,帶來社會、經濟效益,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