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霞
(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人民醫院,甘肅 隴西)
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對患者心律失常進行及時的檢查和救治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治療的效果,減少死亡率。臨床上對心律失常的檢查常使用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查。動態心電圖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檢查方法,體積細巧、安全、方便、可重復檢查,已成為心血管疾病檢測不可缺少的重要無創檢查項目之一。但是,在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當中,患者心理狀態等會影響患者的檢查效果。因此,對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科學全面的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檢查的效果[1-2]。本研究主要分析心律失常應用動態心電圖的檢查效果和護理措施及應用意義,具體的報告如下。
選取2014 年3 月到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200 例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者100 例,所有患者都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方式,研究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對照組患者男性67 例,女性33 例;年齡31~80 歲,平均(54.72±3.57)歲。研究組患者男性65 例,女性35 例;年齡30~79 歲,平均(54.83±3.63)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對研究知情,簽字同意;研究經過本院的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患者的表達和意識有障礙;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1 檢查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處于放松狀態,保持環境安靜。采用動態心電圖記錄儀對患者連續記錄24 h 心動圖檢測,檢測完成以后回放分析系統,采用計算機對檢測結果進行處理,轉化為心電圖。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檢查好設備,叮囑患者放松,對患者檢查過程進行指導。
研究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護理人員要成立專門的小組,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據臨床經驗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具體方法如下。
(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焦慮和恐懼等心理狀態進行開導和調解,將檢查的方式和目的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的疑慮。根據患者的年齡和性別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向患者介紹康復的案例,增加治療的信心。另外還要采取和藹、真誠的態度了解患者的需求,幫助提高患者治療和檢查的依從性。很多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常識,在交流的過程當中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免造成患者的理解困難,加深患者的焦慮。
(2)檢查護理:在檢查之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調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屬進行必要的溝通。在檢查的過程當中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項,不要穿緊身衣物,避免接近強力電源、磁場及放射線場所。指導患者取平臥位,方便進行檢查。避免記錄儀受潮或者沾水,告知患者不能夠私自打開記錄儀,不能夠和任何東西碰撞,嚴禁拆卸以及移動導聯線和電極。另外還要防止電極和皮膚的接觸不良,囑咐患者不要牽拉記錄導線,貼在胸部的電極不能脫落,如果發現有脫落的情況要及時用膠布進行固定,告知患者兩上臂盡量少做左右擺動、上抬等動作,根據體力酌情在第2 天早晨進行跑步、爬樓梯5~10 min。
(3)健康宣講: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健康知識宣講,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日常工作當中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用藥、排泄以及生活起居。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嚴格監測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在起床、吃飯、上班等活動和心悸、氣短、呼吸困難和眩暈等臨床癥狀出現時也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并按記錄盒上的警報器,記錄癥狀發生的時間和癥狀。檢查期間要按照醫生的指導服用藥物。檢查完成以后要由專業的醫生取下記錄盒,不能夠擅自取下。
(4)活動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檢查之前可以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的程度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而定。護理人員要和家屬、患者進行必要的溝通,告知運動的目的,提高患者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患者身體條件允許可以進行較劇烈運動,幫助觀察運動量和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絞痛的關系。對懷疑心絞痛的患者要描記到發作時的心電圖,供診斷參考,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通知值班醫生。
(1)檢查結果[3]:陽性判斷標準:等電位基線處理標準狀態時,ST 段出現水平或者下降狀態,下降程度>0.1 mV;下移的時間持續1 ms 以上。
(2)護理總滿意度: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度+一般度。
統計數據采用SPSS 20.0 展開整理分析,χ2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t 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檢驗結果顯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房性早搏陽性檢出率、室性早搏成對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房性早搏成對陽性檢出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比較[n(%)]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比較[n(%)]
動態心電圖能夠對患者的心臟狀態的變化情況進行長時間的記錄和收集,可以檢查出隱蔽性較高的心臟疾病,能夠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依據,并且操作比較簡單,安全性比較高,因此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患者自身的情緒和身體狀況等會影響動態心電圖的檢查效果,在檢查之前和檢查的過程當中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護理可以幫助提高患者的檢查效果和護理滿意度[4]。
本研究主要探討心律失常應用動態心電圖的檢查效果和護理措施及應用意義。研究結果顯示,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可以幫助提高檢查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原因可能是綜合護理疏導患者的情緒,進行運動指導和健康宣講,幫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檢查的目的,全方位對患者進行護理,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具體情況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了患者的配合程度,降低了干擾因素,因此提高了患者的檢查效果和護理滿意度[5]。
綜上所述,心律失常應用動態心電圖的檢查效果較好,可提高檢查效果,應用綜合護理還可以幫助患者提高護理的滿意度,具有很好的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