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純母乳喂養是指從新生兒出生開始,母親通過用乳汁進行喂養的方式,此方式對新生兒的發育具有重要的意義[1-2]。不但能夠幫助新生兒快速地適應新環境,而且母乳中的營養價值高,能夠促進新生兒身體功能的發育,增強新生兒的免疫力,為新生兒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3]。在產婦分娩后,由于缺乏正確的哺乳技能知識,產婦在產后純母乳喂養率不斷下降。臨床研究表明,在產后護理中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純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具有積極的影響[4]。本文就全程優質護理干預對產婦產后哺乳技能與純母乳喂養的影響進行以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 取 我 院2019 年1 月 至2020 年1 月 收 治 的130 例產婦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65 例;在觀察組中,年齡22~35 歲,平均(26.34±3.56)歲,孕周38~42 周,平均(39.23±1.05)周;在對照組中,年齡23~36 歲,平 均(25.98±2.66)歲,孕 周37~42 周,平 均(38.77±1.25)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于我院行護理干預的產婦;②產婦及家屬經過慎重考慮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產婦。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其中包括:為產婦提供舒適的護理環境,實時觀測產婦的實際情況,通過口頭講解告知產婦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產婦出院時為其分發哺乳教育手冊,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重要性。
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①健康宣教:帶領剛入院產婦對醫院環境內設施進行熟悉,通過溝通了解產婦的基本信息,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普及,運用自制宣傳手冊或視頻對產婦進行喂養技能的宣講,告知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對新生兒和產婦都有明顯的優勢。②乳房護理:告知產婦正確進行乳房按摩的方式,促進乳汁的正常分泌;指導產婦每日在喂養后及時將多余乳汁擠出并及時對乳頭進行清潔處理,保證乳汁的分泌量正常,保持乳頭干凈,避免對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③母乳喂養技能護理:在產婦初次進行母乳喂養時,醫護人員要告知產婦在喂養時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指導產婦行正確的喂養體位,產婦端坐將新生兒抱在懷里,新生兒頭部與身體呈一條直線,將新生兒的臉頰輕貼乳房,幫助新生兒含住乳頭,在喂養時觀察新生兒吮吸時的動作;或采取側臥方式進行喂養;指導產婦對乳房進行輕柔,促進乳汁暢通;指導產婦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④疼痛護理:當產婦出現乳房脹痛時,醫護人員及時對產婦進行止痛處理;通過服用止痛藥或使用鎮痛設備減輕產婦的疼痛感;告知家屬要多對產婦進行鼓勵,轉移產婦注意力,減輕其疼痛感。⑤飲食護理: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在產后可根據喜好進食,剖宮產后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按照高維生素、清淡、營養的原則給予產婦飲食;為家屬介紹催乳效果好的食物,幫助產婦乳汁分泌;進行母乳喂養的產婦,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對新生兒造成傷害。⑥心理護理:根據產婦在整個圍產期的情緒變化,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方式;若產婦因乳房脹痛而產生焦慮情緒而拒絕母乳喂養時,及時對產婦進行鼓勵和安慰,運用贊美的語言夸獎產婦的勇敢,告知產婦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的重要意義;告知家屬在產婦護理期間要時刻陪伴,緩解產婦的不安情緒,促進產婦產生積極的喂養心態。
①對比兩組產婦產后1 周、6 周、12 周純母乳喂養情況。②對比兩組哺乳喂養技能評分,分數越高,哺乳技能掌握程度越高。③對比兩組心理狀態評分,以100 分為滿分,分數越低,情緒波動越小。④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純母乳喂養情況對比[n(%)]
觀察組哺乳喂養技能評分高于對照(P<0.05),詳見表2。
表2 母乳喂養技能評分, 分)

表2 母乳喂養技能評分, 分)
組別 n 產后1 周 產后6 周 產后12 周觀察組 65 33.65±1.26 34.77±1.38 35.02±1.52對照組 65 29.18±1.01 30.11±1.10 31.11±1.23 t 22.317 21.289 16.122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不良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分)

表3 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分)
SAS SDS組別 n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5 58.53±3.67 33.58±1.88 56.88±3.22 30.65±2.18對照組 65 58.69±3.58 41.28±1.99 56.93±3.14 37.67±2.19 t 0.252 22.677 0.090 18.316 P 0.802 0.000 0.929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護理滿意度對比[n(%)]
母乳喂養是一種幫助產婦子宮快速恢復的有效方式[5]。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產婦因過于擔心而不選擇母乳喂養[6]。研究表明母乳喂養有利于新生兒發育成長,是新生兒最優質的喂養方式。指導產婦使用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妊娠糖尿病的出現,而且有利于產后新生兒的身體和心理發育,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但由于產婦缺乏對母乳喂養知識的了解,使產婦對母乳喂養感到恐懼,導致母乳喂養率較低。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在護理期間,產婦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常規護理具有片面性,不能對產婦和新生兒進行全面性護理;然而全程優質護理能夠對產婦圍產期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并更加關注產婦的身心健康和新生兒的發育情況,是一種更優質的護理服務[7]。
根據余燕瓊[8]研究表明,對產婦進行有計劃性的健康知識宣講,能夠提高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積極性,使產婦掌握正確母乳喂養的方式,促進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此觀點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因此我們認為,對產婦進行全程優質護理能夠發揮出護理的優勢,給予產婦更全面的護理干預,幫助產婦的身體恢復,保障新生兒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 <0.0 5),說明此護理模式能夠提高產婦母乳喂養的積極性;觀察組哺乳喂養技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醫護人員的耐心講解,使產婦更好掌握母乳喂養的技能;觀察組不良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此護理模式能夠減少產婦在圍產期的情緒波動,增強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此護理模式能夠讓產婦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
綜上所述,全程優質護理干預在產后能夠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積極性,減少產婦的情緒波動,保障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值得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