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英
(南昌市第三醫院 重癥醫學科,江西 南昌)
急性胰腺炎在臨床上主要是指因為多種病因造成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并引發胰腺組織自身出血、水腫、消化甚至壞死的一種炎性反應[1]。患者患病之后主要有上腹偏左或正中疼痛、胰腺膿腫、惡心嘔吐、脫水、出血壞死或者黃疸等臨床癥狀。因為該疾病具有較為嚴重的病情,會產生較多并發癥,從而造成死亡率較高,大多數患者需要在重癥監護室中治療,臨床上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同時若患者嚴重感染則需要進行手術,并同時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2]。當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循證護理得到廣泛應用,該護理方式主要以患者為中心,在精確審查、科研結果的前提下結合護理經驗實施規范性護理手段[3]。本研究中選取我院接診的112 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入院之后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手段與循證護理措施,對兩組患者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4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接診的112 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男性與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59 例、53例,年齡最小為28 歲,最大為81 歲,平均(46.85±2.39)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入院之后實施常規護理手段,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以及病情進行密切監測與觀察,若發生突發情況或者異常狀況則需要及時向醫生匯報,定時查房,并做好患者皮膚與口腔的清潔工作,引導患者主要轉換體位防止發生壓瘡情況。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首先,基礎護理。觀察患者呼吸、血壓、心率以及神志等體征變化,及時對癥處理,配合醫生完成輔助檢查,并進行導尿管與胃管的設置,對尿量和顏色進行觀察與記錄[4]。其次,防治護理。按照患者嘔吐物以及大小便的顏色與量分析患者是否發生皮膚粘膜出血,并積極與醫生配合進行感染與出血護理,實施營養支持治療,促進患者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功能的提升,減少毒素的影響,從而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再次,靜脈通道護理。為了防止患者出現休克的情況需要建立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一條輸注升壓藥物或者呼吸興奮劑,另一條用于輸送血液或者補充平衡液[5]。患者若出現嚴重化學性腹膜反應會損失體液,造成休克發生率的增加,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各項體征變化給予重點監測,并查明心率過快或者血壓突降發生的原因,實施針對性的休克預防措施。最后,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按照評估結果實施有效心理輔導,從而減輕患者的抑郁與焦慮情緒,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注意事項與治療方法,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6]。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以及并發癥情況。將護理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滿意與不滿意,滿分為100 分,90 分以上為十分滿意,70~89 分為滿意,低于70分為不滿意。
采用SPSS 20.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以及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并發癥發生 率 分 別 為(298.32±10.23)U/L、(89.32±7.06)U/L、23.21%(13/56),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以及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80.39±8.96)U/L、(81.08±6.97)U/L、3.57%(2/56),實驗組結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6.43%,顯著高于對照組(78.57%),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急性胰腺炎具有較多誘因,成年人是主要發病群體,分為單純性水腫和出血壞死性兩種類型。因為急性重癥胰腺炎起病較急、進展迅速且病情復雜,因此很容易出現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從而造成病死率的增加,因此臨床上需要及時施治[7]。作為新型護理手段,循證護理主要是指在治療前護理人員制定全面性、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明智且謹慎的將既往臨床經驗、科研結果、患者合理意愿以及患者需求等進行結合。在護理中,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為臨床護理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從而提升護理質量與護理人員素質,改善患者預后[8]。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之后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臨床治療中配合應用循證護理手段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