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慧 鄭淑麗
([1]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2]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217)
“工程機械概論”是一門工程類學校機械專業和工程專業的重要的基礎課程,具有很強實踐性,需要工程知識、機械知識以及施工知識的結合,由于學生畢業工作要求,該門課程的選課場面非常火爆,每年修課學生規模超過500人。
“工程機械概論”課程已經開設多年,從課程內容到教學方式已經進行了很多變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師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資料,如授課計劃、教案、講稿、課件、圖片、動圖、動畫、視頻等。并且課題組為本課程的教學特地編寫了教材《工程機械》,并于2014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
但是隨著每年選課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師數量沒有增加,導致班額越來越大,“工程機械概論”課程教師課堂教學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聽課,上課的積極性不高,課程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課題組經過大量調查研究,決定引入翻轉課堂對“工程機械概論”進行改革。
翻轉課堂使學生成為上課主體,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將被動的課堂接受聽講變成主動學習。[1-3]課前通過教師提供的網站學習相關內容,課堂上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進行查閱資料、討論,有針對性的學習。[4,5]教師在課程中的作用變成組織大家學習、輔導和答疑,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可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000年,美國Maureen Lage在邁阿密大學講授時首先采用“翻轉教學”模式,并寫成論文在國際教學大會上發表。2007年,美國的兩名化學老師為了方便缺課的學生自主學習,錄制了課件的教學視頻和講解,然后上傳到網絡上,取得了意想不到效果。后來,這兩位教師就嘗試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全班采用,課前讓學生在家觀看教師提前錄制的視頻,課堂時間用來完成作業,這就是我們現在采用的“翻轉課堂”模式。
國內對翻轉課堂的研究眾多。南京大學張金磊、[6]清華大學鐘曉流、[7]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8]和陜西師范大學胡立如[9]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構建了翻轉課堂的基本框架,為翻轉課堂在中國應用奠定了基礎。經過幾年的實踐,翻轉課堂在教學中應用日漸成熟,為本課題組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為了保證課程的教學效果,首先對課程的授課對象進行分析,“工程機械概論”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開設時間一般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學習完公共基礎知識和制圖、力學等課程,對工程類知識一無所知的階段,要考慮所有選課學生的基礎不統一,所以課程講授有一定難度,要從最基礎的工程知識入手,從常見的路橋工程中分析施工方法,講解工程機械結構原理,施工組織和設備選型以及常見類型等。
為了確定“工程機械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課題組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調研對象涉及工程機械施工企業、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工程機械用戶單位、工程機械教學院校、工程單位專家、學者、從業學生以及在校生等。從調查問卷的結果看來,學生們需要掌握工程機械的整體構造、常用工程機械的施工原理、施工方法和工程機械的合理選型等。
根據調研結果,將“工程機械概論”課程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即工程機械的三個組成部分:發動機、底盤和工作裝置。由于各工程機械的工作裝置千差萬別,所以工作裝置分工程機械種類來講,主要為公路和橋梁施工的工程機械,如推土機、平地機、裝載機、挖掘機、壓實機械、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瀝青混合料攤鋪機、水泥混凝土攪拌設備、水泥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和水泥混凝土施工機械泵送設備等,重點講述各種工程機械定義、分類、組成、結構原理、施工方法、型號和合理選型等。
根據教學內容和課時重新打亂原有的教學模塊,整合教學內容,變成11章,考慮到每章內容的分布不均勻,將內容設計成適合在90分鐘內完成的教學要求,整個教學內容分為15個部分進行進行教學,每部分課程內容單獨設置學習任務書。列出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共計24個知識點,分別錄制成24個視頻,每個視頻10-15分鐘左右,方便學生課前學習,共計視頻約330分鐘。
基于學校的慕課教學平臺,建立“工程機械概論”課程教學網站。該課程網站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內容、教學團隊、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條件、教學效果和參考教材等幾部分組成。
網站中還可以實現選課學生分組管理,發布通知、簽到、討論、學習情況統計、作業統計、主題討論、單元測試、問卷調查、考試、反饋等功能,方便課程教學組織。
為了更好的組織該課程的教學,根據翻轉課堂的基本模式,本課程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教學流程
課前任務發布與預習:每次上課前,教師根據下次課程內容在網上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自主學習任務單》,通過學習“工程機械概論”慕課平臺的教學資料和個人網上資料查詢,完成學習任務。
小組討論:課程上按照選課人數分成若干小組,采用組間討論模式,相互學習獲得對本次可任務的一致認可,并制作展示課件;
教師輔導:針對每個小組之間存在的疑惑,進行單獨或集體現場解答;
小組展示:每個小組選一人代表本組展示學習內容,并接受其他組成員質疑;
綜合評比與點評:在教師在組織下,對全體同學的學習狀態、效果及展示課件、熟練程度給予點評,并開展小組評比。
課后復習:利用慕課平臺進行課后復習,并完成課后練習題。
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本課程特進行課程考核改革,將每次課堂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將期末考試成績比例由原理的60%下調為30%。將每次課程進行小組課件展示成績計入平時成績。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演示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工程機械概論”課程翻轉課堂教學一學年的試驗,學生們普遍認為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使學生們收獲很大,可以學習到對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幫助的知識,也獲得了很大鍛煉。
通過基于翻轉課堂的“工程機械概論”課程改革,將學生們的被動學習變成自主學習,鍛煉了資料查閱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基于翻轉課堂的“工程機械概論”課程改革是成功的,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實踐證明,翻轉課堂在工科課程中教學有效的,可以將復雜的理論知識變成學生主動學習樂趣。翻轉課堂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值得推廣。
但是在課程教學中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如:本課程選修人數過多,老師不能照顧所有同學的學習狀態,上課時學生們提問和討論的時間較少,教師輔導時間有限,對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內容,需要加大講解時間。建議以后采取小班授課,每個學生可以和老師有更多的交流時間,爭取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發表自己想法,提供給大家更多討論時間,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