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燕
(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隨著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網絡直播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社交方式。2016年被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截至2016 年10 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高達3.25億,市場規模達到150億元。此后,“網絡直播”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人們生活之中,并且有越來越多的網民參與網絡直播。根據2019年8月30日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顯示,截至2019年6 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33 億,占網民的50.7%。可見,網絡直播逐漸成為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代表著具備省域范圍內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最高水平,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具有示范作用[2],自然成為推動全民參與閱讀的重要基地。文章以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展開的兩大陣營——新浪微博與微信為例,對相關省級公共圖書館(不包括港澳臺地區)運用網絡直播的服務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發現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以網絡直播為手段推廣閱讀服務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相關策略。
如表1 所示,截至2019 年12 月10 日,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中有33個公共圖書館注冊了微博,由于江西圖書館官方微博注冊后從未發布過任何信息,處于“僵尸粉”狀態,故不計在內。表1按照微博粉絲數的多少依次進行排列。在33 個省級公共圖書館微博頁面輸入“直播”字樣,排除標題或超話僅帶“直播”字樣而無具體直播內容的微博后,查找到有27 個圖書館的微博有直播(占比81.82%),表明超八成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在微博上運用了網絡直播。其中,大多數的網絡直播是以網頁鏈接、二維碼、轉發或網址的形式出現,而直播內容主要集中在講座講壇、公開課、讀書會、朗讀會等方面。此外,陜西省圖書館直播數量最多,共計120 條,直播內容集中在陜圖講壇、公益課堂、朗讀會、讀書會、分享會等方面。其次是粉絲數最多的上海圖書館信使,直播數為112條,直播內容主要集中于展覽、會議講座、數據庫培訓、書目推薦等方面。開展直播的數量超過100 條的圖書館占6.06%,直播數量在10 條以下圖書館占54.55%,表明超過一半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在微博開展的網絡直播力度不夠大。

表1 省級公共圖書館微博之網絡直播情況

續表
截至2019年12月10日,全國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中,有44 個圖書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其中浙江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都有兩個微信公眾號,分別為浙江圖書館(zhejianglib)與浙江圖書館(zjlib1900),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信使。本文借用清博指數大數據平臺[3]調查各個圖書館的微信傳播指數WCI,并按照高低依次排列。如圖表2所示,目前有江蘇圖書館的“網絡直播”、新疆圖書館的“新圖直播”、山西省圖書館的“公開課直播”、西藏自治區圖書館的“共享直播”、青海省圖書館的“在線直播”明確出現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主頁面或者子頁面的功能服務之中,說明這些圖書館已經將直播納入其線下服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他圖書館雖然沒有直接出現“直播”字樣,卻將直播的主要內容,如公開課、講座、名人講壇、展覽嵌入微信服務之中,同樣具有直播意識。同樣,網絡直播也嵌入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所發布的推文之中,其中,有32 個(占72.72%)省級圖書館在微信推文中運用了網絡直播,表明以網絡直播方式進行圖書館閱讀推廣是種常見方式;僅有31.82%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在微信推文中開展直播的數量超過10條及以上,表示推文進行網絡直播的力度不大。此外,由推文中涉及的直播數量來判斷,四川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以及湖南圖書館在推文中廣泛運用了網絡直播,體現了這三個圖書館以推文方式開展網絡直播具有豐富經驗。

表2 省級公共圖書館微信網絡直播相關情況

續表

續表

續表
經統計發現,在微博運用了網絡直播的省級公共圖書館直播數量在10條以下的占74.07%,同等情況在微信中占56.25%,說明絕大多數圖書館雖然開通了微博和微信,但沒有利用其及時發布信息,存在網絡直播數量明顯不足的情況。就直播內容而言,省級公共圖書館在雙微平臺開展直播的內容主要集中于名人講壇、公開課、朗讀比賽、讀書日活動、讀書分享會以及會議年會等,除了個別圖書館開展具有一定創新性的直播內容以外,如陜西省圖書館開展有關攝影課的網絡直播、浙江圖書館(zhejianglib)開展編程與游戲類的網絡直播、四川省圖書館開展古籍修復節目類的網絡直播等,其他開展了網絡直播的圖書館的直播內容基本局限于日常話題,不足以吸引廣大讀者的注意力。對關注了圖書館微博或者微信的讀者而言,圖書館與網絡直播的結合會讓讀者產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若是圖書館發布的網絡直播與讀者對圖書館的傳統服務的印象相差不大,就有可能造成讀者對圖書館開展的網絡直播這一服務產生刻板印象,長時間發展就會導致圖書館在運用網絡直播時難以達到最初設定的期望,更嚴重會出現粉絲質量下降、用戶取消關注的后果。
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構建人文關懷,并將其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充分體現出來,是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最新要求[4]。公共圖書館提供網絡直播這一種讀者服務方式,應當對不同人群展現出人文關懷,以適應社會發展。就網絡直播的內容而言,除了專門的少年兒童圖書館主要圍繞兒童展開以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于2015年開展過盲人詩歌朗誦大賽的線下直播以外,未有圖書館的網絡直播內容圍繞農民工、農村貧困人口、城鎮失業者、殘障人士、無家可歸者、災難求助者等弱勢群體展開,大多數圖書館的網絡直播內容的受眾主流是學生、學者、館員、文化工作者等學歷較高的群體。因此,需要加強圖書館開展網絡直播的服務質量,在圖書館讀者服務中落實好人文關懷理念,體現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
網絡直播是直播發起者與用戶雙方之間基于默契和話題相熟度而產生的系列互動行為,是一種個人自愿行為,缺少必要的互動約束[5]。由于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公益性機構,將傳統服務推廣方式以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補充與延伸,是為了達到閱讀推廣的效用。相較于專業的商業直播平臺而言,公共圖書館沒有強制的契約或者合同關系來約束與規范參與網絡直播的讀者,所以讀者的需要是網絡直播存在的前提,網絡直播的成效是由讀者意愿與感受來決定。但是目前來看,對公共圖書館網絡直播的評價反饋主要是以發送彈幕或者是在評論區留言的形式體現,但是缺少讀者反饋機制。例如,以微博開展網絡直播數量最多的陜西省圖書館為例,在“5G”這一期的網絡直播中,讀者“HAM_wang”評價網絡直播“卡”;在2018 年11 月14 日的“我的直播已開始,快來為我打call”中,讀者“安提莫CC”與“展展拓拓”同時評價網絡直播“沒聲音”。這兩個例子都是讀者對網絡直播的有效反饋,但是沒有得到官方回應與整改,讀者的評價意見未得到重視,所以最后導致有效評價變成無效評價。
隨著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的升級,全民廣泛參與網絡直播,使得網絡直播呈井噴式發展。發展過程中,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思想的深入滲透,許多創新的網絡直播模式出現,其中不乏有一些圖書館值得借鑒的新模式,如粉絲模式與VR 直播模式。粉絲模式也叫是網紅經濟模式,其營銷模式主要在于被關注者(網紅)的魅力與本身條件,對運營商的推廣與宣傳。圖書館可以借鑒這種模式,以圖書館為平臺,組織擁有一定粉絲量的網絡名人或明星或館員,直播館內圖書推介、講壇講座、圖書館文創產品推廣等活動。例如,因參與《奇葩說》節目而大火的經濟學家薛兆豐(原北大教授),借助粉絲力量,帶火了經濟學課堂,并常通過得到APP進行直播,解答讀者對經濟學的疑問[6]。VR直播,也就是虛擬現實直播,是將虛擬現實技術帶到直播中的一種形式。圖書館可借鑒這種VR直播模式進行閱讀服務創新,讓用戶得到立體真實的體驗。在借鑒創新性網絡直播模式以外,需考慮以各種直播內容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例如武漢大學圖書館開展“微天堂”真人圖書館[7]的網絡直播,開啟了讀者與真人圖書面對面交流分享的全新閱讀方式。
公共圖書館與社會發展有著緊密聯系,它是文化交流傳播的主要陣地,是人民生活的“第二起居所”,也是傳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機構,承擔著對公民進行終身文化教育的社會職能。2006 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8],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美好目標。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下,需要在提供的讀者服務中展現圖書館的人文關懷,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公共圖書館提供網絡直播這一種讀者服務方式,是希望以另一種形式推廣全民閱讀,但絕不能忽略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目前圖書館開展的網絡直播內容有涉及到兒童與老人,但很少關注其他弱勢群體。今后公共圖書館在做網絡直播時,直播內容應多關注有關農民工、農村貧困人口、城鎮失業者、殘障人士、無家可歸者、災難求助者等群體,體現出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例如,由國家圖書館牽頭,錄制一系列有關弱勢群體的公開課,其他公共圖書館進行同步直播;此外,各個公共圖書館可效仿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開展盲人詩歌朗誦大賽的網絡直播等。
公共圖書館應用網絡直播,引起閱讀服務的內容與形式發生變化,因此,需要通過讀者的反饋來跟進讀者是否適應這些變化,以來判斷網絡直播的有效性與實效性。如圖1 所示,公共圖書館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一套系統的評判標準,通過評判標準來判斷讀者的反饋是否有效,無效的反饋不用理會,而有效的反饋需要進行歸類,具體可以分為需求類,如增加網絡直播時間與渠道;直觀感受類,如對網絡直播的喜惡、網絡直播卡頓、沒有聲音或有雜音等;建議類,如希望錄某一主題或某位名家的網絡直播等。公共圖書館在整理與分析好讀者反饋后,可拿出相應策略,如需求類的反饋以滿足讀者需求為先;直觀感受類需要有關工作人員確定事實或進一步與讀者溝通,待確定好原因后再作出相應回應;建議類可根據建議的可行性與否判斷是否采納。最后,公共圖書館通過及時調整和改進服務策略,以期健全和補充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為今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相信通過這樣一個有效的讀者反饋機制,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公共圖書館重視與尊重,一方面有利于網絡直播的傳播,另一方面幫助公共圖書館借助網絡直播進一步推廣閱讀。

圖1 讀者反饋機制圖
網絡直播環境下,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通過網絡直播開展閱讀活動是必然趨勢。通過網絡直播在省級圖書館的微博、微信上的應用情況的統計分析,發現以網絡直播方式進行省級圖書館閱讀推廣是種常見方式,要使網絡直播發揮閱讀推廣效果、擴大直播影響力,需要借鑒創新性的網絡直播模式與內容,增強網絡直播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建立有效的讀者反饋機制。在充分滿足讀者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閱讀服務訴求的過程中,力爭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參與到省級圖書館開展的網絡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