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一直是創業者口中的熱門話題,網紅火了,IP要人格化,隨后內容電商火了,成為IP的商業化變現……到底什么是IP呢?
IP是無形的。IP折射的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或哲學層面的涵義,它最終要和人們產生文化與情感上的共鳴。
一方面,IP能帶來直接的內容銷售收入,比如電影或動畫;另一方面,IP可以通過向商品化衍生產生后端經濟價值,比如通過IP授權售賣周邊和玩具等。
有時候,一個好的IP能夠為所有者帶來源源不斷的銷售收入,哪怕這個IP不再以電影或動畫的形式出現在熒幕上。曾有人對比了16個國外頭部IP的內容收入和IP衍生品收入后發現:10個系列IP在衍生品收入上超過自身內容收入。比如,米老鼠的IP衍生品收入達到了驚人的696億美元,是內容收入的99.4倍。其他IP如面包超人、高達、迪士尼公主等,在IP衍生品的收入上也超過自身內容收入的10倍以上。這意味著,只要守好手中的優質IP,躺著也能賺錢。
IP為何變得如此流行?現象之下,有多重原因。首先,是消費者對精神文化情感消費的重視;其次是新消費群體的崛起。
羅振宇說:“人是世界上最靠譜的東西,因為他的那個特質無論你堆多少資源,你根本就養不出來!”2016年,羅振宇在接受國內一檔文化節目采訪時提到,大量市場定價在往個人價值上偏移,商業流量將從網紅身上實現,這個趨勢確定無疑。
四年時間過去,這個論斷正在被驗證,尤其是經歷疫情之后,直播和短視頻行業也在助推這一趨勢。當價值向人轉移時,IP變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