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新冠疫情對于國內很多行業來說是一場重大考驗,但對于游戲行業來說,是難得的“春節檔”。在許多行業因為防疫而陷入停工、半停工狀態的時候,線上游戲卻“人潮涌動”,游戲用戶數和付費金額都有顯著的增長。疫情給游戲行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蘊藏了風險,監管層對游戲行業的管理在一步步加強。
2020年2月底,有關部門重申游戲實名制認證的必要性,要求嚴控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及消費金額。隨后,字節跳動旗下的廣告平臺穿山甲發布公告,要求合作方提供“網絡游戲出版物號(ISBN)核發單”,即“版號”。在此前后,蘋果公司也向開發者發出通知,要求在中國上架的付費手游開發者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提供APP游戲的批準文號。這些行動意味著,在疫情帶來的短期紅利之下,監管也在一步步加強。
農歷鼠年開市以來,網絡游戲概念板塊表現良好,即使在全球股市受到疫情影響大幅下跌的背景之下,游戲板塊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在提前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的眾多公司中,游戲公司普遍“預喜”也佐證了網絡游戲公司業績的強勁,例如姚記科技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增超過150%。
2018年,因版號凍結、總量調控等行業調整,游戲行業業績一度疲軟,但2019年開始,游戲行業出現了明顯的回暖。從已經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的上市游戲公司來看,近七成公司盈利。不少公司凈利潤增長率甚至超過100%。例如,A股最大游戲企業世紀華通,2019年實現營收151.1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89.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9.6億元。A股2019年漲勢最受矚目的三七互娛,2019年凈利潤達21.4億元,增長112.6%。掌趣科技和天舟文化在2019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均超過100%。
2019年游戲行業的這種回暖,一方面是新游研發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獲得更多用戶認可,其中手游產品是主要推動力;另一方面是2019年游戲廠商紛紛加碼海外發行,這對業績增長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同時,在行業精品化趨勢下,用戶向頭部產品以及頭部公司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業績快報的情況看,大部分行業頭部公司的業績都實現了超行業增速。這一趨勢與2018年以來游戲監管加強有很大關系。由于版號數量有限,上線游戲數量隨之減少,資源和用戶進一步向頭部集中,使得這些頭部游戲公司的新產品取得超預期的流水表現,最終帶動盈利的增長,使得2019年游戲行業整體呈現出了回暖的趨勢。
2020年“春節檔”的開門紅,更加強了游戲行業回暖的趨勢。不過,短期的刺激效果也比較有限。從長期來看,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公司的新游戲延期上線,游戲的研發進程也被擱置,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游戲企業,由于資金不足等不利因素,后期游戲的研發、上線和運營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月26日下午,一場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組織的以游戲監管為主題的會議在線上召開,北京當地的游戲廠商以及與游戲產業相關的平臺都有參會。會議兩天后,字節跳動旗下的廣告平臺穿山甲發布公告,要求合作方提供版號。此外,公告中還提到,所有開發者應于2020年3月6日24時前提交相關材料,逾期或未提交的開發者應說明原因,否則將采取停止返回廣告、暫停結算等相關處罰措施。在這前后,蘋果公司也向開發者發出通知,要求在中國上架的付費手游開發者提供批準文號。
監管的收緊意味著什么呢?以蘋果的IOS平臺為例,在IOS免費游戲排行榜上,前50款中有28款沒有版號;在付費游戲排行榜上,前50款中有32款沒有版號。一旦嚴格執行版號規定,這些游戲將全部下架。不僅如此,未經批準擅自上網的網絡游戲還可能面臨處罰。
根據《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第51條的規定,“未經批準,擅自上網出版網絡游戲,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定職權予以取締,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刪除全部相關網絡出版物,沒收違法所得和從事違法出版活動的主要設備、專用工具,違法經營額1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經營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
2019年11月,一款名為《猴哥傳說》的手機游戲涉嫌無版號上線運營,被處以7倍于違法經營所得的罰款,并被責令刪除全部相關網絡出版物。
此次監管的收緊,與2020年“春節檔”期間游戲的“過度繁榮”脫不了關系。
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未成年人游戲消費投訴事件陡增。1月19日至3月9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共收到2365宗有關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消費的投訴,相比2019年同期暴增838.49%,其中未成年人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充值網絡游戲是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原因。
3月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題為《網絡游戲經營者應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告,直指虛假廣告、以不公平規定為經營者免責及擅自更改三大問題。3月11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發布“深圳證監局對某上市公司治理等事項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監管案例,再次指出無版號、違規運營問題。
對游戲監管的加強自2018年已經開始,當年開啟的“版號新政”收緊了游戲版號的審批,隨后游戲版號的發放數量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
數據顯示,2017年發放的游戲版號數量為9368個,2018年猛然下降到2064個,2019年更是下降到1570個。下降幅度之大,實屬罕見。
游戲版號是游戲上線運營的必備條件,沒有版號意味著游戲在國內無法發行,這對許多游戲公司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來自啟信寶和央視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注銷、吊銷的游戲公司數量近2萬家,2018年為1萬余家。
雖然中小游戲公司大量關張,但是2019年游戲行業的增長速度并未滑坡,行業整體增速為7.7%,相比2018年還有所提升。2019年的版號總量并不多,在1570個版號的前提下仍有2308.8億元人民幣的產業規模,產業的增速沒有因為版號數量減少而放緩。這從側面反映出國內游戲企業業績增長、產業規模提升,已經不再過度依賴產品數量,而是呈現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態勢。中國游戲市場已經呈現出精品化市場的特征。隨著精品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游戲行業再次進入產品為王的時代,兩極分化也愈加明顯。
在行業兩級分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移動游戲已然成為游戲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世紀華通、三七互娛等公司2019年凈利潤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于移動游戲的增長。
2016年,移動游戲收入首次超過端游,成為行業最熱門的“細分賽道”。2019年,移動游戲收入約1514億元,已經占到中國線上游戲市場的近七成份額。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白熱化,獲取用戶越來越難是游戲公司必須面臨的困境。
根據伽馬數據的研究,近年來中國代表性上市游戲企業銷售費用快速提升,2018年漲幅達到64.9%,2019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超過百億元。伽馬數據認為,其原因一是大量存量用戶沉淀在長線產品中,較以往獲取難度更大;二是買量成本上漲,游戲產品對用戶流量競爭激烈。作為應對策略,目前IP改編產品仍是高效獲取用戶的方式之一。
2016年以來,IP改編移動游戲市場收入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占移動游戲收入比例也始終超過60%。目前,客戶端游戲IP依然是移動游戲的主要來源,但文學和動漫IP也不斷受到游戲廠商的青睞。2019年文學IP改編移動游戲市場增長率達到52.4%,市場規模超過動漫IP。
目前IP改編產品已成為中國游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騰訊、網易等多個游戲公司均深入布局。以騰訊為例,在游戲、動漫、影視、文學等多領域進行深入布局,儲備了豐富的IP資源。騰訊旗下包括《英雄聯盟》《地下城與勇士》等在內的IP有望獲得較好的商業化成果。
不過,國人對于“沉迷游戲”“玩物喪志”的擔憂一直存在,這意味著加強游戲監管、規范游戲運營的呼聲一直會存在。在可預見的未來,游戲的監管還將進一步加強。但是正如2019年的游戲產業走勢,游戲產品數量的減少并不會讓整個行業規模出現明顯的下滑。真正好的精品游戲反而會在加強監管之下爆發出更強的盈利能力。對于游戲公司而言,未來的發展“?!迸c“機”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