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吃貨”們吃出一個龐大的食品行業,其中的禽畜養殖產業聽起來雖然相當的“細分”,走進去卻同樣是一個宏大而有序的世界。
禽畜養殖產業鏈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上游產業、中游產業和下游產業。
上游:飼料生產、疫苗、禽苗種主導江湖
上游產業主要以飼料生產、疫苗、禽苗種等為主,為禽畜養殖提供食品來源和健康保證。
幾年來我國的飼料行業發展整體呈上升趨勢,具體情況如圖表所示。
眾所周知,飼料是家畜家禽養殖行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這也是它作為上游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場上存在大量公司生產優質飼料,它們為禽畜養殖產業鏈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飼料產量的總體增長也為家畜和家禽的飼養提供了堅實的行業基礎。
疫苗、禽苗的研發技術也在逐年成熟,這使得我國豬流感豬瘟和禽流感的發病率隨之逐年下降,各大工廠也在積極開發流水線,以實現疫苗的批量生產。
不過這些行業進步所帶來的推動作用是有限的,由于禽畜養殖的迅速發展,導致我國畜牧業的發達讓圈養動物密度越來越大,因此我國動物疫情最近逐年嚴重。近年來,我國不斷發生各種不好控制的動物疫情,如小反芻、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其中,2018年在中國爆發的豬流感病毒,至今還未研發出疫苗。
動物疫苗在行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這也在提示我們多把重心放在疫苗研發上是十分必要的。
豬肉是現在居民最常食用的肉類產品,根據生豬的代次繁育關系,可以將其分為純種豬、二元種豬、三元豬。
具體而言:純種豬是指單一品種內配種選育的種豬,經過優良基因的選取和繁育,包括曾祖代種豬和祖代種豬;二元種豬指兩個不同品種的純種豬雜交的種豬,用于繁育商品代肉豬;三元豬指二元種豬與其他品種種豬雜交的生豬,育肥后用于居民的日常食用。
目前來看,隨著非洲豬瘟的爆發,能繁育的母豬越來越少,導致種豬數量減少,價格上升。這種傳導效應進而又導致生豬存欄減少,價格上漲,豬肉供給量減少,豬肉價格逐漸上漲。
再看看禽類的養殖發展狀況。
禽類,主要以雞肉為主,“祖代”即純系雞場繁殖的后代;父母代,是與祖代雞配套雜交的后代;商品代則是終端產品,雞苗都來自于來自父母代。
而在雞產蛋中,種蛋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只有符合一定重量范圍的種蛋才較為適宜做可推廣的種蛋。所以,蛋種雞進行人工輸精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周齡過小的話,蛋重普遍較小,重量太低的種蛋則不宜留用,而蛋重過大的雞蛋也因蛋殼質量等因素不宜作為種蛋使用。
目前,祖代雞的引種出現了一些問題,H7N9和禽流感的興起使祖代雞的質量和數量逐漸下降。祖代雞的引進因此變得逐漸困難,所以雞苗價格和引進的問題是目前行業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下游產業主要以禽畜的食品加工和羽絨加工為主。
我國是人口大國,豬肉消費是人們在餐桌上比較多見的動物肉類消費之一,人們對于食品豬肉的要求正在逐年增長中。
在生產端,豬肉生產量占所有肉類總產量超過了60%,但是中游的種豬養殖并不景氣,這導致了豬肉價格正在逐漸增長,也預示著豬肉的利潤會呈現增長趨勢。
從家禽分類看,國內家禽肉類產量飛禽占比大概50%左右,雞作為飛禽類的主要肉類,是我國主要的禽肉消費產品之一。
其次,鴨的占比約40%,鵝養殖量占比較低,肉產量相比較而言也要低一些,但是禽類養殖業衍生的羽絨加工獲得了較大發展空間。來自我國農業農村部監測的雞肉價格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雞肉價格處于上漲周期。目前雞肉的價格短時間內回調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