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2019年末,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給我國人民生命健康帶去了巨大的威脅,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社會影響,也為我國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帶來了新的設想和挑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突發事件的背景下顯得更為重要,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重點關注,及時發現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措施予以解決,爭取早日建設完成一個系統、完善的社會信息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關鍵詞:突發事件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問題 實踐路徑
引言: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良好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可以保障社會治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以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和諧發展,有助于突發事件的積極應對,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可以不斷完善社會基本矛盾和糾紛的預防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我們應該從突發事件的影響方面入手,認真反思、深入分析,進而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提高其制度化、規范化以及法治化。
一、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必要性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社會治理格局的四大體系之一,具有獨特的內涵以及社會機制,需要從微觀的個體社會心理服務以及宏觀的群體社會心理服務兩個層面去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目標是解決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問題,尤其是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建成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以后,可以針對具體的社會心理問題從監測、引導、解決以及應急四方面入手,給予社會個體或者群體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和教育,引導其形成健康的社會心態,培養自尊自信、積極向上以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理,有效干預和化解社會治理的問題,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更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具體工作內容進行規范和明確等。《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指出,需要給予突發公共事件中應急處理人員和傷亡人員及家屬足夠的心理和司法援助。由此可見,我國現行的社會心理服務制度只 在應急預案中提及,其它涉及到突發事件的法律法規或者條例辦法中都沒有明確的涉及到社會心理服務相關的內容,進而導致了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缺少足夠的法律法規依據,缺少足夠的建設動力,無法高效、高質的開展體系建立工作。
(二)管理體制不完善
雖然我國已經全面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并在全國各地都開展了試點運行,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大多數地區在落實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時都是由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組織并實施,沒有與當地其它行政管理部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導致工作開展協調性較差。同時,因為缺少部門之間的合作發展,造成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難以統一管理和規劃,至今仍未建立一個明確且完善的管理體制,工作規范性以及合理性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社會心理服務對象可以根據其剛性需求的程度差異分成精神障礙類患者、心理行為問題類人群以及普通人群三個大類別,需要給予不同程度的心理服務,幫助其解決現實心理問題。然而,由于管理體制不完善,對于心理人群的分類并不科學,并且工作落實也沒有嚴格的監督和制度保障,從而導致了體系建設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和形式化。
(三)隊伍建設不到位
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前社會的現實需求以及社會心理問題發展規律等,組建一支具有專業技術、責任意識以及服務意識的現代化心理服務團隊,以此保證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有序的開展。根據社會心理服務對象的差別,需要配備足夠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健康咨詢師、心理護理人員以及接待人員等,有些專業人員需要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才可以從事心理服務工作,而有些從事基礎性工作的人員則相對復雜一些,所學的專業、社會工作經驗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導致了社會心理服務隊伍的整體水平不高,隊伍建設不到位,制約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
三、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實踐路徑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
要想有效推進我國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首先要從立法的角度入手,要看到立法給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帶去的便利條件。在發達國家中,普遍都將社會心理服務方面的具體工作內容納入了國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中,并且做出了明確的工作指示和相關要求。為此,我國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社會心理服務理念,逐步拉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以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為基本出發點,不斷完善有關于社會心理服務的法律法規,樹立以“全社會參與”為基本原則的社會信息服務理念,同時要出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或者地方政策、管理辦法等去提高社會心理服務的標準化以及規范化,進一步提高社會心理服務的可操作性,將其有效的落實到位,切實為全國百姓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務。
(二)成立專門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
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大多數人因為缺少正確的認識以及應急處理經驗,會產生嚴重的緊張心理和恐懼心理,例如百姓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多數百姓表現出來的是無助以及社會恐慌,沒有得到及時的社會心理服務,只能通過國家公共的信息平臺獲取一定有用的信息,緩解心理問題。為此,為了提高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的有效性和實時性,國家在全力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同時,應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等去成立專門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并且組建一支人數充足、專業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應急處理隊伍,負責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社會心理服務機構應該以地方衛生健康管理部門為基礎,下設專門的部門,直接對政府負責,受上級和國家衛生健康部門的領導和工作指示,以此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心理服務鏈條,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可以在第一時間形成全面的工作覆蓋,及時開展社會心理服務。
(三)完善社會心理服務管理體制
為了有效解決我國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除了要完善相關立法和組建專門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以外,還應該不斷完善社會心理服務管理體制,將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落實到實處,充分發揮出社會心理服務的作用,降低突發事件對社會個體或者群體心理造成的影響,維持社會環境的穩定與和諧。為此,在全民推行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時,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以及公安部、財政部等多個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執法部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從社會心理服務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方面出發,著力推進平安中國、健康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并在各個省市、地區的社會心理服務試點中設立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將具體的工作事宜落實到每一個辦公室以及每一個工作人員頭上,實施責任制和獎懲制,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管理效果。
(四)強化社會心理服務隊伍建設
在探索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路徑的過程中,國家以及各級地方政府要朝著社會心理服務職業化的方向努力,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技術素養、高尚道德品質以及富有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的現代化服務隊伍,全面提高社會心理服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提高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進而更好的為社會百姓提供心理服務。在此背景下,各省市、地區在選拔和聘用社會心理服務人員的時候,要打破傳統的“唯證書論”觀念,要推行實用性人才的招聘理念。另外,在日常開展心理服務工作中要制定科學、完備的常態化培訓方案,要針對從業人員展開職業素養教育、專業技術培訓、實地考察學習等活動,切實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豐富其工作經驗,通過經驗交流和技術學習來取長補短,補齊社會心理服務隊伍中的“短板”,進而提高社會心理服務整體水平,促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
(五)推進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平臺建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廣泛應用,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靈活的應用現代化先進的科學技術,推進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平臺的建設,實現有效信息的網絡傳遞和共享,以此擴大社會心理服務的覆蓋范圍,提高社會心理服務效率。另外,國家衛生健康部門還應該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突發事件的發展情況進行研判,并結合以往的經驗預測突發事件的發展規律和影響范圍及程度等,以便及時調整和優化社會心理服務方案,提高社會心理服務合理性和有效性。應該建立一個統一模式的社會心理服務系統,將社會心理問題類型、管理辦法、政策法規以及服務方式等予以公示和明確,并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和實時傳遞,給予社會群眾積極的引導,發揮出重要的服務作用。
四、結論
總之,突發事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刻不容緩,要立足于社會實際,及時發現建設工作中面臨的問題,通過立法、機制完善、機構成立、人才培養以及網絡平臺建設等路徑去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為社會群體的突發事件心理問題提供基本的服務保障。
參考文獻:
[1]陳雪峰,傅小蘭.抗擊疫情凸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刻不容緩[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35(03):256-263.
[2]王俊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應急管理創新.人民論壇,2019,(3): 22-27.
[3]伍麟,劉天元.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中州學刊, 271(07):75-81.
[4]陳雪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33(3): 308-317.
[5]趙剛.新時代治理群體性事件的路徑選擇:借力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J]. 大連干部學刊,2018,261(08):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