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凌


摘 要 瀘溪縣浦市防護工程位于沅江中游,是五強溪水電站庫區維修處理項目之一。整個工程由防洪大堤(包括通行閘、排澇泵站)、排洪渠、排洪隧洞(包括攔洪壩)和移民安置區四部分組成。
關鍵詞 風化巖料;質量控制;施工方法
前言
工程所在地浦市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瀘溪縣主要產糧區,尚未開墾的山地極少,筑堤取土不得不在農田中進行,對農業生產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大。用其他材料代替土料筑壩在本工程中具有特殊意義。
排洪隧洞右前方的攔洪壩設計為碾壓均質粘土壩,設計最大壩高10m,壩體土方約2.6萬m3,工程總投資750萬元。土料場距攔洪壩5km,經過浦市鎮中心,白天人多路窄,車輛通行困難,同時需占用農田23畝。位于攔洪壩左端的排洪隧洞的開挖可提供4萬m3棄渣。從地質勘探資料分析和現場開挖情況觀察,隧洞內的巖石呈強風化特征,絕大部分呈碎塊狀,塊徑10~20cm,濕時可掰成小塊,浸水1-3h后碾成粉末狀,具有一定的可塑性?,F場測試,其自然含水率為10.36%,自然容重為1.71t/m3,經現場試驗,用水充分濕潤后用羊足碾或平碾碾壓,均可獲得滿意的干容重和滲透系數,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1施工方法及質量控制
(1)壩料開采及運輸。本工程填筑壩料是排洪隧洞的棄渣,在填筑大壩下部分時采用有軌礦車直接將隧洞棄渣運至工作面鋪填,大壩高程升高后上壩坡度變大,礦車直接上壩不便,改用5t自卸汽車運輸上壩,推土機鋪填。
(2)鋪土及碾壓。設計要求鋪土厚度為30cm,考慮到風化料易翻松,將鋪土厚度改為50cm,然后用推土機或人工將壩料整平。采用振動式羊足碾或平碾碾壓,碾壓機自重12t,振動壓力25t,碾壓遍數可根據試驗確定。
(3)灑水濕潤。針對風化料濕時用手可掰成小塊的特性,灑水寧多毋少。因此,壩面碾壓完成后,一般均再次灑水,以保證翻松土料有足夠的含水量,待壩面干后再碾壓4-6遍。
(4)質量控制??繅渭绮糠?,采用較好土料填筑,以改善風化料與壩肩的結合,保證壓實結合良好。對于大塊徑風化料,采用人工錘碎,個別較硬的孤石則清理出壩面。每完成2-3層土料壓實后,對壩體含水量及壓實干容重進行現場測試,以控制壩體填筑質量。
本工程從壩腳高程117m開始,到壩體高程127m,壩體填筑總量約2.6萬m3。
2滲透試驗方法
工程施工中采用雙環法進行滲透試驗[1-2],其方法如下:用厚度為3mm的鋼板制成高均為20mm兩個鐵環,內鐵環直徑d為30cm,外鐵環直徑D為60cm,試驗時將兩鐵環插入已壓好的壩面壓實土中1-2cm,然后向兩鐵環內加水,使其水面處于同一刻度,再同時向兩鐵環內加水,內鐵環通過塑料管加水,外鐵環用體積為500ml的量杯加水,并使兩鐵環間的水面始終保持在開始時刻度值,并分別記錄不同時間內外鐵環的加水量,通過下列公式計算各時段的滲透系數:
根據壩面不同位置,本工程選擇3個區域進行試驗,測得最大滲透系數為10.98×l0-5cm/s。該成果表明,該風化巖料壓實后能滿足抗滲設計要求(同時配合做了各試驗區承壓土的含水量及壓實干容重試驗,其結果均滿足設計要求)。
試驗成果見附表。
3結束語
①只要具有相應的碾壓機械設備,在中小型土石壩設計中,風化巖料完全可以作為均質壩土料,并作為壩體的防滲材料。②土壩施工中,就近利用風化巖料作壩體填料,不但能節約投資,有時還能解決筑壩土料欠缺,運輸距離太遠等問題,并節省耕地。
參考文獻
[1] 吳東林,張思遠.土壩填筑施工過程及工藝方法[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7):113-114.
[2] 曹龍.淺談水庫攔河壩填筑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