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嬋娟
隆安縣人民醫院內科,廣西南寧 532799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是機體發生嚴重創傷、休克、感染24 h 內, 機體出現2 個或2 個以上器官功能初選障礙而引發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 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是一個連續性、長期性的治療過程,以維持機體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穩定,清除血液中水分、炎性介質及毒素,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確保內環境穩定[2-3]。 該治療是目前效果最佳的血液凈化方法,同時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礙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是不同學者及臨床醫生對其臨床治療尚未統一[5]。 對此,該研究選取該院2017年1 月—2019年10 月所收治的90 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對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所收治的90 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5 例患者。研究組中,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齡27~74 歲,平均年齡(52.3±4.32)歲;原發病:嚴重創傷6 例,急性胰腺炎6例,嚴重感染15 例,多臟器功能衰竭9 例,急性腎功能不全6 例,重癥中暑3 例。對照組中,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齡26~76 歲,平均年齡(52.9±4.27)歲;原發病:嚴重創傷7 例,急性胰腺炎10 例,嚴重感染11 例,多臟器功能衰竭8 例,急性腎功能不全5 例,重癥中暑4 例。 該研究均征詢患者及家屬意見,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上述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擴容、糾正水電解紊亂、營養支持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治療模式,包括前稀釋連續靜脈血液濾過(CVVH)、連續性靜脈一靜脈血液透析(CVVHD)、連續性靜脈一靜脈血液透析濾過(CVVHDF),還可進行血漿置換、血液灌流等治療模式。針對患者出血傾向,選擇抗凝劑。治療前,分析血液相關指標,治療1~2 周后,再次采集靜脈血分析相關血液指標。
①血流動力學:MAP(平均動脈壓)、HR(心率)和CI(心臟指數)。 ②血清指標:Scr(血肌酐)、BUN(尿素氮)、CRP(C-反應蛋白)、Lac(乳酸)。 ③死亡:統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30 天后病死率。
采取SPSS 19.0 統計學軟件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MAP、CI、HR 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組別MAP(mmHg)治療前 治療后CI[L/(min·m2)]治療前 治療后HR(次/min)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45)對照組(n=45)t 值P 值55.57±7.53 55.60±7.64 0.020 0.985 66.81±7.13 60.31±6.42 4.540 0.000 3.62±0.73 3.70±0.74 0.520 0.607 5.03±0.87 4.65±0.72 2.260 0.026 113.81±12.39 114.75±12.28 0.360 0.719 84.81±9.32 95.41±10.54 5.050 0.00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研究組(n=45)對照組(n=45)t 值P 值Scr(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BUN(mmol/L)治療前 治療后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Lac(mmol/L)治療前 治療后521.8±178.4 523.7±182.3 0.050 0.960 287.9±113.4 375.4±142.1 3.230 0.002 25.6±11.3 25.8±12.5 0.080 0.937 15.3±4.2 20.8±6.2 4.930 0.000 116.02±6.54 115.23±6.43 0.580 0.565 36.18±17.23 63.28±13.21 8.370 0.000 8.82±1.12 8.83±1.13 0.530 0.614 1.03±0.35 2.53±0.81 18.210 0.000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血清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Scr、BUN、CRP、Lac 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治療30 d 后,研究組死亡患者15 例,病死率33.3%;對照組死亡患者29 例,病死率64.4%。研究組患者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52,P=0.000<0.05)。
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多種致病性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的終末階段,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缺乏有效治療手段,主要通過平衡內環境、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血流量等方式,維持該病各器官功能[6-7]。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是基于連續性動靜脈血液濾過技術,模擬機體腎小球濾過功能、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穩定機體血流動力學水平,消除血液炎性介質及組織水腫,改善機體內環境,多器官功能障礙起到保護作用[8]。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MAP(66.81±7.13)mm Hg、CI(5.03±0.87)L/(min·m2)明 顯 高 于 于 對 照 組(60.31±6.42)mm Hg、4.65±0.72L/(min·m2)(P<0.05), 研究組患者HR(84.81±9.32)次/min 明顯低于對照組(95.41±10.54)次/min。馮清洲[8]研究表明,采取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試驗組患者HR(95.33±10.66)次/min、MAP(61.22±6.55)mmHg、CI(4.77±1.33)L/(min·m2)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和該研究結果一致, 由提示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多器官功能衰竭綜合征,HR 明顯減慢,MAP、CI 明顯回升, 而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后HR、MAP、CI 指標水平不如對照組, 提示,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可促使患者生命體征穩定, 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功能,恢復機體對血管活性藥物的敏感性,保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性。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清指標, 研究組患者Scr (287.9±113.4)μmol/L、BUN(15.3±4.2)mmol/L、CRP(36.18±17.23)mg/L、Lac(1.03±0.35)mmol/L 明顯低于對照組(375.4±142.1)μmol/L、(20.8±6.2)mmol/L、(63.28±13.21)mg/L、(2.53±0.81)mmol/L(P<0.05),據潘志家[9]研究表示,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方法治療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試驗組患者Scr(515.08±126.37)mmol、BUN(24.25±9.23)mmol/L、CRP(115.04±6.89)mg/L、Lac(1.04±0.39)mmol/L 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提示,經過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降低尿素氮、肌酐,通過超濾作用,清除過多水分,減少乳酸產生,同時還促使乳酸排出,改善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另外,研究組患者治療30 d 后病死率33.3%明顯對照組64.4%(P<0.05)。 馮清洲研究也表明[8],試驗組患者的病死率70%明顯高于對照組, 提示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可促使患者病情康復,降低短期病死率,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采取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有助于穩定機體血流動力學水平,調節血液生化指標,調節機體內環境,促使患者病情康復,降低短期病死率,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時間,適用于危重癥患者,值得臨床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