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金文濤
1.棗莊市山亭區人民醫院影像科,山東棗莊 277200;2.棗莊市山亭區人民醫院內二科,山東棗莊 277200
靜脈竇性腦梗死是一種由腦靜脈竇血栓引發的腦梗死類型,其發病原因與普通的腦梗死存在較大的差異,臨床診斷時易將靜脈竇性腦梗死誤診為普通腦梗死, 導致其治療方法有誤,影響其預后[1],故臨床需加強靜脈竇性腦梗死的診斷工作。 影像學檢查是臨床診斷腦梗死的主要手段, 該研究針對2016年1 月—2019年7 月60 例疑似靜脈竇性腦梗死患者進行研究, 以探討靜脈竇性腦梗死的影像學表現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就診的60 例疑似靜脈竇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的年齡為50~87 歲,平均(68.37±12.49)歲,有男性33 例、女性27 例,患者均因不明原因頭痛、眩暈等神經系統癥狀而就診,懷疑為靜脈竇性腦梗死。
對患者實施CT、MRI、MRV 檢查,CT 檢查采用日本東芝Aquilion 16 層螺旋CT 機,管電流為150 mAs,管電壓為135 kV,層厚10 mm,層距10 mm,以聽眶線為掃描基線,自顱底向顱頂方向掃描,獲取掃描數據后將數據傳送至后處理站進行三維立體重建。 MRI 檢查采用西門子Magnetom Symphony 1.5T 磁共振掃描儀,掃描序列為軸位T1WI、軸位T2WI、矢狀位T1WI,矩陣為189×256,層厚5 mm,間隔1.5 mm,獲取MRI 圖像;采用同款磁共振掃描儀,采取TESE BOLUS 模式進行MRV 檢查,掃描序列為3D FLASH 序列,翻轉角為15°,層厚1 mm,掃描96 層,取0.1 mmol/kg 馬根維顯注入肘靜脈, 對患者進行靜脈造影成像檢查,獲取MRV 圖像。
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為診斷金標準, 計算和比較CT、MRI、MRV 對靜脈竇性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 特異度、準確率,分析CT、MRI、MRV 與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再比較CT、MRI、MRV 對靜脈竇血栓分布位置(單側橫竇、上矢狀竇+單側橫竇、上矢狀竇+雙側橫竇)的診斷符合率。
應用SPSS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分析采取Kappa 檢驗,Kappa 值<0.4 表示二者診斷結果一致性差,0.4≤Kappa 值<0.75 表示二者診斷結果一致性一般,Kappa 值≥0.7 表示二者診斷結果一致性良好。
60 例疑似靜脈竇性腦梗死患者中, 有28 例患者經DSA 或手術確診為靜脈竇性腦梗死,其余32 例排除靜脈竇性腦梗死。 CT、MRI、MRV 均檢出陽性28 例、 陰性32例,其與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的對照數據見表1。

表1 靜脈竇性腦梗死的診斷結果分析(例)Table 1 Analysis of diagnosis results of sinus cerebral infarction(cases)
以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為參照,MRV 對靜脈竇性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比較均高于CT、MRI(P<0.05),而CT 與MRI 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T、MRI、MRV 對靜脈竇性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CT, MRI, and MRV for sinus cerebral infarction(%)
一致性分析,MRV 與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良好 (Kappa=0.793),MRI、CT 與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19、0.548)。
單側橫竇、上矢狀竇+單側橫竇、上矢狀竇+雙側橫竇分別有13 例、10 例、5 例,MRV 對單側橫竇、上矢狀竇+單側橫竇分布的靜脈竇血栓診斷符合率均高于CT、MRI(P<0.05),而CT 與MRI 對單側橫竇、上矢狀竇+單側橫竇的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MRI、MRV對上矢狀竇+雙側橫竇的靜脈竇血栓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CT、MRI、MRV 對靜脈竇血栓分布位置的診斷符合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s of CT, MRI,and MRV on the location of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腦靜脈竇血栓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導致腦靜脈血液回流不暢而形成的靜脈血栓性病變,易引發腦血管病變,如靜脈竇性腦梗死[2-3]。 靜脈竇性腦梗死是由靜脈病變所致,與普通的腦梗死存在明顯不同,其治療方案不同,故臨床上需對靜脈竇性腦梗死實施準確診斷, 以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避免患者因誤診為普通腦梗死而致治療失敗。 但由于腦靜脈竇血栓的形成率較低,靜脈竇性腦梗死在臨床上也不常見, 導致臨床上關于靜脈竇性腦梗死的研究報道極少見,多是關于腦靜脈血栓的研究報道[4-5]。
影像學檢查是臨床上診斷腦梗死、 腦靜脈竇血栓的主要手段,如CT、MRI,均屬于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CT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 針對患者病灶進行多層薄層掃描,可獲取患者病灶部位的多層數據,再利用螺旋CT 機自帶的后處理軟件重建圖像,可清晰、立體顯示病灶結構,觀察病變情況[6]。 MRI 是當前臨床上軟組織分辨率最高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 主要是針對患者顱部進行多個序列掃描,可獲取其不同平面和方位的圖像,對各圖像進行重組,可獲取立體影像圖,清晰顯示顱內靜脈病灶情況[7]。 隨著MRI 技術的不斷發展,MRI 新技術不斷被應用于臨床,MRV 屬于MRI 新技術, 主要是在MRI 檢查的基礎上,利用造影劑對顱內靜脈進行增強顯影處理,可更加清晰地顯示顱內靜脈及靜脈竇情況, 便于醫師觀察患者靜脈竇是否形成血栓[8-9]。 該研究結果顯示:①以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為參照,MRV 對靜脈竇性腦梗死的診斷靈敏度96.43%高于CT、MRI (P<0.05), 其特異度96.88%高于CT、MRI(P<0.05),其準確率96.67%高于CT、MRI (P<0.05),MRV 與DSA 或手術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93),說明MRV 可提高靜脈竇性腦梗死的診斷準確性,其診斷價值優于CT 和MRI;②MRV 對單側橫竇的診斷符合率100.00%高于CT、MRI, 其對上矢狀竇+單側橫竇的診斷符合率100.00%高于CT、MRI (P<0.05),說明MRV 對腦靜脈竇血栓分布位置可予以準確判斷,可為靜脈竇性腦梗死的溶栓治療提供指導意見。 臨床上關于MRV 用于靜脈竇性腦梗死診斷中的研究報道較少,在郝紹江[10]的研究報道中,針對85 例疑似腦靜脈竇血栓患者進行MRI、MRV、DSA 檢查, 以DSA 診斷結果為參照,MRV 診斷腦靜脈竇血栓的靈敏度、 特異度分別為93.5%、89.7%,均高于MRI,該研究結果與其研究中部分結果較接近。
綜上所述,CT、MRI、MRV 作為靜脈竇性腦梗死的常用影像學診斷方法,可有效檢出靜脈竇性腦梗死,尤其是MRV,可對靜脈竇性腦梗死予以準確、靈敏檢出,還可準確定位靜脈竇血栓,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