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華
石家莊市中醫院腦病三科,河北石家莊 050051
帕金森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一種表現, 患者多見于中老年群體,有資料統計,隨著年齡的增長,該病癥的罹患率也會大幅度提升[1]。 臨床認為,帕金森的誘發機制以患者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發生退行性改變以及形成路易小體存在密切的關聯性, 導致紋狀體區內部多巴胺遞質水平大幅度下降,破壞了多巴胺、乙酰膽堿遞質之間的平衡狀態[2]。 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兩大類表現,即運動癥狀、非運動癥狀。 現階段所采取的治療方案以藥物療法為主,不過受限于疾病持續性發展特性,長期用藥極易導致患者耐藥,無法獲取預期治療效果[3]。 該次立足于中醫層面對治療方案進行探索, 以2017年9 月—2019年9 月時間段內在該院接受診療的34 例帕金森患者為對象,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補腦息風止痙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擇選在該院接受診療的68 例帕金森患者為對象展開研究分析,納入標準:①與2016 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中醫臨床診療指南》中提出的中風痰阻絡證辨證標準相符者; ②全面知情并授權該次研究者; 排除標準:①帕金森疊加綜合征者;②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者;③惡性腫瘤者;④造血系統功能異常者;⑤嚴重性器質性疾病、精神疾病者等;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通過隨機數字表劃分成兩組,即對照組(34 例)、治療組(34 例);對照組包含19 例男性,15 例女性;年齡分布于49~79 歲,均值(62.21±4.43)歲;病程分布于7~26 個月,均值(15.40±3.37)個月。 治療組包含20 例男性,14 例女性;年齡分布于47~78 歲,均值(62.28±4.34)歲;病程分布于7~27 個月,均值(15.42±3.40)個月。 兩組所采集的基線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符合開展要求。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對癥處理、 聯合給藥等常規西藥治療。
對照組院內接受鹽酸苯海索片治療: 取鹽酸苯海索片(國藥準字為H43021062)給予患者口服,3 次/d,總劑量控制在4~8 mg/d 左右。
治療組院內接受鹽酸苯海索片加補腦息風止痙湯治療,鹽酸苯海索片療法等同于對照組,補腦息風止痙湯療法如下:組方包括龜甲、白芍、北芪、牡蠣各30 g,葛根24 g,木瓜20 g,海參(另燉)、肉蓯蓉、白術、絞股藍、天麻(另燉)各15 g,當歸、茯苓各12 g,懷牛膝、人參(另燉)、法半夏、石菖蒲、遠志各10 g,五味子、地龍各6 g,鹿茸(另燉)、全蝎(磨粉吞服)3 g,雞子黃(調服)1 個,蜈蚣(去頭足,磨粉吞服)2 條,每日取1 劑以水煎熬,取汁300 mL 分早晚兩次給予患者口服。
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2 個月。
①治療總有效率:以《中國老年顫癥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 為參考, 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50%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情況>20%為有效;若不符合上述兩種情況則為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4]。
②治療后的UPDRS 評分: 參考帕金森綜合評分量表,主要有3 個維度,即精神疾病癥狀(UPDRS-1)、日常生活能力(UPDRS-2)以及運動功能(UPDRS-3),分值與患者病情成反比關系[5]。
③不良反應情況:頭暈、惡心、口干以及嗜睡等。
以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1.98%,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67.6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總有效率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治療 組 的UPDRS-1、UPDRS-2、UPDRS-3 評 分 均 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的UPDRS 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UPDRS scores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組別 UPDRS-1 UPDRS-2 UPDRS-3治療組(n=34)對照組(n=34)t 值P 值6.01±0.83 8.05±1.09 8.682 0.000 16.44±1.90 22.84±3.43 9.517 0.000 12.14±2.29 20.40±2.45 14.362 0.000
治療組不良反應情況占比為14.71%, 對照組不良反應情況占比為23.53%,數據較接近,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存在(P>0.05),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情況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帕金森病作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一種表現, 誘發機制以患者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發生退行性改變以及形成路易小體存在密切的關聯性, 導致紋狀體區內部多巴胺遞質水平大幅度下降,破壞了多巴胺、乙酰膽堿遞質之間的平衡狀態。 該病癥的影響因素較為廣泛,在年齡、遺傳因素之外,還包括線粒體功能障礙、細胞凋亡、吞噬作用等等。 目前臨床治療多以西藥為主,以不同途徑促使患者紋狀體區內部多巴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不過,首先于該病癥持續性發展特征, 患者長期用藥后極易產生耐藥性,弱化治療效果,甚至會引發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預后發展。 近些年,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發展以及學者關于帕金森病研究的不斷深入探索,有資料表示,在常規西藥的基礎上, 聯合應用中藥療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基于此, 該次結果顯示, 治療組總有效率91.9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65%(P<0.05); 治療后治療組的UPDRS-1(6.01±0.83)分、UPDRS-2(16.44±1.90)分、UPDRS-3(12.14±2.29)分評分均低于對照組(8.05±1.09)分、(22.84±3.43)分、(20.40±2.45)分(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4.71%與對照組23.53%, 數據較接近(P>0.05)。 這與王永盛[6]的研究結果:A 組總有效率93.10%明顯高于B 組79.31%(P<0.05),基本一致??梢婝}酸苯海索片加補腦息風止痙湯在帕金森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且可以為患者的治療安全性提供保障。
鹽酸苯海索片屬于中樞抗膽堿藥, 可以對患者中樞紋狀體膽堿能神經信號進行選擇性阻斷, 同時不會干擾外周環境, 所以以其治療帕金森病, 可以確保中樞多巴胺、乙酰膽堿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進而糾正患者的臨床表現[7]。 除此之外,鹽酸苯海索片還具備經濟成本低廉的優勢,不會給患者家庭造成經濟負擔,相對比其他抗震顫藥物而言,也具有穩定的應用效果,可以對膽堿受體產生有效的阻斷作用,弱化黑質紋狀體的Ach 功能,緩解患者肌肉僵直癥狀,改善運動功能[8]。 而在中醫認知中,帕金森被歸納于“顫證”范疇,本虛標實,即肝腎虧虛、氣血短缺為本,風火痰瘀為標。 按照患者癥候進行分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氣血兩虛、風痰阻絡、氣滯血瘀等[9],該次研究期間所納入的患者分型為風痰阻絡, 所以治療應遵循息風止痙、 填精補腦、 化痰開竅以及舒筋通絡的原則。 因此所使用的藥物組方中,天麻具有定驚止痙、平肝熄風以及祛風通絡的功效,蜈蚣、全蝎、地龍則可以深入患者筋骨排除內部風毒,白芍、當歸以及懷牛膝則可以補肝益腎,填精補腦,緩解患者的顫證表現,肉蓯蓉與鹿茸可以實現陰陽雙補,龜鹿則可以連通患者的任督二脈,促使患者精血元陽可以通達全身,輔以黃芪、人參可以實現補元益氣健脾的作用, 茯苓與白術則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法半夏則可以和胃降逆、燥濕化痰等[10];所以聯合諸藥,可以實現陰陽交補、增益患者的氣血精髓,達到填精補腦、息風止痙、化痰開竅以及疏通筋絡的效果。 以此可知,聯合應用,鹽酸苯海索片加補腦息風止痙湯,可以立足于本質層面幫助患者解除病癥, 為其預后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綜上所述, 鹽酸苯海索片加補腦息風止痙湯在帕金森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可以緩解患者的癥狀表現,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