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利,包布仁巴圖
內蒙古通遼市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骨外科,內蒙古通遼 0280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尚未找到明確病因的, 以慢性、炎癥性滑膜炎作為主要表現的系統性疾病,患者在臨床中主要展現基于手部關節部位和足部小關節部位的多關節性、侵襲性炎癥病變,且通常會伴隨發生關節組織外部器官病理性受累和血清類風濕因子檢測結果陽性,甚至會發生一定表現程度的關節組織畸形和關節組織基本功能喪失[1-4]。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發病,與遺傳性因素、感染性因素,以及性激素物質作用等具備相關性,患者發生的主要病理變化,包含滑膜襯里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等。 文章以該院2018年1 月—2019年6 月期間收治的60 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針對其中部分患者實施了YASANBOLOR 藥物治療,現報道如下。
將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確診收治的60 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 每組30 例。參照組男性6 例, 女性24 例,年齡介于18~68 歲, 平均(46.71±11.61)歲。 研究組男性7 例,女性23 例,年齡介于19~69 歲,平均(46.70±11.58)歲。 研究組與參照組在性別,以及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所有入選患者均系自愿參與, 調查方案已通過該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核批準。
為參照組行甲氨蝶呤片+硫酸羥氯喹片+葉酸片藥物治療, 針對研究組實施YASANBOLOR 藥物治療, 其中YASANBOLOR 的服用方法為水煎服,每日給藥劑量為1劑,取汁,分早晚2 次分別服用,連續服藥4 周視為1 個療程,累計服藥時間為4 個療程。
對比兩組的治療有效率、癥候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后實驗室指標 (CCP 指標、RF 指標、ESR 指標、CRP 指標, 以及DD 指標), 以及接受治療前后的DAS28評分指標、中醫癥候積分指標。
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其中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腰身χ2檢驗,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90.00%(27/30) 高于參照組80.00%(24/30),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4.177,P<0.05)。 研究組的癥候有效率96.67%(29/30) 高于參照組76.67%(23/30),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5.192,P<0.05)。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3.33%(4/30)低于參照組40.00%(12/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55,P<0.05)。
研究組的CCP 指標和CRP 指標高于參照組,研究組的RF 指標、ESR 指標, 以及DD 指標低于參照組 (P<0.04)。 見表1。
治療前, 研究組的DAS28 評分指標以及中醫癥候積分指標均與參照組大致相當(P>0.05)。 治療后,研究組的DAS28 評分指標以及中醫癥候積分指標均高于參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接受治療前后的DAS28 評分指標以及中醫癥候積分指標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DAS28 score indexes and TCM symptom scor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2 兩組接受治療前后的DAS28 評分指標以及中醫癥候積分指標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DAS28 score indexes and TCM symptom scor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組別DAS28 評分指標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指標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n=30)研究組(n=30)t 值P 值4.77±0.83 4.75±0.66 0.021>0.05 3.18±0.93 4.23±0.78 4.738<0.05 20.85±4.65 22.65±5.12 1.425>0.05 9.9±4.63 13.8±5.07 3.111<0.05
從病理學基本理論的角度展開闡釋分析,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具備對稱性分布特點的多關節慢性炎癥作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具備慢性、侵襲性,以及進行性特點,在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處置條件下,極易誘導患者發生不可恢復的骨關節組織侵襲性或者是破壞性結果,最終誘導患者的關節組織出現以強直、畸形,以及功能喪失作為表現形式的殘疾[5-6]。
調查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我國人口群體中的發病率約為0.39%,在西方發達國家白種人群體之中的發病率則介于0.50%~1.00%之間[7]。已有調查結果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與遺傳性因素、吸煙因素、腸道內微生物群因素、性別因素,以及飲食因素等,都具備密切相關性[8]。
表1 兩組治療后的實驗室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

表1 兩組治療后的實驗室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
組別CCP 指標RF 指標ESR 指標CRP 指標 DD 指標研究組(n=30)參照組(n=30)t 值P 值1 042.46±855.69 580.95±560.28 2.471<0.05 224.67±204.17 804.50±1166.82 2.681<0.05 17.8±8.17 34.6±19.73 4.309<0.05 14.97±15.30 12.01±10.33 0.878<0.05 940.50±661.50 1 056.5±877.65 0.578<0.05
從現代醫學事業的發展演化過程角度展開闡釋分析,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展開治療干預,主要目的在于逐漸改善緩解患者的關節組織病理癥狀, 控制患者臨床病情的發展演化過程[9]。 在具體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展開治療過程中, 早期階段應當以控制患者的炎癥病程作為主要目標,而在實施長期系統性治療過程中,應當注意實現對患者基本病情的有效改善, 促進患者的生活質量逐漸優化[10]。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程發展過程中, 患者通常會逐漸出現一定程度的發熱癥狀、類風濕結節癥狀、類風濕血管炎癥狀,以及淋巴結腫大癥狀。 在累及患者的心臟器官之后,通常會誘導患者發生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組織、心肌組織,以及瓣膜組織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以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 在累及呼吸系統條件下, 能引致發生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以及結節性肺病。 在累及腎臟條件下,能引致發生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淀粉樣變、以及繼發于藥物治療的腎臟損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病程發展過程中, 能夠誘導身體中的多個關節組織發生炎癥性病變或者是畸形變化,給患者的日?;顒釉斐刹涣加绊慬11]。 類風濕性關節炎能夠累及患者的心臟器官、呼吸系統、腎臟器官、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以及眼部組織,給患者的身體健康水平,以及總體性生活質量狀態均造成嚴重破壞。
該次研究中測定的治療有效率為90.00%, 與我國學者邱紅霞等人[12]測定的治療有效率數據88.92%高度近似,具備充分可信度。
綜上所述,在風濕免疫科臨床中,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YASANBOLOR 藥物治療,與為其實施甲氨蝶呤片+硫酸羥氯喹片+葉酸片藥物治療,能獲取較好效果,優化患者各項臨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