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紅
東明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東明 274500
在神經內科中急性脊髓炎屬于一種常見病, 具有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患者在患病之后會發生血管周圍炎性浸潤、軸索變性、周圍淋巴細胞增生和髓鞘腫脹等病理變化,進一步導致排便功能障礙、傳導感覺障礙和肢體癱瘓等臨床癥狀[1]。現在臨床上尚未明確該病的直接病因,患者在發病早期會出現胃腸道系統反應、 呼吸系統反應和發熱等表現,在病情發展之后會出現癱瘓和肢體運動障礙等,極大地影響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2]。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對急性脊髓炎患者進行治療,其中常用的藥物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其能夠有效地抵抗炎癥反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3]。 基于此,該文特選擇2018年1 月—2019年5 月該院收治的70 例相關病例, 針對在脊髓炎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效果進行了探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70 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納入的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劃分為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35 例患者。 在倫理委員會批準之下,筆者正式開展了該次研究。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脊髓炎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②對該次研究知情同意,并且自愿簽字確認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 ②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 參照組中有16例女,19 例男, 在年齡方面最上限為72 歲, 最下限為13歲,中位年齡為(41.3±6.5)歲;試驗組中有17 例女,18 例男,在年齡方面最上限為74 歲,最下限為12 歲,中位年齡為(42.1±6.9)歲。 在上述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經過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了實施組間比較的基礎和條件。
在兩組患者入院之后, 均采用基礎治療的方式對其予以治療,主要包括維生素補充治療、營養神經治療和改善循環治療等[4]。
在此基礎上, 針對試驗組患者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予以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將500 mg 甲基強的松龍注射液(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130303;產品規格:5 mg)融入到250 mL 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劑量為500 mg/次,1 次/d,共計進行為期5 d 的治療。 然后讓患者口服潑尼松龍片(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33021207;產品規格:5 mg),劑量為10 mg/(kg·d),服用劑量為30 mg/次,在進行為期7 d 的治療之后,不斷調低用藥劑量,直到停止用藥。 在治療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激素類藥物控制變量的原則來進行[5]。
上述所有患者共計進行為期4 周的治療。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急性脊髓炎的治療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劃分為:①治愈:患者在治療之后癱瘓癥狀徹底消失, 肢體感覺和括約肌功能均恢復到正常,而且可以獨立行走,具備了生活自理能力;②顯效:患者在治療之后癱瘓癥狀、肢體感覺和括約肌功能均得到顯著改善,生活基本能夠自理;③有效:患者在治療之后癱瘓癥狀、 肢體感覺和括約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無法獨立行走或者獨立小便;④無效:患者在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有所加重[6]。
對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進行觀察和比較, 主要包括排尿恢復、感覺恢復、肢體肌力恢復、獨立行走恢復等癥狀。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比較。
選擇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該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0.0%,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7.1%。 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試驗組的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d]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between two groups[(±s),d]
組別 排尿恢復 肢體肌力恢復 感覺恢復 獨立行走恢復參照組(n=35)試驗組(n=35)t 值P 值12.3±3.5 7.2±1.8 3.461<0.05 15.6±2.7 8.1±1.4 3.885<0.05 9.1±2.3 5.1±1.2 3.573<0.05 26.2±2.6 14.9±3.7 3.602<0.05
參照組達到了17.1%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試驗組達到了5.7%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現階段, 在急性脊髓炎的臨床治療中主要是采用激素用藥,甲基潑尼松龍是最為常用的藥物,該藥物的抗過敏作用和消炎作用非常顯著[7]。 通過大劑量甲基潑尼松龍對急性脊髓炎患者實施沖擊治療可以使患者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得以降低,從而有效地緩解水腫,并且加快修復機體的血腦屏障;可以有效地刺激患者神經的傳導功能,并且促進其局部血液循環[8]。 在該次研究中,采用常規基礎治療的方式對其中的參照組患者予以治療, 在此基礎之上,通過腎上腺皮質激素對試驗組患者予以治療,結果顯示,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0.0%,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7.1%。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 參照組的排尿恢復時長為(12.3±3.5)d, 肢體肌力恢復時長為 (15.6±2.7)d,感覺恢復時長為(9.1±2.3)d,獨立行走恢復時長為(26.2±2.6)d,試驗組的排尿恢復時長為(7.2±1.8)d,肢體肌力恢復時長為(8.1±1.4)d,感覺恢復時長為(5.1±1.2)d,獨立行走恢復時長為(14.9±3.7)d。 試驗組的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參照組達到了17.1%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試驗組達到了5.7%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 這一結果表明,針對急性脊髓炎患者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復, 而且具有較少的不良反應, 安全性很高。 張凌云[9]在研究中發現,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急性脊髓炎患者組共計達到了97.5%的總有效率,采用常規治療的急性脊髓炎患者組共計達到了77.5%的總有效率。 觀察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與該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印證了該文的研究觀點。
綜上所述, 針對急性脊髓炎患者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