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和偉 張誠開 王丹丹
加快公交改革發展是優化城市公共交通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市民出行需求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煙臺市以創建國家“公交都市”、人民滿意公交為目標,以乘客需求為導向,大力推行“一元公交”、資源整合、平臺搭建、效能提升,堅定不移推進公共交通改革,為市民提供更加精準、更為有效、更高質量的公共交通服務,成為繼珠海之后全國第二個實現“一元公交”主城區全覆蓋的城市,市民滿意度和獲得感持續提升。
隨著城市化的深入,煙臺市公共交通事業蓬勃發展,市區擁有公交線路161條,公交線路總長度近4000公里,公交分擔率達到20.6%,日均客流量90 萬人次。但是,由于人力、購車、燃料等運營成本逐年攀升,公交公司入不敷出的問題也逐漸凸顯。為此,煙臺市參照全國大多數城市的做法,采取階梯制票價制度,按里程長短分段計費,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交票價與運營成本“倒掛”矛盾。
在實際操作中,階梯制票價制度存在的公交票費復雜、易產生司乘糾紛、不能正點發車準時到站等問題逐步暴露出來,給市民出行造成不便。鑒于以上問題,從2018 年下半年開始,煙臺市啟動公交票制改革。通過調研、發放調查問卷、專家論證等多種形式,最終確定推行“一元公交”改革。從2019 年1 月1 日起,市區除旅游公交、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線路外,其余常規公交線路全部實行“一元一票制”,即不論線路里程長短,乘車票價均為1 元/人次。

2019年1月1日起,煙臺市區164條公交線路全部實行“一元一票制”
實行“一元一票制”后,群眾出行成本降低近70%。2019 年全年,為群眾節省5000 多萬元,實現了最大程度讓利于民、還利于民。同時,為緩解公交票價與運營成本“倒掛”矛盾,對公交企業運營虧損進行補貼,有效保障公交企業良性發展、服務市民。
打造市區公交一張網。統籌公交資源配置,重點在線路、場站、站點、路權四個方面發力,科學優化公交線網,著力提高線網運輸效能。高水平編制市區公交線路優化方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分析客流走廊,不斷拓展市區外圍公交線路,提高公交線路覆蓋面。優化公交場站布局,改善公交場站設施,強化對公交線路支撐作用。全面改造公交站點,圍繞居民出行需求,將設施老舊、安全隱患大、設置不合理的站點進行更新換代,建成既方便群眾、又不妨礙交通的“港灣式”公交站亭318 個。實行公交路權優先政策,在市區主要路段開設公交專用車道,并在交叉口設置公交優先信號,提高公交通行效率。2020 年,市區公交專用道網絡將基本建成,總里程達到200 公里。
整合一個管理運營團隊。以往,各公交公司分散在各區,多頭管理、資源配置浪費、運行效率不高、運營機制不暢等問題比較突出。對此,煙臺市專門制定《關于深化市區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以及市區公交企業整合方案,將分散在各區的公交企業,包括人財物以及有關的債權、債務、配套設施和人員等,整建制無償劃轉至市公交集團,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運營,切實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效率和保障能力。
實現全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第一階段,推行城鄉客運一體化,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在全市集中組織開展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實施路網提檔升級、自然村莊通達、路面狀況改善、運輸服務提升“四大工程”,改造農村公路4792 公里,新建農村客運站點3088 個,對具備條件建制村全部實現通車。第二階段,推行城際客運公交化改造,通過政府購買、企業自動退出等方式消化城際線路短班,實行城際公交化運營,同步享受公交優惠政策,逐步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目前,已在煙臺至棲霞段進行試點。
搭建公交智能調度平臺。自建公交GPS 智能調度系統,對公交車輛、駕駛員等資源進行合理調配,避免盲目發車,合理調整運力,提高調度作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目前,市區2100 余輛運營公交車全部安裝GPS智能調度設備。實行公交3G 視頻監控調度,實時對駕駛員操作情況、道路擁堵情況、站點等車客流狀態進行分析,科學配置公交資源。
搭建公交智能查詢平臺。依托GPS 智能調度系統,建設“煙臺公交”APP 及微信便民公眾號雙平臺,設置了線路、站點、換乘等實用功能,隨時查詢公交車到離站的實時位置、上下行方向等即時公交運行情況,及時提供因線路臨時調整、交通擁堵等因素造成的公交延時、運行緩慢等信息,推動候車模式由傳統“人等車”轉變為“車等人”。
搭建公交便捷支付平臺。在全市普及市民卡刷卡支付的基礎上,聯合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對傳統車載支付設備進行更新換代,開通支付寶、微信、銀聯閃付等掃碼乘車功能,開通煙臺市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卡的刷卡功能。市民可以體驗到綜合全面的乘車支付方式,享受更便捷的智慧公交支付服務。
管理提升。實行“雙向”管理,自上而下建立城市公交客運企業服務質量信譽考核機制,定期對公交客運企業車輛、人員、相關設施設備等進行抽查檢查,將其作為企業高層收入和政府補貼的重要依據;自下而上暢通群眾投訴渠道,通過網上民生、市長熱線等方式,廣泛搜集群眾意見建議,作為城市公交客運企業服務質量信譽考核的重要依據,倒逼公交公司提升服務、強化自我管理。
服務提升。積極轉變服務理念,由“百姓要服務”轉變為“我要提供服務”。在城區邊緣、新建大型社區、老舊社區等交通不便、距離主干道路較遠的區域開通微循環公交,加強與主干線網的連接,解決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品牌提升。統籌考慮煙臺市地理環境、文化底蘊等因素,著力創塑“幸福公交”品牌線路,樹立煙臺公交品牌形象。比如,1 路“NO.1”公交快車,以暢通、準時、快捷、舒適為品牌內涵,打造真正快捷的公交快車品牌;17 路“愛在17,愛在一起”,貼合“愛在煙臺,難以離開”的城市主題;109 路“青春109”,作為大學生服務專線,為高校學生提供“安全、優質、溫馨、便捷、舒適”的乘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