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行業應用技術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其中以自動化為標志的應用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準,如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控分析等技術均為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本研究根據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形成的原因及影響為出發點,探尋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治理目標及方法,并結合實際案例驗證本研究結果的可行性,以此為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治理提供參考及幫助。
關鍵詞:臺區同期線損;數據異常;治理方法
1 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形成原因及影響
1.1 異常數據形成的主要原因
根據實踐經驗來看,發生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是指,電力企業在計量、營銷、配電網設備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電力營銷基礎數據質量不佳。隨著我國大范圍電改的推行,集抄改造以及電力營配數據貫通等項目的應用造成電力系統中突然需要增加大量的用戶檔案數據,這種狀態下將無法保障數據的有效性及數據錄入的質量[1]。另外,目前臺區中線損管理涵蓋面較大,包括配電網的建設、運行維護、營銷管理等方面,而所做的工作成績也轉變成為了數據的形式,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將對系統中運行、信息變更產生較大的影響,若發生失誤便會形成異常數據并致使數值質量的下降。
1.2 同期線損中典型異常數據類型
在當前電力系統中同期線損異常數據主要為檔案數據異常、戶變關系異常、數據同步異常這三個方面[2]。其中檔案數據異常指系統中主要檔案數據維護發生的錯誤;戶變關系異常指營銷系統因電力營配數據貫通或者戶變關系清理有誤而造成的數據出現異常;數據同步異常通常表現在關口計量數據或者配網關系出現變化后,營銷以及采集系統在數據同步方面出現異常。
1.3 異常數據對同期線損影響
當臺區同期線損中存在較大的異常數據時將會嚴重影響相關統計指標的準確性,造成電網管理人員無法按照規范標準對其實施管理控制,并直接導致無法實施降損工作,可見,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治理在實際的應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義。
2 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治理目標及方法
在實施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治理時需要由不同部門的共同協作,通過將信息系統作為基礎,根據不同系統間存在的異動流程進行各部門間營銷、生產數據的同步與更新,因此,業務融合、信息共享是解決臺區同期線損異常的主要方式。但現階段電網協調工作中存在的協調難、責任劃分模糊、數據標準不統一問題嚴重同期線損管理工作的實施,對此應采用必要的手段進行解決[3]。
2.1 線損異常的治理途徑
通過對實際電網系統進行分析后可知,對臺區線損異常造成影響的主要原因是配電變壓器的對應關系準確性、計量關系準確性以及用戶表計電量等裝置存在異常,對此可采用以下途徑進行解決:第一,若無法明確公用變壓器對應關系,則應以現場實際配電變壓器信息作為依據,糾正系統中有誤的對應關系;第二,考核表發生計量錯誤時可采用現場檢驗的形式監測設備及相關裝置運行狀態,并檢測現場互感器倍率是否與采集系統中是否相同、現場考核表邏輯地址與系統中是否相同,若發現出入應及時校正;第三,針對營銷表計量問題通過校準采集設備以及校正用戶表的方式進行處理。
2.2 采取營銷、采集數據檔案同步流程
在營銷、采集數據檔案同步的過程中若客戶檔案、計量信息或者歸屬關系發生改變后,營銷系統沒有與客戶檔案數據相同步便會發生異常數據,對其需要采用異常校驗規則對數據進行檢驗:第一,檢測營銷、采集系統中關口表計綜合倍率是否相符,便可解決因客戶更改電流互感器后產生的數據同步異常;第二,當營銷、采集系統臺區中發生人為刪除采集系統中客戶信息以及歸屬關系發生變動后,應檢測營銷、采集系統臺區客戶數量是否一致,避免發生異常數據;第三,當臺區關口電能表更換后將會造成異常數據,需要針對營銷、采集系統臺區關口電能表資產信息是否進行有效的同步。
2.3 強化日常營配貫通工作的有效實施
在日常工作中,應以企業中主要負責人為首,組建電力營配數據貫通小組,針對企業中各部門工作實施統籌協調,并制定及完善電力營配數據貫通制度,明確職責以及責任劃分,對數據進行定期的匯總通報以及做好考核工作,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糾正。
2.4 加強數據治理以及設備測繪工作的開展
實施數據治理以及設備測繪工作時需要遵循標準統一、責任利明確以及相互協調的原則。在工作過程中應采用統一的規范作為工作的標準,提升數據采集、處理以及異常數據治理的嚴格化,保障數據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完善營配數據采錄質管理的方式方法,明確責任的劃分;根據地區等級劃分不同,進行線路與臺區的數據清理,健全數據采集的作業標準以及規范,將全面、從嚴的工作方式作為數據治理以及設備測繪的常態化。
3 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治理的應用
3.1 案例概況
某臺區臺片位于居民區,用電情況為居民生活用電,且用電量較小,自第三季度首月前后便不斷發生多次日統計線損不達標的情況,其中前期線損能夠達到長期穩定的范圍(0.5~1.5),但自首月16日后線損開始發生較大的波動,當日發生6.1的大線損,造成74.72度電量的損失,此后連續多日處于不達標的狀態,但損失電量均保持在1010度以內。20日后對根據對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檢查后發現,臺區供售電量為上升狀態并且無用戶用電量下降的情況,初步排除表計出現故障,經排查可排除人為偷電以及漏電的情況,臺區總漏電保護器處于正常狀態、戶變正常。經調查發現上季度末臺區內進行了用戶接戶線、配變進出電纜的改造施工,經檢查后總表接線無誤、用戶接戶線無誤。
3.2 線損異常數據分析
針對臺區內同期線損異常數據的情況,經過檢查總表電流曲線以及用戶用電量后發現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線損異常期間二次側電流雖未達到額定電流的半值,但存在異常數據,其中B相電流連續出現高峰期突增現象,并隨零序電流共同上升,而A、C兩相電流卻無顯著的變化;第二,臺區內具有用電量較大的用戶,且在線損異常期間用戶用電量均高于往常。造成問題的主要由于接戶線改造后并沒有校核用戶負荷,致使用電量較大的用戶掛接到了B相,加之第三季度溫度上升,臺區內用戶用大功率電器增加,造成B相電流明顯上升以及三相不平衡,零序電流隨著B相電流的升高而上升,造成線路中損耗的加劇。
3.3 解決方案
根據上述線損異常數據形成的原因,對臺區內用電量較大的用戶進行排查后發現,與所分析觀點相一致,隨后進行現場的調整,將用電量較大用戶掛接到A、C相,達到臺區用戶負荷的平衡。處理1周后檢查系統中三相電流數據顯示,達到平衡的狀態,處理后的線損恢復正常值。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提升的同時用戶用電量也在不斷地增加,這對于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及穩定性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其中臺區同期線損異常數據嚴重地影響到了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實際運用過程中導致形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也較多,解決時具有較大的處理困難性。通過對同期線損異常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將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排查處理,及時找出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確保臺區線損異常數據治理效果,保障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郭衛國. 新形勢下配電網降損管理辦法探究[J]. 居業, 2020, (12): 128-129.
[2] 王建功,王憲才. 技術+管理雙輪驅動? 加強同期線損管理[J]. 農電管理, 2021, (05): 60-61.
[3] 王巨灝,蔡嘉輝,王琨,等. 基于WinCC平臺的臺區線損異常監測系統開發[J]. 電工技術, 2021, (08): 163-165.
(國網山陽縣供電公司,陜西 商洛 7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