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虎
摘 要: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近些年國內在社會領域、政治領域、生態領域、經濟領域、科學領域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與階段性的成功。水利水電工程的有效開展是國內生態領域發展的重要基石,而目前傳統的設計方法與設計思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發展,為我國生態領域發展帶來一定的阻力。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水電水利工程生態設計理念與優化策略,供廣大從業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生態設計理念;生態領域發展;水利水電工程;優化策略分析
引言:水利部明確提出:“需要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生態設計,以實現生態保護的效果”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期準備環節,正是建設環節以及運營調度環節,都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著力維護湖河的健康發展。對此,在開展水利水電工程規劃時,相關人員需轉變傳統觀念與模式,創新水利工程生態設計模式,為國內水利水電工程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穩固的基礎。
1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理念的核心思路
1.1.安全穩定
在開展水利工程規劃與設計工作時,需要借助各種工程管控措施來進行工程安全保障,確保各項措施可以科學穩定地投入到工程施工環節。堅決不能使設備引入或者技術創新成為新的生態安全隱患,危及人民群眾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 在保證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深度貫徹以生態平衡為施工原則,注重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盡一切可能,保證河流的自然特征以及天然形態,凡是可以采用生態材料以及生態措施。皆應以生態設計為重,采用生態型環保材料以及節能型環保材料,做到對整個生態環境、自然環境的影響最小化,實現自然環境與工程措施相互協調,做到生態保護與施工安全并重。
1.2.系統設計
要對整體生態系統以及河流水系系統充分考慮,從生態平衡角度以及功能平衡出發,掌握生態系統中的相互作用功能,提出修復水生態系統的有效措施。不僅注重對陸地生物的保護,而且應該加強對水生物保護的重視程度。在河道系統修復環節,不單純對植被以及動物展開修復,而是充分結合水生物的綜合作用,賦予天然河流的生態處境。從宏觀上設計、總體上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到生物發展趨勢以及河流發展趨勢的復雜性與科學性。除此之外,還應考慮到生物群體發展的多元化系統,以安全保障為前提,開展系統性的施工設計,從各種元素考量 節能減排、節能用水、資源化處理,從各種多元因素來考量水工建筑物,從而達到整個生態平衡、節能減排的最佳效果。
1.3.和諧發展
在開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環節,難免會對自然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與危害,這就要求在開展水利工程設計環節,以生態設計理念為施工原則,充分尊重每條河流的生態特質。施工技術選用環保技術,盡一切努力來規避對天然河道的影響與破壞,尋求最為優質的施工方案。充分結合水生動植物以及陸生動植物的自然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地開展工程設計以及具體的施工工作,善于結合當地氣候來進行環境特征分析,采用科學的工程措施以及植被防護措施,要善于運用生態系統的各種組織特性、設計特性、恢復特性,實現人與自然和平共處、和諧發展良好目標。
2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理念的核心內容
2.1.維護水系統的平衡發展
在水利工程設計工作前期,設計人員需要考慮到實際運營管理以及施工實施等各個建設環節,加強對生態環境的設計保護,著力維護整體河湖的健康發展,從工程總體布置以及科學選址、施工方案以及設備選型、生態流量、水土保護以及其他相關工程環節,都應該圍繞節能減排這一主題開展,工程設計之所以被稱之為生態設計理念,應該結合以往水利工程的工程規律,打破傳統各自為政的施工狀態,確保整個工程整體符合生態設計理念的實際需求,各個專業領域的設計人員需要堅守生態優先、綠色優先的工程設計理念,對水文規劃環節工程地質勘探環節、水工環節、機械環節、電器環節、金屬結構分析環節具體施工環節、節能減排設計環節、征地移民環節、水土保障環節以及環境保護設計環節加以優化,構建完善的機制,各個部門、各個設計單位之間相互溝通、彼此協作,結合工程的總體生態需求來進行生態設計,為整個水利水電工程生態設計發展提供重要助力與保障。
2.2.秉承生態安全與工程安全并重理念
在水利水電工程開展工程設計環節時,首先要確保整個工程設計的科學性與穩定性,同時也要確保整個施工環節的生態安全,盡量減少對整個生態環境、自然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河流系統保護,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基礎上,任何技術措施以及工程方案的采用,都需要以生態設計理念優先實現節能減排的生態發展效果,確保整個水利水電工程的順利開展、安全開展。通常而言,水利水電工程多為公益性項目,尤其是其中最為核心的防洪控制工程、灌溉水利工程、排澇水利工程,這些工程事關公共安全以及社會安全、事關大眾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保護工作。因此,在施工設計環節,首先應該結合工程實際情況來進行技術選擇,但傳統水利工程設計人員過于強調結構的整體安全,而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在生態理念下開展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作需要做到生態安全與施工安全并重。
例如:在河道灌溉以及河道整改一系列工程當中,積極采用生物護岸護坡這種形式,可以有效防止硬化、渠化等現象出現。加強對整個江河湖庫的連接科學性,精準確定生態流量,禁止隨意侵占河道,在水庫建設環節要優先進行工程方案設計,科學選定施工方案,合理調配生態基流,最大限度降低水利工程對整個外界環境的干擾與影響,與此同時,這也是水利工程與生態理念有機融合的重要保障,在這樣優質的生態設計理念下,我國生態領域以及水利工程會得到長足發展。
2.3.秉承水生生物與陸生生物并重理念
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環節,尤其是河湖整治設計環節,應該轉變傳統設計理念只注重陸生生物的修復工作而忽略了水生生物的保護工作現象,不僅要進行陸生生物的保護設計,為整個生態綠化以及水土平衡提供保證,而且應該對水生生物給予更高的重視。對浮葉植物以及漂浮植物、貝殼類水生物、軟體類水生物以及魚類水生物加強保護,做到水生生物與陸生生物并重,確保整個水生生物系統的自然發展。為整個自然系統以及水體生態平衡提供保障。
例如:在中小河流治理環節,保護天然的淺灘沙洲,不要進行裁彎取直,對防洪工作影響不大的灌草植物應該不予清除,最大限度保障河流之間的流動性與連通性,確保水體系統的天然性維護水體自凈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設計理念極為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水利水電工程貫徹整個生態設計理念,不僅依靠行政部門的監管工作,工程設計人員同樣可以通過維護水系統的平衡發展、秉承生態安全與工程安全并重理念、秉承水生生物與陸生生物并重理念等方式開展水利水電工程生態設計工作,為整個國家的生態領域發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磊,趙宏為,包璐華,等. 基于三維建模的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系統設計--以常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處為例[C]. //2020第八屆中國水生態大會論文集. 2020,13(15):1-16.
[2] 甘富萬,黃宇明,張華國,等. 河流支流入匯口處水利工程防洪設計水位研究:以珠江流域西江桂平航運樞紐為例[J]. 湖泊科學,2020,32(1):198-206.
[3] 李佑亮. 水利工程中灌區配套改造項目設計及管理探討——以江西省贛撫平原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為例[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46(2):80-81.
(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江蘇 常州 2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