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軍 馬森瀟
摘要:毗盧寺創建于唐朝天寶年間,因歷代有多次損壞,宋、元、明各朝均曾重新修葺過,所以毗盧寺壁畫雖為明代民間化工繪制,但其技法皆取自唐宋、與敦煌壁畫的風格同出一脈。歷史上曾有許多著名畫家參與壁畫的繪制,如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等。所以對于毗盧寺研究,各大專家學者多將研究集中在毗盧寺水陸畫的中國傳統工筆畫法,注重線條和構圖;而文人學者們喜歡將視線放在集儒釋道三教于一身的毗盧寺水陸畫其背后反映出的社會背景及古代宗教發展等方面。
關鍵詞:毗盧寺;人物造像;世俗化
毗盧寺位于河北石家莊市西郊上京村,是中國佛教臨濟宗的一座古老的廟宇,保存有明代精美的水陸壁畫,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毗盧寺壁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古代美術史和傳統繪畫藝術都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國古代壁畫遺存中的寶貴珍品,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藝術地位。
毗盧寺水陸畫是我國以壁畫形式繪制的水陸畫重要作品,它與甘肅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樂宮壁畫同為我國最負盛名的宗教壁畫,但其他三家描繪的只是某一教派的內容,唯有毗盧寺壁畫集儒、釋、道三教于一堂,集三教人物于同一畫面,氣勢壯觀、富麗堂皇。
一、毗盧寺壁畫人物造像世俗化溯源
(一)毗盧寺壁畫人物造像
毗盧寺壁畫基本承襲了我國古代壁畫的傳統畫法,壁畫的繪制采用傳統的重彩勾填和瀝粉貼金的技法,立體感極強。同時最為復雜多變的是壁畫中豐富的線條,例如游絲描,釘頭鼠尾描等。同時善用不同筆鋒繪制不同的人物形象及服飾衣料的質感,如用中鋒勾勒神祇的縹緲天衣,側鋒繪制人間人物的衣飾則略顯粗糙質感。同時各組不同的人物組像間均用圖案化的祥云進行柔和的分隔,既調整了畫面,又增加了虛無的神秘感。
(二)人物造像的世俗化體現
而其世俗化皆可從人物造像的面容、衣著服飾、體態動作等各處可見,尤其常見于儒家代表的組像部分。例如“往古賢婦烈女”組像中,孝敬公婆賢惠的兒媳,著綠色上衣,粉紅長裙,手托蓋碗,意寓賢婦;忠貞不渝的烈女,手中橫握一把鋼刀,整個人物的造像柔中帶剛;還有賢淑、德良,懷抱手簽孩童的母親,借此表示母親生兒育女的艱辛和勞苦,歌頌母親的偉大;著橙紅色上衣,墨綠色長裙,左肩架一根竹竿的女子,代表守身如玉的節婦,肩上的竹子寓意竹有節,有千節,注解的“節”,就暗示著貞潔的“潔”,構思巧妙,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再看各女子皆盤各式婦人發髻,雖面容各異,但皆溫婉恭順,皆著上短下長的各色襦裙,式樣單一,色彩差異不大卻也單調樸素,衣褶的線條流暢而柔美,處處體現出市井中女子婦人的著裝打扮,完全不同于簪繁復花髻,著華麗衣裙的道教天妃抑或雍容華貴慈眉善目的佛教菩薩。總而言之,“往古賢婦烈女”中女子都是遵守三從四德的良家婦女,是在當時社會道德的影響下尋常女子的真實生活寫照。
毗盧寺壁畫中的世俗化人物造像研究是在毗盧寺壁畫人物造像的基礎上加之傳統的文化元素,二者相結合,達到能夠論證其任務造像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從整幅壁畫來看,形容各異面容恭順的往古孝子賢孫;或溫文爾雅或正義凜然的往古忠臣良將;挑著扁擔扛著竹棍賣力吆喝的市井街市。可以說,其人物造像從人物的面容、體態、服飾、配色等各方各面處處皆有世俗化的體現。
二、毗盧寺壁畫人物造像世俗化的體現的意義
從藝術價值上來說,毗盧寺壁畫三教合流,集儒釋道為一體,卻能在畫風筆法上將三教區分開來,氣勢壯觀,富麗堂皇,其構圖、線描、著色、人物刻畫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比起繁復精美卻無悲無喜的道教佛教,或許以簡御繁但五光十色的儒家才是真正的大道至簡。
關于世俗風情的人間倫理部分的壁畫大多與傳統思想或文化的相關,用一個個小的故事穿成一個個小分組,再將這些分組融匯在一起揉成文化的核心準則,即‘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內容具有扶世導俗的作用,集中表達了人們對古代先祖,勝任的崇拜;對功臣名將的敬仰;對名人儒士的禮贊;對孝子賢孫、賢婦烈女的褒獎和對世俗工商市井三教九流的關注和教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兩千年來的文化精髓,是構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是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激勵新時代華夏兒女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充分認識儒學的深刻含義,將儒學有益思想與時代主題相結合,對于構筑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俞守仁.審美世俗化 民間化[N].美術報,2019-09-14(024).
[2]俞海超.中國傳統壁畫對工筆人物畫的啟迪[D].湖北美術學院,2019.
[3]孫弘文.壁畫藝術在當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19(05):253-254.
[4]羅翔尹.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對于壁畫創作的重要意義研究[J].大眾文藝,2019(04):62.
[5]劉慶楠.壁畫藝術的審美特征解析[J].藝術科技,2018,31(09):139.
作者簡介:張廣軍,華北理工大學設計學2018級研究生;馬森瀟,華北理工大學設計學2018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