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縣“掌上方志館”發展報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彭亞君
(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江蘇淮安223400)
提 要:漣水縣“掌上方志館”是江蘇省2019年度地方志工作創新項目之一。近年,由于網絡技術、數碼存儲與傳輸技術等電子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與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由此探索了移動化、便捷化、地域化的數字方志工作。在保留紙質書籍內容與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手段,創新展陳方式,把地情資料融入“掌中”,將書籍與虛擬翻閱、音頻、視頻相結合,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式彌補了實體方志館承載量有限、紙質書籍攜帶翻閱不便等問題,打造現代化閱讀新體驗,推動方志資源利用“活起來”“立起來”“動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為提高方志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彰顯地方志“資治、教化、存史”重要作用,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準備,在2019年12 月初創新推出“漣水縣掌上方志館”。
近年,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多次就地方志信息化工作作出具體指示和要求。2015 年8 月25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 年)》,“主要任務”第九條明確提出:“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地方志全文數據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不同載體的地方文獻收(征)集、保護和開發利用,推動信息標準化工作,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地方資源共享,面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適應時代需要,也提出了加強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地方志工作應當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應當積極開拓社會用志途徑,可以通過建設數據庫、網站等方式,加強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利用上述數據庫、網站查閱、摘抄地方志。”
漣水縣地處江蘇北部,淮河下游,淮安東北部。近年來,漣水縣緊扣高質量跨越發展主題主線,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已形成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醫藥化工、電子電氣、機械裝備、汽車零部件制造六大主導產業,其中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產值超百億。交通區位有了新提升,連淮高鐵通車運營,淮河生態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加快推進,“空鐵水公”交通格局全面形成,為發展高端物流、電子商務等樞紐偏好型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提前一年完成“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脫貧攻堅任務,圓滿承辦全省脫貧攻堅現場會、座談會,榮獲全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脫貧致富獎。城鄉面貌呈現新氣象,先后榮獲“中國礦泉水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等榮譽稱號;是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生態旅游示范縣、國家級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是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利用好地方志資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當前地方志工作開展的著力點。我們在走訪調研中發現,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史志書籍較之趣味便捷的電子書籍已有些“水土不服”。地方志書因屬于資料性文獻,大多動輒上百萬字,攜帶不便,且語言講究客觀真實,顯得平淡寡味,難以卒讀,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將志書作為“擺設”束之高閣,乏人問津,從而使地方志失去了資治、教化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讓地方志事業在信息時代“入鄉隨俗”、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方志人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電子產品快速更新換代,人民閱讀方式發生悄然變化。從傳統的紙質閱讀,到電腦查閱,再到如今浩如煙海的電子書籍,智能手機已成為“功不可沒”的“助推器”,作為人手必備的生活品,它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更滿足了我們快速便捷的求知欲。為了充分發揮地方志工作服務地方經濟全面發展的作用,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決定探索移動化、便捷化、地域化的數字方志工作之路,設想在保留紙質書籍內容與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手段,創新展陳方式,把地情資料融入“掌中”,打造現代化閱讀新體驗,推動方志資源利用“活起來”“立起來”“動起來”,讓讀者切身體驗一機在手、閱盡漣水“前世今生”的感受。
漣水掌上方志館建設主要以內容全面融合、查閱方便快捷為主線,制作出富有漣水特色的手機閱讀小程序。
2018 年下半年,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啟動掌上方志館的建設構想,尋找項目建設的理論依據和實際操作路徑。通過調研意識到,隨著網絡技術、數碼存儲與傳輸技術等電子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與發展,“方志人”對志書信息的保存、開發及研究可以探索出新的路徑——地方志資源數字化。經與軟件公司技術人員多次商討,確定將地方志紙質文獻進行掃描采集圖像,進而轉化為PDF電子格式,再通過科學的分類、準確詳細的標引著錄,最終形成地方志資源數據庫,方便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大的信息量,提高資料查詢效率,擴展方志研究的深度和廣度。2019 年初,縣地方志辦公室以江蘇省網上方志館為范本,著手建設“漣水掌上方志館”。工作人員結合漣水紅色熱土、城水相依、人文底蘊深厚、“空鐵水公”綜合交通發達的縣域特色,設立多個版塊,全方位、多角度地記錄漣水、解讀漣水。5 月,聯系軟件公司開發制作方志館圖書二維碼,將電子文件(PDF)及相關影音視頻、圖片等轉換成多媒體影音版本。為了既能滿足內容全覆蓋、又可實現突出地方特色,經過多次協調溝通,從框架構建,到內容填充,再到影音插入,不斷調整修正,最終完成集書目檢索、全文閱讀、影音結合的多媒體建設。12 月初,漣水掌上方志館正式上線,讀者通過掃一掃二維碼,便可隨時進入方志館首頁查閱自己感興趣的書目。
漣水縣掌上方志館共收集地情書籍和視頻資料50多部,內設“志鑒漣水”“紅色漣水”“文化漣水”“記憶漣水”“影音漣水”五大版塊。
1.“志鑒漣水”。漣水縣歷史悠久,文脈厚重,自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 年)置淮浦縣,至今已有2100 多年歷史,為全面展示漣水歷史縣情, “志鑒漣水”版塊添加了“漣水縣志”“漣水年鑒”“漣水大事記”三個子版塊。“漣水縣志”主要上傳了《漣水縣志(1978—2007)》,系統記錄改革開放以來,漣水人勇立發展潮頭,以智慧和汗水譜寫嶄新歷史篇章的30 年;“漣 水 年鑒”主要上傳了2017 年、2018 年和2019 年三卷年鑒,圖文并茂地展示漣水縣三年來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狀況,為廣大讀者提供漣水近年真實全面的縣情資料;“漣水大事記”收錄2018年、2019 年 和 匯編版3 本大事記,融收集、整理、研究、編纂、利用為一體,采用編年體記述方法和標題結構章法,按時間順序,一事一個條目,詳實記述了漢武帝元狩六年漣水建縣后的發展歷程,為漣水縣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供了大量歷史借鑒,也為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漣水提供豐富的縣情資料。
2.“紅色漣水”。漣水是革命老區,劉少奇、粟裕、黃克誠、張愛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和戰斗過。在這里,曾發生過解放戰爭史上著名的高楊戰役和兩次漣水保衛戰。漣水籍著名作家吳強曾在小說《紅日》中描寫過粟裕將軍帶領華中野戰軍在漣水城下血戰七晝夜,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勝利凱歌的故事。為講好漣水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漣水”版塊添加“紅色故事匯”“紅色基因”“戰血軍魂”“碧血安東”四個子版塊。“紅色故事匯”主要匯總《漣水黨史》《烽火高楊》《英雄》等13部漣水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影片展播;“紅色基因”主要介紹在漣水20 個鄉鎮(街道)的紅色故事、紅色地名、紅色景區以及革命英雄;“鐵血軍魂”以漣水保衛戰為主線,記錄其相關歷史文獻、軍史檔案及親歷漣水保衛戰的將軍、士官和戰士們的血色回憶和口述資料;“碧血安東”記錄抗日戰爭時期,漣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新四軍一道與敵偽展開殊死搏斗的歷史事跡。點開“紅色漣水”板塊,就可以深入了解漣水的紅色文化,重拾漣水的紅色印記。
3.“文化漣水”。漣水地處南北地理分界線,民俗風情更是南北兼容并蓄,這里是世界美酒特色產區,是新興的云錦生產基地。在“文化漣水”版塊,可以讀要覽,了解漣水遠至滄海桑田的歷史,近至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千年古塔文化;可以聽傳說,娓娓講述米芾投詩息濤、高適三天造高溝的故事;可以賞文物,品析新石器時代的石鑿、西漢的陶壺、清代的“圣旨”;可以品百藝,觀紅窯云錦的制作過程,品《雞村蛋事》淮劇韻味。
4.“記憶漣水”。點擊“記憶漣水”版塊,可以了解民國以后的漣城老故事、地名由來、漣水實景,走進時空長廊。走進漣水圖像志、在老照片中觸摸漣水歷史的余溫;打開地名志,在地名故事中勾起無盡鄉愁;點擊醉美漣水,在VR全景中感受漣水的秀美繁榮。
5.“影音漣水”。共收錄8 部“醉美漣水”系列宣傳片,從農業、城市、今世緣酒業、五島湖旅游景區等8個方面全方位展現漣水聚力創新、聚焦富民,決戰決勝達小康,做強、做美淮安副中心的發展狀況。
整個掌上方志館通過5 大主板塊、22 個子板塊,全方位、多角度記錄漣水、解讀漣水,有書、有影,有歷史、有現實,只需輕輕“掃一掃”,就可以完美實現追尋歷史記憶與開展文化品讀的有機融合。
漣水掌上方志館將書籍與虛擬翻閱、音頻、視頻相結合,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式彌補了實體方志館承載量有限、紙質書籍攜帶翻閱不便等問題,方便廣大讀者快速了解漣水縣情。同時,將虛擬書籍和現實操作相結合,創新展陳方式,把全文閱讀、影音播放融為一體,讀者進入掌上方志館以后,點擊自己喜愛的書籍,擬真的翻書聲、悠揚的音樂,給人一種如臨世外桃源、寧心求知的舒心之感。在閱讀功能上,掌上方志館設置了全文概覽、目錄檢索、頁碼查詢、閱讀標注、復制粘貼、自動翻頁、縮放等功能,讀者可以通過點擊全文概覽,選擇感興趣的篇章;可以通過目錄檢索、頁碼查詢,查找所需的縣情資料;可以通過標注、復制粘貼,記錄自己喜愛的片段;可以點擊自動翻頁、縮放,選擇舒適的閱讀模式。市民通過掌上方志館查閱資料,打破了時空限制,既省去了往返實體方志館的身體疲倦,也省去了網站“海淘”的精神疲倦。虛實相融的掌上方志館,現代化閱讀新體驗,打破了地方志資源利用以紙筆為媒介、以書本為載體的傳統方式,進一步拉近了群眾與地方志工作的距離,也讓厚重的史志“活”了起來。
方志資源惠及更多群眾才能彰顯。漣水縣掌上方志館推出以來,通過江蘇地情網、淮安地情網、漣水電視臺、《漣水日報》等多種媒介,進行了廣泛宣傳。特別是在2020 年縣“兩會”上,精心制作“漣水縣掌上方志館”標牌,懸掛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文件包上,進一步擴大了知曉度和影響力。截至2020 年3 月上旬,瀏覽量已突破10 萬人次,點贊收藏數超過6 萬人次,尤其是70 后、80 后用戶增至79%。特別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綜合運用防控宣傳單加印、村居社區廣泛張貼等方式,加大掌上方志館二維碼推廣力度,引導“在鄉人、返鄉人”通過掌上方志館了解漣水近年發展變化,緩解疫情期間焦慮情緒,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史志智慧、做出了史志貢獻。在實地宣傳推廣過程中,縣志辦工作人員聽到市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好,省時省力,隨時想看,隨時就能找到。”這就是群眾對掌上方志館的認可。
掌上方志館正式上網運行后,漣水縣地方志辦公室成立了掌上方志館工作小組,將各板塊細分到人、責任到人,定期更新內容,制定長效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工作人員赴蘇南等地調研學習成熟做法、先進經驗,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促進“漣水掌上方志館”擴容運行更上新臺階。同時,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電視臺、報社等各種媒體加強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在實現地方志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和資源共享的同時,真正發揮方志文化助推文化振興的作用。
2020 年1 月,漣水縣掌上方志館被省志辦納入全省2019 年度16 個地方志工作創新項目之一,在評審中得到評委及全省各市縣兄弟單位的關注。今后,縣志辦將推動掌上方志館走進社區、走進樓道、走進賓館、走進景區,讓更多的普通群眾通過“掃一掃”,實現與地方志工作的“零距離”。隨著推廣力度的不斷加大,方志資源“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美好夢想,一定會像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一樣,如期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