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楨源
摘要:《草原歌聲》收錄了大量原創的草原歌曲,其中以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創作歌曲為主,其收錄的作品總量龐大,為草原歌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本文以2005年之后《草原歌聲》發表歌曲為研究對象,對《草原歌聲》發表歌曲進行具體分類和簡要探討。
關鍵詞:草原歌聲? ?草原新曲? ?歌曲分類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9-0010-02
一、《草原歌聲》概況
《草原歌聲》是由內蒙古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本面向全國發行的蒙漢雙語音樂刊物。《草原歌聲》于1980年創刊,1990年停刊,2005年復刊,截止2019年10月,草原歌聲共出版171期,期刊內容涵蓋原創歌曲、歌詞、中外音樂理論研究、教育、社會音樂活動和音樂評論等音樂領域的各個門類。《草原歌聲》辦刊至今發表了大量的優秀原創歌曲,很多膾炙人口的草原經典歌曲都首發在《草原歌聲》,《草原歌聲》作為內蒙古收錄發表歌曲最多的期刊對歌曲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對《草原歌聲》2005年第一期至2019年第三期的發表歌曲進行了研究,下面將對發表歌曲的分類加以說明。
二、《草原歌聲》發表歌曲的分類
草原歌聲收錄的作品總量為716首,在這七百多首歌曲中,按照歌曲所屬欄目涵蓋的歌曲數量排名順序依次為“草原新曲”專欄、多種類型專題歌曲和獲獎歌曲。
(一)“草原新曲”專欄
“草原新曲”是《草原歌聲》的常設欄目,共計收錄485首歌曲,收錄內容為個人新作,其中包括阿拉騰奧勒、安然、包明德、崔逢春、高建國、郭君、好必斯、賀繼成、呼格吉夫、姜楠、李虹、苗金海、任冬偉、烏蘭其其格、新吉樂圖、邢長江、朱漢民等作曲家的作品。草原新曲的歌頌對象有祖國和黨、親人朋友、家鄉草原、自然景物等,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吉祥三寶》《草原驕子》《草原來的姑娘》《額爾古納河母親河》《故鄉》《故鄉的奶茶》《藍色之戀》《綠色的眷戀》《我深深眷戀的熱土》《烏拉特草原我的家》《西拉沐淪》《一盆丁香》《這里的草原最美麗》等。這些廣為傳頌的作品不僅在《草原歌聲》發表,而且還榮獲許多獎項,有的歌曲被選為廣播劇、主題歌舞的主題曲,有的歌曲被收錄于其他音樂出版物中,如《吉祥三寶》在“2006年我最喜愛的央視春晚節目”中榮獲歌舞類二等獎;《草原驕子》為廣播劇《牛玉儒》的主題歌曲;《草原來的姑娘》為第九屆薩日納獲獎作品;《故鄉》和《故鄉的奶茶》為全國、全區“五個一工程”評選獲獎歌曲,《故鄉的奶茶》還被收錄于《內蒙古優秀創作歌曲精選》;《額爾古納河母親河》為內蒙古第四屆室內樂比賽獲獎作品,被收錄于《天上草原——蒙古族風格藝術歌曲選集》;《藍色之戀》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室內樂比賽獲獎作品;《綠色的眷戀》為2008年內蒙古電視臺漢語春節文藝晚會作品和中國夢《放歌草原書寫百姓》主題創作歌曲;《西拉沐淪》為主題風情歌舞《西拉沐淪》主題歌曲。“草原新曲”專欄復刊至今在每一期中都收錄了歌曲,由此可見“草原新曲”專欄為發表歌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多種類型專題歌曲
《草原歌聲》以各類專題的形式收錄了大量的創作歌曲,根據各專題的類型、設立該專題的依據及其數量,筆者將“多種類型”劃分為五個部分。
1.音樂發展時期及重大音樂活動專題
《草原歌聲》根據當期的音樂發展時期及重大音樂活動收錄大量建立專題,收錄各類歌曲,其中收錄的專題有“歌頌黨的好干部牛玉儒”“內蒙古自治區‘薩日娜藝術獎參評作品”“紀念烏蘭牧騎成立50周年”“2008年內蒙古電視臺漢語春節文藝晚會作品選登”“草原組歌作品選登”“抗震救災眾志成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征歌作品選登”“錫林郭勒盟2013新年音樂會——《再唱錫林河》歌曲選登”“《放歌草原書寫百姓》內蒙古知名詞曲作家創作采風作品選登”“中國夢《放歌草原書寫百姓》主題創作歌曲選登”等,共收錄15個專題76首歌曲,歌頌對象有黨和祖國、家鄉草原、自然景象、好干部、烏蘭牧騎、抗震救災等,表達了人們的愛國、熱愛自然的感情,也表現了人們心系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文藝團體以及對受災群眾他深深的關心和眷戀。
2.作詞作曲家專題
《草原歌聲》以作詞作曲家專題的形式收錄個人歌曲,《草原歌聲》共收錄11個作詞作曲家專題,22首個人歌曲,收錄的專題分別為“關益全作品選登”“呼格吉夫作品選登”“羅慶作品選登”“巴圖朝魯作品選登”“新吉樂圖作品選登”“張景彬作品選登”“李世相作品選登”“崔逢春作品選登”“松波爾作品選登”“左如云作品選登”“王世一作品選登”,作詞作曲家作品專欄集中在2005年到2010年,刊登內蒙古著名作詞作曲家的代表作品。
其中李世相的《在草原聽百靈》、崔逢春的《這一天》、左如云的《我那落地生根的故鄉》等經典作品被收錄于《蒙古族風格創作歌曲選》《內蒙古優秀創作歌曲精選》《蒙古族風格聲樂作品選》等歌曲集,這更加推動這些經典作品的傳播。
3.內蒙古各地歌曲專題
《草原歌聲》以專題的形式收錄內蒙古各地歌曲,共收錄3個專題16首歌曲,收錄的專題分別為“阿拉善之聲”“美麗的克什克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內蒙古知名詞曲作家赴托縣采風創作作品”,作者依托當地文化背景,以歌曲的形式表達了對故土的熱愛之情。
4.兒童歌曲專題
《草原歌聲》以專題的形式收錄兒童歌曲,其中以“慶六一兒童歌曲”“兒童歌曲”“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兒童歌曲”“少兒歌曲”為專題共收錄12首兒童歌曲。兒童歌曲歌唱的內容有草原、自然景象、動植物等,兒童歌曲的創作不僅豐富了兒童的音樂世界,還能夠培養兒童的音樂感知力,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在這些歌曲中,2005年第二期慶“六一”兒童歌曲專輯中收錄的《一盆丁香》不僅被《草原歌聲》中的專題收錄,還是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薩日納”藝術獎參評作品;同期的《找春天》被2011年出版的《青少年歌曲選》收錄,可見這些兒童歌曲的影響力之大。
5.其他專題
除了以上專題,《草原歌聲》還收錄“民歌”“阿·其木格演唱作品”“金曲”“流行”“名作”“名曲”等其他專題,共收錄30首歌曲。
(三)獲獎歌曲
《草原歌聲》收錄各類音樂獎項獲獎歌曲,共收錄8個獎項41首歌曲,其中有“內蒙古第四屆室內樂比賽獎”“全國、全區“五個一工程”評選獎”“內蒙古自治區藝術薩日納音樂獎”等,收錄年份集中在2006年到2016年之間,可見內蒙古歌曲在浪潮中的繁榮發展。
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薩日納”藝術創作獎獲獎作品《春雨來了》被2011年出版的《青少年歌曲選》收錄;內蒙古第四屆室內樂比賽獲獎作品《故鄉情思》被2012年出版的《蒙古族優秀歌曲精選》和2016年出版的《蒙古族風格聲樂作品選》收錄,《額爾古納母親河》被2018年出版的《天上草原——蒙古族風格藝術歌曲選集》收錄。
三、《草原歌聲》發表歌曲分類的意義
《草原歌聲》收錄大量的發表歌曲,這些發表歌曲不僅起著傳播音樂文化的作用,還為一些音樂研究者提供了廣泛的思路和材料。縱觀《草原歌聲》的發展歷史,單從發表歌曲的數量來說,可以發現這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復刊后的十幾年,《草原歌聲》發表歌曲的數量已經達到七百多首,收錄專題也已達五十多個,其數量的龐大給進一步了解和研究這些歌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因此在深入研究這些作品的風格特征、演唱技巧、寫作技法之前,“分類”進行歸納整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草原歌聲》發表歌曲的分類使歌曲在期刊中的類型界定更為明晰,也使研究者可以更加精準的定位歌曲。例如研究歌曲的旋律作曲技法時,以兒童歌曲為研究對象,便可以清晰地發現兒童歌曲的音域相對其他歌曲略低一些,相鄰音之間的音的距離較近等特點。除此之外,對《草原歌聲》發表歌曲的分類可以使音樂愛好者或音樂活動參與者更快精準定位,比如在舉辦主題音樂活動時歌曲的選擇可以以此為依據,通過具體的分類迅速找到某一類型的歌曲,為接下來的排練、演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崔逢春.蒙古族風格創作歌曲選[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6:143-147.
[2]張明懷.青少年歌曲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62-167.
[3]薛曉燕.蒙古族優秀歌曲精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92-96.
[4]黃淑梅.內蒙古優秀創作歌曲精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89-95.
[5]林穎.蒙古族風格聲樂作品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214-218.
[6]好必斯.天上草原——蒙古族風格藝術歌曲選集[M].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