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晴
摘要: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身為高校舞蹈教學的關鍵構成元素,是舞蹈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能力與技能,學生在學習舞蹈時,既可以了解民間風俗,又可以提高自我文化修養,但目前,民間舞教學中暴露出諸多問題,以此為背景展開分析,針對問題提出民族舞教學相關改革舉措,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民間舞教學? ?提升學生創造力? ?舉措分析
中圖分類號:J7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9-0126-02
一、目前民族民間舞教學實況
我國民族民間舞起源于古代慶豐收、祭祀等活動,是根植于社會生活,反映大眾生活、情感的一種舞蹈。所以,從某種層面來講,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各個民族百姓生活的縮影,不同民族文化的寫照,積淀著民族情誼和文化底蘊,但目前民族民間舞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教師與學生對這種文化積淀、民族情感沒有很好的認識,舞蹈表現也未根植于此加以拔高,學生因此對民間舞的興趣不高,舞蹈表現也不夠生動有力,嚴重地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民族民間舞老師對舞蹈的認知和情感投入較少
民族民間舞和我國歷史文化息息相關,凝聚著地域特色和中國特色,是經由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創造的,但民族民間舞老師由于個人素養不夠,對民族民間舞的歷史文化底蘊認識不清,在舞蹈教學、舞蹈動作展示上均有欠缺,在向學生傳達時也存在歧義,很難令學生理解清楚。
因為民族民間舞富含著廣大百姓的情感、智慧等,需要以情感來激發其中的魅力,但很顯然,民族民間舞老師并沒有將舞蹈的獨特性展示出來,在教學時他們過于注重情感講解、動作美觀、技能熟練,忽略了情感投入部分。
(二)民族民間舞教學教材脫離實際需求
無論哪一科目,教材都是教學的重要依據,它不僅起到了指導作用,還幫助老師制定確立教學目標,但現在我國大多數高校民族民間舞教材和現實民族舞教學都已然相違背和脫離,教材中的內容和實際所教授的內容完全不同,無法形成有效對接。隨著教育改革、經濟發展、物質水平提高等,大眾思想觀念發生很大改變,民族民間舞教材內容也應隨之更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淪為棄用教材,處境極為尷尬。
(三)民族民間舞教學方式滯后
現在很多民族民間舞教學仍然采用過去的教學方式,即言傳身教,許多創新化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在民族民間舞的課堂上進行呈現,雖然傳統教學方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顯然已經不適應于當前的教學氛圍和教學對象,傳統方式已明顯滯后,過于強調舞蹈動作、看重技能規范性等特征,使其極大的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阻礙了民族民間舞本身精神的傳達。
三、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創造力舉措解析
(一)不斷提高民族民間舞老師的個人素養
要想提高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學生的培養力和塑造力,先要從老師方面著手,老師的文化底蘊、業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發展。身為民族民間舞老師,要不斷充電,積極學習各種相關知識,了解民族民間舞文化民俗積淀等,掌握扎實的理論,同時不斷提升自我技能,在舞蹈表現力、情感投入上進行調整和改進,加強自我能力提升。
舞蹈是藝術的一種,而藝術最大的魅力就是動之以情,現代化高校民族民間舞教學中,老師絕不能忽視這一點,因為不僅要培養舞技高超的人才,更要培養舞技和藝術領悟力表現力俱佳的人才,如此才能提高學生自我的創造力。民族民間舞教學中,老師要將舞蹈歷史文化與藝術特色相結合,通過情感和肢體的融合,來展現給學生,令學生感受到那種情境和情感。比如東北大秧歌,上身微微前傾、含胸、膝蓋彎曲、重心放在前面等,這些要點結合東北人民一般是從事農業勞動者居多的地域特色,來激發學生想象力,從而更好地展現舞姿,理解這種民間舞的風格,更好地學習和傳承下去。
(二)對民族民間舞教材加以調整改進
民族民間舞教材唯有適應現實需求,滿足當下時代和教學的要求,才能充分發揮出應該有的作用,提高民族民間舞教學質量,也提高對學生的培養,更加有助于我國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揚。在對民族民間舞教材改進調整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各大高校情況不同,所以要依據自我現狀來優化教材,考慮到教學實況需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根據這些來編排有效的教材,如此可以加強民族民間舞教學質量,推動學生舞技提高,而且,伴隨著時代發展教材的改革,新時代民族民間舞教材中散發著的是時代、時尚、時髦的氣息,也會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關注和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力。
(三)改變民族民間舞教學方式
民族民間舞本身教學是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所以老師在教學時切忌死板教條教學方式,要采用靈動、實用性強的教學方法來教授。我們以古典舞劍舞為例闡釋,劍舞最關鍵的是講求形未動神領,形止神不止,在表演劍舞時,一方面要注重塑造形,另一方面要注重表達神。可以借助眼神來表達情感,在日常加強延伸訓練的同時,配合肢體動作,實現人和劍的合二為一。老師在為學生表演劍舞時,要以豐富的肢體動作搭配劍飄逸靈動的氣質,凝神而展現身韻,呈現出剛柔并濟的味道,概括來講,就是教學時要對學生神的傳達、底蘊的培育、情感的表達加強訓練,而不僅僅是表面的規范化技巧、形體動作,同時,還可以借鑒目前的先進技術,以多媒體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和領略更多的民間舞,強化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理解。
四、民族民間舞學生創造力培養途徑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
現代化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學生不是一臺學習跳舞的機器,老師不能只在舞蹈技巧、舞蹈文化內涵等方面給予學生指導,更應該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民族民間舞是藝術的一種,也是我國文化瑰寶的一項,傳承發揚的道路上,不僅僅是對以前技巧、動作的模仿,更要創新化,使之具有生命力。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首先,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足夠的興趣,那在學習時遇到難點、重點,很多學生會因此而頹廢失望、停滯。其次,老師和學校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發展空間與機會。民族民間舞教學時,老師要預留出空間和機會,讓學生自我摸索和研究,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第三,加大對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民族民間舞教學中遇到問題,老師要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空間,還要引導學生思考方向,不斷啟發拓展其思維邊界,使其養成深思熟慮、多方面琢磨的習慣,探求藝術的本質,領悟藝術的真正魅力,未來才會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不會因為現代社會多種多樣的偽藝術的沖擊,而迷失了自我,具備了自我判斷力、篩選力、創造力、思考力的學生,才是能在藝術道路上走的更遠更久的人才。
(二)結合更多藝術形式
民族民間舞的創新需要融合其他一些藝術,雖然民族民間舞本身就集合了眾多種藝術形式,如歌、舞、文學、美術等,但每一個時代優秀的民族民間舞都一定是汲取百家眾長,呈現了當下時代最有創意特色的,所以民族民間舞學生創造力培養的一大重要舉措就是結合更多的藝術形式,來賦予民族民間舞更多內涵,優秀的民族民間舞包含了特殊的服飾設計、相宜的舞臺設計、出色的譜曲、舞技高超的演員、資歷深厚的導演,因此在民族民間舞的創作上,要敢于和善于各類藝術、藝術家交流合作,采擷各類藝術精髓,為民族民間舞的發展注入鮮活力量。
五、結語
民族民間舞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情感,現如今,高校民族民間舞教育是民族民間舞最重要的傳承方式之一,但目前在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進,如教材脫離現實、教師素養不高、教學方式落后等,本文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改進,使之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符,全面提高老師綜合素養,加強對民族民間舞的理解,技巧和情感投入也要更深層次展現,改變教學方式,注重舞蹈的形神教育,同時,給出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途徑,如結合多種藝術形式,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從老師、教材、學生多方面全角度闡述,以期加強民族民間舞教育水平,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推動民族民間舞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芯源,喻秋蘭,陳濱濱.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情感讀本,2015,(08).
[2]龔園.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學改革的研究[J].青年時代,2016,(06).
[3]陳麗.普通高校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優化之我見[J].教育與職業,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