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燦 龔偉娜 張婉月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我國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專家表示,全面復工復產已到關鍵時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應著力加快打通堵點、斷點、難點,加快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的各項舉措,釋放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需求潛力,帶動企業銷售持續回暖和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先上崗再考證因“疫”制宜
4月23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施部分職業資格“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的通知》,明確包括教師、護士、律師、獸醫、漁業船員、演出經紀人、專利代理師等七項職業資格實施“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用人單位在2020年12月31日前招聘高校畢業生的,不得將取得上述職業資格作為限制性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先上崗、未取證的高校畢業生主要從事輔助性工作,“先上崗、再考證”不是想怎么上崗就怎么上崗。
這一舉措的出臺主要是為了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問題,主要適用于2020屆高校畢業生以及2018、2019屆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源,努力降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很重要,相關部門因“疫”制宜,對就業政策隨“疫”而調,努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也是一種行政智慧。
農牧業復工:“唯快不破”
“食之關鍵,為民之天”,順利渡過疫情,農牧業生產是各項活動與復工復產的基礎。
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作出重要指示,為春耕備耕部署規劃指明方向。
3月2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指南》,就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工作,分區分級恢復生產秩序,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提出了具體要求。
疫情期間,為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各方面的社會活動均有所限制,導致農牧業生產出現困難,首先的問題,便是個體或單位的生產物資儲備、運輸與調配難以到位,對此,多地均采取設置“綠色通道”,打通物資運輸環節,以及加大農資儲備供應的措施,確保生產資料的供應及時,力促農牧業生產平穩開局。
解決了生產物資的問題,多地也將農牧業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與現代化加入扶持方案中,加強技術人員點對點、手把手地指導與督促農牧業生產,培養農業機具使用人才,擴大農業知識宣傳,為順利渡過疫情、高效生產保駕護航。
疫情對農牧業的影響不僅限于生產端,由于交通運輸受限、餐飲不景氣以及人員接觸不便等疫情因素,農牧業在銷售端也呈現艱難的局面。為此,多地出臺綠色交通運輸方案,并積極引導農戶牧民,通過產地直銷、農批對接與電商銷售等多種方式,破解農牧產品銷售難題。
農牧業作為一種實體經濟,在疫情影響下,從生產、運輸、銷售到復工都受到嚴重的限制與折損,這也就意味著其難以實現資金的收入與流通,而與生產有關的成本費用卻不斷地在支出與消耗,不解決融資問題,農牧商戶、企業將難以存活。對此,多地紛紛出臺扶持方案,以貸款貼息、農業擔保、資金獎補與建議免租等措施,緩解農牧商戶、企業的生存壓力。
制造業生產逐漸轉向常態
4月份,制造業PMI為50.8%,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生產經營狀況較上月繼續改善,但擴張力度有所減弱。
“制造業PMI雖較上月下降,但連續兩個月運行在榮枯線上,表明經濟保持恢復勢頭。”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說。
截至4月25日,全國采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98.5%,較3月調查結果上升1.9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為99.7%,上升1.0個百分點。其中,77.3%的企業復產率達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高于上月9.4個百分點。
當前,需求恢復弱于生產。4月份,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為50.2%,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低于生產指數。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紡織、紡織服裝服飾、化學原料制品等15個行業新訂單指數低于生產指數,行業需求復蘇滯后于生產。
“從調查結果看,反映訂單不足的企業占比高達57.7%,部分企業反映市場需求疲軟,產品銷售面臨困難,訂單回補尚需時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還指出,當前,國外疫情加速擴散,全球經濟活動劇烈收縮,進出口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外貿面臨較大挑戰。部分制造業企業反映新簽訂的出口訂單銳減,甚至已開工生產的訂單被取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4月份PMI指數較3月份小幅下降,但仍處榮枯線上,表明經濟仍處恢復態勢。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生產活動逐漸轉向常態,PMI指數變動也將趨于平穩。
非制造業持續加快恢復
4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高于上月0.9個百分點,其中建筑業和服務業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從建筑業看,4月份,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7%,較上月上升46個百分點,其中土木工程建筑業高于總體。從勞動力需求和市場預期看,建筑業從業人員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分別為57.1%和65.4%,比上月上升4.0個和55個百分點,在復蘇傳統基建、加快新基建等政策推動下,建筑業復工復產明顯加決。
從服務業看,4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于50.0%。
“在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增加公共消費等政策推動下,服務業多數行業業務活動穩步恢復。”趙慶河表示,雖然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但部分行業復工復產仍然比較滯后。住宿、文化體育娛樂、居民服務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商務活動指數連續3個月位于45.0%以下,相關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
“4月份,商務活動和新訂單指數均連續上升,非制造業持續加快恢復。”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當前,基本民生消費和基建投資共同驅動經濟平穩運行。總體來看,二季度非制造業呈現加快恢復運營的勢頭,預示著經濟運行基本趨勢在向好發展。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武威也指出,從4月份數據看,在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居民日常消費活動迅速恢復,企業復工復產的加快推進也帶來了相關消費的加快回升。此外,隨著投資快進鍵的開啟,有利于經濟平穩運行。
摘編自新華網、《經濟日報》2020年5月1日、《北京青年報> 2020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