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昀 吳家明 唐強 王蕊 邢云 李師勝 王曉濤


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多,久違的早晚高峰再現堵車,這是最近各地核心城市復工后的“寫照”。為了推動企業復工,全國各地紛紛出臺一系列措施給企業減負,降低疫情給經營帶來的壓力。
但疫情給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帶來的影響各有不同,記者深入深圳、鄭州、成都、長沙、濟南等地一線,對珠寶、培訓機構、房地產銷售、旅游酒店、券商等多個行業進行采訪,了解復工復產實際情況。
培訓機構復工難
在鄭州,雖然具備條件的企業已可復工,但仍不含影劇院、KTV等休閑娛樂場所,也不包括培訓機構。
“企業屬于培訓公司性質,目前還是全停狀態。”河南新三板掛牌公司庫課文化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培訓學校分幾部分,程序研發、日常辦公應該可以復工,但按照要求原來坐100人的辦公場地,只能坐四五十人。目前公司還在整理辦公場地,只能先恢復100人辦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線上教育成為主流,但上述負責人認為,雖然線上培訓目前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進行,但考前培訓仍是線下課程更有成效。因為公司沒辦法恢復培訓,新報名客戶基本沒有,還面臨學生退費的情況,財務壓力較大。
與庫課文化一樣面臨復工難題的培訓機構還有很多。一家全國連鎖少兒英語教育機構河南地區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在受疫情影響無法復課的情況下,企業仍需要保證教師職工工資發放,其中外教薪資成本較高,給企業造成的實際損失十分明顯。
網上賣房不容易 傳統渠道銷售受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小房企銷售普遍堪優。求生是本能,眾多房企尋覓新的出貨渠道,而網上售房則成為疫情當下的一種無奈選擇。
春節期間,房天下率先開展網上賣房行動,提供了在線直播賣房、VR看房、網上房交會、網上下定單等多種方式助力房企在線賣房。
3月6日,據房天下官網披露,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房天下累計在線直播賣房超過12萬場,單日觀看互動人次超過500萬,近30萬行業從業人員加入直播賣房大軍,與購房者在線實時互動;12000個網上售樓處、25000個網上門店免費開放,5000多個樓盤參加網上房交會,為購房者提供的優惠超過10億。
不看廣告看實效,網上直播賣房,難以從根本上逆轉大勢。成都一樓盤銷售明確告訴記者,線上直播賣房也是無奈之舉,變現轉換率極低,線上推廣可以為疫情解除后蓄客。
記者還注意到,近期多家機構披露了2020年1-2月房企銷售排行榜,房地產銷售確實遇到極大困難。也有例外,克而瑞發布的排行榜顯示,恒大今年前兩個月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875.5億元,位列行業第一,是十強中唯一沒有同比下跌的房企。恒大銷量的逆勢增長,得益于2月以來的“75折”密集營銷策略,掀起了全網賣房高潮。
相對于新房,各地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同樣跌至谷底,前兩個月呈現斷崖式下滑。
以成都為例,鏈家在當地擁有近兩萬員工,其門店遍布成都各大街區。受疫情影響,整個2月份,鏈家基本處于停業狀態,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自然備受沖擊。有鏈家員工告訴記者,目前雖然中介門店復工開業,但各大小區仍在實施防疫嚴控政策,買家難以實地看房,成交量依舊萎靡。
酒店旅游業:急需“定向輸血”
面對疫情,酒店旅游業無疑是遭受打擊最沉重的行業,而它們的復工之路也是充滿艱辛與無奈。多位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經營基本停滯,急需政府定向“輸血”支援復工。
張家界董秘金鑫告訴記者,張家界景區目前已經開園,一部分員工已經到崗,但目前景區只有少量本地人帶來微量門票收入。
金鑫指出,對旅游業來說,真正的復工并不是員工到崗,而是游客進入到景區。
正因為旅游行業的特殊性,疫情對全行業的影響時間將拉長,預計明年才會真正進入恢復期。
對旅游行業而言,另一個挑戰是國內旅游消費雖然會慢慢恢復,國外的游客卻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踏足。
金鑫希望政府能“定向輸血”,給予旅游行業更多資金扶持與政策傾斜。金鑫還建議,未來我國旅游供給體系的建設,不能是單一旅游功能的“旅游+”,而須以多功能的“+旅游”方式推進,以實現相關產業與旅游消費的有機融合,增強旅游企業抗風險的能力。
酒店業同樣面臨復工難題,一位酒店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因為沒有客流,公司酒店均未開業。該人士表示,疫情對酒店行業造成了根本性打擊,重資產而又依靠現金流的酒店業迫切需要政府提供金融支持,以渡過目前的困難時期。
電子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諸多挑戰
“我們現在雖然復工了,但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深圳市青虹激光科技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彥君直言不諱:“一是復工率沒有達到我們的理想狀態。我們在深圳區域,武漢員工比較多。武漢員工中有一些是企業的核心員工,現在還沒有返工。二是經營成本上升比較嚴重。整個供應鏈漲價的幅度不小。三是國家雖然出臺了很多對企業的補助政策如降房租等,但是我們租用的廠房非國家所有,這些補助措施對我們并沒有實質性幫助,希望政府能夠協調。”
“我們在做服務時,很多技術人員很難到達現場進行服務。”昆山艾派科技有限公司華北區負責人張帥表示,艾派科技主要做輕型機械手等,用戶包括富士康、三星等企業,但是因為疫情影響,一些設備需求現在有所延遲。
深圳市注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鄭竹子認為,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人手不夠,“我們在2月10日就復產了,但是目前很多工人都不能來上班。我們也研發了機器人,在盡量減少人員使用。”
另外,電子元器件大幅漲價也不容忽視。“公司在2月10日復工以后,人員復工率達到了70%,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電子元器件大幅度漲價,導致開工不足。”深圳凱利華電子公司總經理黃峰認為電子元器件的漲幅太大了,他舉例說,比如電容0402比春節前漲了218%,0603漲幅達到了500%多,06105漲幅達到了600%。“這樣一個漲幅,導致中國電子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受到很大影響,現在企業出貨全部都是虧損的,不按時出貨又會導致企業信譽受損,這種情況日益嚴峻。”
因此,下游企業也將進一步承受傳導下來的壓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導報》